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命盘分析(李白传奇第二十章谪仙归天)
第二十章 凤嗥九天
李白因永王李璘谋逆案牵连系狱而至长流夜郎之史事,千余年来已是不争之事实。但是由于其流放的具体起始时间、所行路线以及遇赦时地,史籍之直接记载甚少,遂使李白长流夜郎的诸多问题成为千古之谜。自北宋以降,就陆续有人提出李白未至夜郎途中遇赦而返。数百年来相沿习,似乎已成史学界之定论,尽管历代均有人持反对意见,但却众说纷坛,争议不休,甚至各执一端,令大众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段公案,仍未了结。令海内外众多学者和局外之人也颇为关注。
据 《全唐诗》,和清王琦编注的《李白全集》中李白所作关于夜郎的全部诗作。比如:“三载夜郎还,于兹炼金骨”、“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去国愁夜郎,投身穷荒谷”、“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等等。
历代学者的论证及史籍记述证明李白并非途中遇赦,而且确系到过夜郎古往今来,历代学者文士都对李白流放夜郎之事颇有研究考察,虽有不少主观武断、信口雌黄或人云亦云相沿成习者,但其间不乏真知灼见之人。试举几例以证之。清康熙间,四川学道王奕清视学至桐榨,重修新站太白亭,并撰碑记曰:“唐供奉翰林太白李先生,曾以至德中谪居夜郎,故其地多公遗迹。……”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有“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等句,其《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句。
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有“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句。
这两位大诗人也间接的说明了李白的确到了夜郎。关于流放夜郎到底到没到达夜郎流放地,有许多争议。根据我的判断,李白是到了夜郎,他是758年秋被押解到夜郎服刑。761年春才遇大赦。
李白在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此时他已61岁了。在流放遇赦后,李白掉头东归,回到了皖南,投靠了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并定居在当涂县的采石叽。前线逃归后,为了保护妻子宗氏,就写了休书,以证明宗氏早就与自己无关,以免宗氏一族受牵连。
758年(肃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岁。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峡。
760年(肃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岁。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岁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岁。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赈济为生,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入其军幕,这是李白最后一次参入政事。但是在夜郎的几年劳役和折磨,他已经病入膏肓,风烛残年了。虽有苍天伏龙只愿,但身体不行了。但因病而半道还。冬初,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曾出游历阳,旋归当涂,卧病于斯。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六十二岁。早春,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十一月,卒于当涂,有绝笔《临终歌》一首。据邵康节《紫微斗数》的记载 李白生于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时 不是辛丑年。
李白在762年春三月,去了宣城敬亭山翠云庵寻找玉真道姑。三月的敬亭山已经是花木葱茏,飞烟含翠,流瀑鸣远了。李白此时已是拖着并驱前来敬亭山的。当他累的气喘吁吁快要接近翠云庵时,他突然脚步轻快了起来。眸子里有了光彩,他的心噗噗再跳。他心爱的玉真啊,是不是正在念经啊。
当李白来到翠云庵,已是物是人非了。诗仙的玉真早已羽化升天,在天堂里等着李白了。李白从此一蹶不振,病情越来越重。他只好回到已经在当涂县当了县令的叔叔李阳冰哪里疗养了。从此,李白在也没能见到宗氏一面。
762年(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六十二岁。早春,卧病当涂。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
李白病重。他在病榻前,将一生著作全部交付给李阳冰。李阳冰把它们编成《草堂集》10卷。这年11月,诗人便与世长辞,终年62岁。在临终前,李白总结一生,写下了他的绝笔《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人以大鹏自比,那展翅九万里的大鹏从高空被摧落了,孔子已死,还有谁为大鹏的摧落而流泪呢?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责问,充满了对自己一生而悲愤的心绪。 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译文: 大鹏奋飞啊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啊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啊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啊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李白一生放荡不羁,追求功名,却始终未能如愿步入仕途,反而在生活刚有好转的时候,总是出现转折,诗人多次陷入困境,其中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该属安史之乱,然后李亨登基后,李白作为败兵李麟的部下被流放,随后诗人开始了流放的艰苦生活。对这位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在感到惋惜,也正是诗人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在诗作上的辉煌。 他和王维几乎同岁,成名远不及王维早,而王维至少还做过一点小官。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曾被肃宗囚于浔阳(黄梅县)狱中为他在永王军中一事,蒙受不白之冤,不禁“万情结缉,忧从中摧!” 在狱中他写有《万愤词投魏郎中》: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 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 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 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 从这首诗可见五十七岁的李白,父母还在,哥哥在九江,弟弟在三峡,儿子在山东,妻子在南昌,本人在浔阳(黄梅),一家星散,不得团聚 。李白有儿子的 ,但据说他的儿子智障 都怪李白总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