推背神图预言2020瘟疫(民间常说)

引子

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四大古国之一,早年的很多经验被老人以口口相传的方法流传了下来,流传的时间久了,被称为谚语,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进程,目前只有农村的老人还在时常说道这些谚语,寥寥数字,往往还和二十四节气挂钩,导致现在的孩子甚少懂得其意思,就是这样短短几个字的谚语却是包藏着我国无数农民智慧的结晶。

生动直观的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这才是谚语的原话,什么意思呢?

其实古代就发生过很多场的瘟疫,可以这样说,人类文明的进程瘟疫那可是全程参与着的,只不过有的瘟疫严重些,有的不严重,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674年截至到新中国成立前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772次不同危害程度的瘟疫,这还是记载在册的数据统计,这个数据只能当做参考,并不准确,而每次瘟疫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大同小异——环境问题,所以还有句谚语是形容瘟疫产生的征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以地球运转的方式来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古时因为国家四处征战,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了固定的粮食来源,开始一路逃荒,路上是见到什么吃什么,有的时候连死人的肉都吃,于是就造成了每次战争结束后,都会爆发规模不同的瘟疫,过去这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其实就是吃的东西不干净,加上环境的脏、乱、差,导致了瘟疫的发生,这和2020年爆发的新型肺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呢,有人根据瘟疫爆发前后的事情,总结出了八个字,口口相传的流传了下来。

以白雪皑皑的情景展示冬至的冷

后来的人们又发现了一个规律,为什么每次瘟疫都是"始于大雪,衰于惊蛰"呢?这说的就是瘟疫爆发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古时候因为要农耕,所以时间会选择用二十四节气来记载一些重要的事件。

大雪不是天气下大雪而是大雪的这个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即将进入到最冷的时候,在天气冷暖过度交接的时候,有些人的免疫差,会病倒,当出现多人病倒且有相似的症状时,被称为"瘟疫",此时身体虚弱很容易患上流感,但古时候医疗条件低下,不了解详细情况,因此笼统称为瘟疫。

"发于冬至",冬至这一天被誉为是全年最冷的一天,人们需要吃饺子以防止耳朵被冻掉,意味着冬天真的来临了,大家需要休养生息,冷冽的天气和暖和屋子的交替使人处于忽冷忽热,更容易让人患上流感。

用坚果和诗结合的方式说明小寒是家人团聚

"生于小寒",中医常说"小寒胜大寒",人体阴气逐渐增多,冷气在体内堆积的时间久了,阴阳失衡,导致污浊之气趁机乘虚而入,一些轻微流感症状也会在这个时期全面崭露口角。

用桃花开满枝头代指立春来了

"生于立春"。春天的到来,树叶抽出新芽,万物复苏,这个时期的动植物包括人,都在生长,不仅人体的免疫力在慢慢恢复,病毒也在抓紧一些时机发展壮大。

雨水浇灌着百花盛开

"弱于雨水"。雨水的到来意味着冬季已经过去了,大家可以出门活动身体,下地劳作,安排未来一年农作物的种植了,温度在快速回升,人体免疫力细胞适合这种天气生存,开始活跃起来权力抵抗病毒细胞。

惊蛰的到来万物生长

"衰于惊蛰"。此时的病毒经过人体免疫力细胞的顽强抵抗,已经不再适合生存下去,只能被消灭掉,这也是为什么病毒只存活到惊蛰。

结语

过去的老祖宗以地域地貌及生存环境、社会状态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通常是针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观念,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从大雪到惊蛰恰巧是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时间,新陈代谢缓慢,身体不似往日那般健康,导致了病毒具有可趁之机,只能说老祖宗提早了几千年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就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以谚语的形式口口相传,流传到今,不得不感叹老祖宗具有无穷的智慧。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农田老张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30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