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纪念日12.13(2008)

5·12 纪念汶川......


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 。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


2008年的512,永远在心里留下记忆。回忆512,一种情绪慢慢流淌。缅怀过去,祈福未来,你在,我在,未来就在。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14年过去了,岁月抹去满目疮痍,抹不去疼痛记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大爱无疆、震后重建的守望相助。

01

为了让17岁的孩子与家人过最后一夜,程林祥背着曾经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于“5.12”汶川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儿子程磊的遗体,徒步走回25公里之外的水磨镇。

父爱如山,泪眼婆娑,谁不动容!

02

2008年5月14号,重灾区之一茂县依旧孤立无援。

15名空降兵临危受命,在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资料的情况下,从将近5000米的高空纵身一跃……当时,他们已做好了三分之一伤亡的准备。

事前,他们写下了等于是遗书的请战书:“我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一片混沌里,他们的身影出现了,当地百姓跑向他们,颤抖地哭喊着:“我们终于有救了!”

03

在重灾区龙门山镇的一座半山腰上,救援官兵在大雨中用身体搭建人梯,转移伤员。

几十个绿色的背影,托举起一副担架,为伤者搭起了&uot;生命的阶梯&uot;。官兵们在这条“阶梯”上,守了整整两天两夜。

04

救援官兵发现3岁男孩郎铮时,他已经在废墟下被埋了20个小时。官兵奋力刨开残砖碎石,将他抱起钻出废墟。担架被抬起时,郎铮抬起右手,向救他的叔叔们敬了一个礼。

如今,“敬礼娃娃”长大了,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郎铮身着羌族服饰,站在彩车之上,再次庄严地举起右手,向祖国敬礼。

05

2008年5月13日,都江堰市聚源中学,一名家长瘫软地跪在地上,紧紧地握住遇难孩子沾满泥沙的手。

06

2008年5月13日上午10时许,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中,突然发生二次坍塌。

然而此时废墟中却还有一个孩子在呼救,消防大队战士荆利杰下意识地转身奔向废墟,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要下陷,战友们死死拉住荆利杰,将他拖到了安全地带。

荆利杰跪倒在地,哭着大喊:“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07

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些许的尊严。

08

2008年5月13日清晨,北川地震灾区,男孩廖波被倒塌的建筑埋压,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好友李阳举着吊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你是我最好的兄弟,坚持住,我不想你死!”经过一天一夜守候,廖波最终获救。

09

这个男人叫陈坚,消防官兵发现他时,三块预制板将他压在底下,动弹不得。三天三夜没有吃一颗粮食,只喝了点水。他说:“我不想放弃我家里的每一个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被吓倒。”

令人惋惜的是,在救出后他因伤势过重,没能挺过来……

15年前一个能出动十万军队救援的国家,

一个总理2个小时就赶到灾区的国家,

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

14年后一个一声令下就能全国足不出户的国家,

一个全国医护不畏生死奔赴疫区的国家,

一个不放弃任何一条人民生命的国家——

永远,不会被打垮!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聚焦智能化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