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罗地网(红军长征走了两年)

瑞金、乌江、遵义、赤水、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一直到甘肃会宁。

4支部队,18万英豪,380余次战斗,跨过14省、翻越18山、趟24条河,过草地,翻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英骨埋他乡。

长征,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可以说没有长征,历史的轨迹很大程度上会改变。

两年路途漫漫,红军长征13个月,期间,蒋介石设下天罗地网,红军却从没中过埋伏,不禁让人感到惊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红军突围的两个神来之笔。

一、四渡赤水绕圈圈,耍的老蒋团团转

鸟枪对大炮,这就是当时红军长征时我党和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差距。

如果对比敌我两方力量,就能发现,红军能突出重围可谓是困难重重,长征出发前,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红四方面军8万人,红2、6军团1.7万人,红2、5军2981人,总计18.6万人左右。

而国民党围剿军队却高达100余万人,包括66个师和8个独立旅,敌我双方兵力接近1:6。

战斗装备也相差甚大,我方小米加步枪,而且还有大量的梭镖、大刀这样的冷兵器,国民党军队却有200余架飞机,军队也配备国外先进武器装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本以为胜券在握,但却屡屡让红军长征突破,最终取得胜利,这不得不说让人瞠目结舌,但也这说明了天眷我党。

在长征过程中,经典战役不胜枚举,如最惨的湘江战役、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等,如果说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那么真正算拯救红军的正是被称为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也是长征中取得决定性意义胜利的战役。

这场即便开了上帝视角,也难以取得胜利的经典,至今仍是军事战争中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且具有浓墨重彩的光辉战例。

有《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我们能了解到四渡赤水创造的奇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但一渡赤水属实无奈之举,蒋介石对红军三面围堵,引诱红军向西,打算一网打尽,红军只得硬着头皮抗下恶战,牺牲3000余人。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当时中央红军仍处于被“包饺子”中,当所有人会继续向没有敌人的西面突围时,毛主席一招奇手打了国民党个措手不及。

那就是从国民党军队包围的薄弱点突围,在毛主席的率领下,红军分别坐船和通过浮桥渡赤水河。

以往红军渡河破釜沉舟,防止敌人利用己方船只,都会对船只进行破坏。但是这次渡河之后,毛主席下令不要对船只进行破坏。

因为毛主席深知,如果想要彻底地从国民党的包围圈中突围的话,红军战士们一定还会再回到这里,到时候留下的这些船只就都会再次被利用,这就是人们熟知的二渡赤水留后路。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毛主席的“料事如神”。

三渡赤水,这一次期间虽然出现了插曲,但并不妨碍第四次取得巨大胜利。

二渡赤水打了胜仗,红军也暂时有了驻扎地,但下一步怎么走却让中央政治局犯了难,在这过程中,也产生了难得一见的分歧,让毛主席前敌总政委的身份在7天里经历了任命、撤销又恢复。

1935年3月6日,朱德、毛泽东发布《前敌司令部关于消灭周浑元部两师的部署》。

但是,红军中持有相反观点的人让人意想不到,他就是彭德怀!彭德怀认为红军不应该急于攻打周浑元驻扎的鲁班场,而是要火速击溃在打鼓新场的黔军,摆脱国军30万大军的围追,火速前往云南,在云南境内渡过长江。

这一观点也被大部分中央政治局委员赞同,这其中包括当时的党的书记张闻天和朱老总。

但,时任前敌总政委的毛泽东却不同意,他说:“这样打是啃硬骨头,很容易造成损失,我们应该继续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

但是其他人都表示反对,博古也表示鲁班场的敌人不出击,要打也是硬攻,仍然是打固守之敌。

博古认为鼓新场驻扎的黔军杂牌师仅有几千人,不可能是拥有上万兵力的红军对手。

他建议立即攻打打鼓新场,让红军打破封锁,获得喘息的机会。之后,张闻天让中央政治局投票表决,结果绝大部分委员举手同意。这一表决也让毛泽东大怒:

“诸位如果坚持这样打,我这前敌政委就不干了!”

听到此话,其他政治局委员都很生气,博古说:“难道只有你毛泽东一个人永远是对的,大家都是错的吗!”

此时,一贯支持老毛的张闻天和朱德也动了气。在听到毛泽东的这句话以后,果断地举手同意攻打打鼓新场了。

毛泽东见状,气呼呼地摔门而去。因为此举,张闻天还撤销了毛泽东的职务。

但毛泽东走后细想到这么办只会让战局更糟,于是找到周恩来对其进行劝服,促膝长谈后,周恩来认同了毛主席的意见并主动说服其他委员,决定攻打鲁班场。

这件事后,毛泽东恢复职务并提议组建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团,以免贻误战机。

但此次攻打决定证明了彭德怀的正确,使得红军不得不三渡赤水。

四渡赤水,突破天险,摆脱敌人。被迫三渡赤水后,毛泽东在彭德怀等人的建议,决定南下绕过贵阳,渡过黔南北盘江,进入防御空虚的云南。

周恩来和毛泽东商量以后,大胆决定使用非常手段调开围堵的国军。

通过伪造蒋介石的密电(这就不得不提下文中的隐秘战线)命令吴奇伟部改变行军路线,红军由此打了个时间差,争取到时间渡过乌江,长驱南下突破堵截,成功甩掉了国民党数万大军这支“大尾巴”。

