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一共多少天(2023年)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在三九天,而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在三伏天。虽然如今还没有进入夏季,现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出现30℃以上的高温,人们已经感到酷热难耐,但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还没有到来,那么今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持续多长时间。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三伏天持续几天?
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末伏,这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时间段,入伏后意味着我国各地进入上蒸下煮的高温模式。
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都是固定的,都为10天,而中伏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三伏的时期与干支纪日有密切联系,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进入末伏了。
那么什么是“庚日”?所谓的“庚日”就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日。我国古代用“干支历”来记录年序、月序、日序、时序,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这里的“庚日”就是干支纪日的组成部分。
“干支纪日”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60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六十天为一周期,循环记录日序。倘若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从甲子日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
由于天干是10个,因此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2023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这天恰好是“庚戌日”,因此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此后每隔10天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1日,为“庚申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在7月11日,为“庚午日”,因此7月11就是入伏的时间。由于初伏的时间是固定的10天,因此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
今年立秋在8月8日,这天是“戊戌日”,8月9日是“己亥日”,8月10日是“庚子日”,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时间,并且末伏也是固定的10天,因此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
中伏的时间处于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开始时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一直持续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段时间便是中伏的时间。今年立秋后的第四个庚日在7月21日,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今年中伏总共20天,整个三伏天有40天,是加长版三伏天。
今年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7月31日,为“庚寅日”;今年夏至后的第六个庚日在8月10日,由于夏至(6月21日)与立秋(8月8日)之间有5个庚日,我们同样可以知道今年中伏有20天。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从7月11日一直持续到8月19日,总共40天。
由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出现的时间几乎不一样,因此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几乎都不一样,同时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总体来说,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体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即小暑和处暑之间。
夏至后虽然白昼时间在慢慢缩短,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吸收的热量依然比散发的多,地面的热量还将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得热量达到最大;此外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东南风温暖而潮湿,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总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今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1日,出伏的时间为8月19日,整个三伏天有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