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吃梨的典故(航天健康大讲堂)
惊蛰吃梨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惊”就是惊醒;“蛰”是指蛰伏,指的是冬眠的各种动物。也就是说,到了惊蛰节气以后,气温回升,泥土解冻,冬眠的各种动物要被惊醒,植物重发绿芽,万物复苏。一般在惊蛰时要吃芦笋、白薯叶、山药、菠菜、银耳、莲藕等能够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药食同源的食物,而民间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梨之功效
这是因为梨者性寒、味甘,入肺、胃经,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仍然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痛音哑,同时由于一些细菌开始活动繁殖,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咳嗽咳痰,梨既可以生津润肺,又可以止咳化痰,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
惊蛰吃梨之起源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山西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晋地“惊蛰吃梨”之俗是否由此而出,难以考证,但祁县明清两代多有种梨为业,到现在已形成"国家级优质酥梨基地"。祁县的梨来自上党,上党梨最有名者当数高平大黄梨,其中以陈区镇所产的最为名优,俗称"铁炉梨",相传隋朝时就为皇室贡品,故又称“铁炉贡梨”。高平大黄梨现已成为地域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此开发的厦普赛尔黄梨汁,亦小有名气。
惊蛰梨的三种吃法
《本草通玄》中说,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的效果。梨,性寒、味甘,归肺、胃经,不管是生食、蒸熟、榨汁,还是烤熟或是煮水,都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梨的食用方法:
1. 蒸熟
这是一种传统的食疗补品,先把梨从蒂下三分之一处切下当盖,挖去梨心,掏空梨中间果肉、并切块;再把川贝母细粉(3克左右配1个梨)及适量冰糖放入梨中,再把梨放在蒸锅里,大火蒸45分钟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这种吃法不仅润肺,还有止咳化痰之功效。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话,尽可以放心食用。
2. 榨汁
把生梨去皮、去核,用榨汁机榨汁后取400毫升左右,再与10克冰糖、1枚胖大海一起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常饮此汁可以润肺生津、利咽开音。
3. 煮水
这种方法制作简便,把生梨切片,再与冰糖、银耳一起放入沸水锅中熬煮,可以起到健脾、润肺、止咳的作用。平时也可以把其当做甜点食用。
提醒一点,因梨性寒凉,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否则会造成脾胃不适,尤其是脾胃虚寒或是血糖偏高的人,建议不宜食用生梨。
专家介绍
张向群,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主攻温病,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努力钻研,致力于医药知识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讲座,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属单位做健康养生讲座,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