随后,红军赶到息烽一线,这里离蒋介石战所在地贵阳近在咫尺。老蒋本以为红军会攻打贵阳,已准备好撤离,但毛主席虚晃一枪,下令红军绕过贵阳南下,渡过北盘江,6天后进入云南境内。

自此,红军四渡赤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运筹帷幄中又随机应变,通过疑兵之际成功冲出了国军20多万人的包围圈,急行军突入云南境内,在军事指挥上留下精彩一笔。

在险象环生的境地下,红军你来我往,迂回作战,虽然损失严重,但没有一次中过埋伏,在渡江过程中曾有这么一幕,毛主席让运输队将炮镜卸下来,炮沉掉。

一名红军战士顿时急道:“你在破坏革命武器”,当时的红军处境极其艰苦,武器装备落后而且稀少,毛主席让沉掉山炮,红军战士急了也在情理之中。

但毛主席没有计较战士的语气,解释道:

“这武器正在破坏革命,沉掉,一切没用的东西通通沉掉”。

减轻了负重,才让红军加快转移步伐,保住了有生力量。

国民党追剿部队本以为红军会被武器拖累,用疲于奔命的战术拖垮红军,但没想到毛主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国民党疏忽这一点脱困而出,让国民党部队都不得不叹服“神机妙算,出进无常”。

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的: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

而四渡赤水正是把“妙”字发挥到毫巅之战,毛主席自己也亲口说过,四渡赤水才是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

长征的胜利多亏了毛主席的英明指导,但熟知革命历史的人细细挖掘后,就能发现红军长征胜利也离不开红军先头部队的侦查,离不开诸如红五师师长李天佑这样的将领,更离不开我党在隐秘战线的情报传递,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二、卧底就在你身边,长征牵蒋绕圈圈

任何战争中,情报信息就是最重要的战争因素,决定成败的也将是“情报信息”。

毛泽东曾多次高度评价电台侦察等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称之为“走夜路的灯笼”。

在红军长征中,党的隐秘战线建立了不朽功勋,正是他们才让毛主席的指挥有了充足的把握,可以说有了“情报”才有了“打脸”蒋介石的胜利。

说起我党在情报信息中最为突出现眼的人,就不得不提周恩来和李克农。

周恩来可以说是特科的缔造者,一手开创了中共秘密战线。

长征时的周恩来,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核心“三人团”的一员。

周恩来深知信息情报的重要性,带领研制和设立电台,编制密码,开展无线电通讯联络,为长征通讯和截获敌方信息作出重大贡献。

在长征初期,红军陷入重重包围,周恩来严密部署,派遣先遣部队突围探路,为中央决策突围指明了方向,也通过“调虎离山”让国民党包围部队防线松动,为突围减轻压力。

在陷入绝境的时候,周恩来站了出来,他主动与时任国民党广东军阀的“南天王”陈济棠密谈合作,当时陈济棠主张抗日,与蒋介石矛盾颇深,周恩来抓住这一点通过密谈,红军争取出20公里生命通道。

红军由此借路粤北、躲开重重埋伏,突围出包围圈。其中,著名的“敲梆式的堵击,送行式的追击”也出自这里。

还有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李克农,这位特工之王,在红军长征中每一处都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不仅有情报领导的功劳,还有识人善用,建立巨大情报网的功绩。

李克农重视建立情报网,发展周恩来的好友莫雄为我党服务。莫雄是同盟会革命前辈,因蒋介石缴械解散莫雄的第十一师,与蒋介石矛盾颇深。李克农识人善用,发展莫雄为我党地下工作者。

1934年10月7日,李克农收到莫雄搞到的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情报,让红军意识到红都瑞金已处于敌军极为险恶的包围之中,于是提前实施突围转移计划,粉碎了国民党“铁桶计划”,顺利踏上了长征路。

这些仅仅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精彩片段,整段过程才可谓惊心动魄。

但在红军长征突围中既没有重大伤亡,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李克农还是功不可没。

当然,隐秘战线的战争总是悄无声息,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还有曾希圣,这个被称为红军情报的“创业人”,在他的领导下,破获敌人密码上百本,多次截获破译国民党军队无线电密码,保障了红军长征获得胜利。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曾希圣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二局:

“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提着灯笼走夜路。”

足以见得曾希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还有卢志英、项与年、董保存等等这些英雄,他们用及时、准确的情报为党中央转危为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与年

三、结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虽然损失严重,但这一条两万五千里的路途,留下了多少英烈的汗血。

但是天眷我党,在毛主席为首的军事指挥团领导下,红军出奇招、出妙招,在无数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保驾护航下,终是取得胜利,为定鼎中国保存了重要力量。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奇人奇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