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汤(传说是个陪嫁的添头厨子)

前言:伊尹是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后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想必来源于他的多年烹饪技艺。年代久远,伊尹的形象变得模糊,模糊到将厨子、奴隶、宰相三种身份集于一身。恐怕这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伊尹。

伊尹出身的疑问

《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


《史记 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汤举任以国政。

两条史料合起来是伊尹成为商汤宰相之前的生平,说的是:有位采桑姑娘在桑树洞中捡了伊尹,交由国君。国君将其交由御厨(烰人)抚养。长大后,伊尹苦于无法求见商汤,做了有莘氏陪嫁仆人。找个机会以做饭作为“引子”,继而说到一点治国之道。被吊起“胃口”商汤,多次派人前往,最终打动了伊尹,成为商汤宰相,这个可能是最早的“三顾茅庐”了。问题是,倘若单单只是个厨子,如何能将烹饪技艺引申,大谈治国之道,不能完全说两者“风马牛不相及”,起码跨度太大。想象一下,整天出入厨房之中,没有经过官场上的历练,也没有经过“干部培训班”学习,便能在治国方面游刃有余,着实不能令人信服。

伊尹

以后世的周朝为例,学术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称为“王官之学”,即是说身份是世袭的,贵族子弟学习为政方面的经典,便可出仕做官,学术与政权是封闭的,不对外开放。普通老百姓只能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如一个国家的由来以及风俗等,私人讲学之风更加无从谈起。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失去了控制,“王官之学”的垄断地位瓦解,各诸侯国需要迅速增强国力,才有了市场,才有了诸子百家兴起。反观伊尹所在的夏末商初,更加不存在,在为政方面,自学成才的“土壤”。

伊尹的地位

在三代之时,王权与神权是统一的,部落首领既是政治领袖,又是群巫之长。伊尹的“尹”,甲骨文中是手执权杖。在洪荒草昧之中,先民对于大自然的未知,需要“巫”通过祈祷上天的仪式,加以沟通消除内心的恐惧。“巫”字上下两“横”代表天地,左右两“人”是故去之人与现在之人,那一“竖”便是巫的职能,即巫是沟通天地人鬼的媒介。而权杖作为仪式中重要的法器,人手执权杖便象征一族之长的权威。

“尹”字甲骨文

《吕氏春秋》:祖伊尹,世世享商。


《屯南》:丑贞,王祝伊尹,取祖乙鱼,伐告于父丁、小乙、祖丁、羌甲、祖辛。

两则史料可以证明伊尹的地位不低,应该是部落首领这一级别的人物。《吕氏春秋》说他受到世世代代商人的祭祀,高到在殷商的祭祀卜辞中,将其与商朝的诸位先王相提并论,难道是因为伊尹为商朝的贡献很大?好像不是,《左传》: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意思是说神灵不会享受其他族群的祭品,百姓也不会祭祀别族的神灵。各族的祭祀活动,泾渭分明,不搞多神崇拜,专一于本族神灵。后世所说的“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应该是上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延伸。

卜辞中有关伊尹的记载

伊尹也是殷人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伊尹出生之时略带神话色彩的描述,无非是将英雄与普通人区别开来,表明英雄的生而不凡。所需要注意的是,将伊尹献给有莘氏首领之时,其并不清楚这个孩子的来历;以当时原始部落不大的活动领地,直到派人前往拾到伊尹之地,才发现发生洪水。两者综合来看,伊尹不是有莘氏部落的人。否则,不会连自己活动领地内,发生洪水的情况也不知晓。如此,伊尹作为异族名臣受到殷商后裔的祭祀,岂不是颠覆上述结论。有没有可能伊尹根本就是殷人呢?

《史记 殷本纪》:契为子姓,其後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是说殷人的始祖契建立商朝后,进行分封亲族,与后世周天子分封诸侯如出一辙。作为祖契的后裔,殷人肯定也不止一支,是一个庞大的王族群。而殷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王族,其内部也有亲疏远近。其他旁系殷人则分布在王族周围,拱卫王族,伊尹所在的族群便有可能是在这众多的旁系王族之中。

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出现有伊辛等,证明了从殷商到西周,伊这个族群一直存在,同时也说明了这个族群的地位不低,才能享受高等级的青铜器陪葬品。众所周知,商王的人名多以十天干命名,如太甲、祖乙、祖辛、盘庚、帝乙等,是因为殷人有崇拜太阳的观念。上述的青铜器的铭文伊辛也含有天干的“辛”。殷人还崇拜鸟,《诗经》中就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有关伊尹的各种神话传说,充满了殷人崇拜的太阳、鸟,在清华简中的《赤鹄之集汤之屋》记载了商汤射获一支赤鹄,令小臣伊尹将其做成汤羹的故事。

伊尹不仅仅是个厨子

作为殷人旁系部落首领的伊尹,为何被后世描述成厨子,还是以陪嫁的添头?有莘氏虽不是夏朝的王族,但与其同姓,是夏朝依靠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从其可以收容落难的伊族,实力可见一斑。是时,夏桀残暴无道,殷人欲西进讨伐夏朝,有莘氏的政治倾向变得很重要。而商汤通过与有莘氏联姻,消除了一个劲敌,且还争取了一些对夏朝不满部落的来归,可以说是在政治上,下的一步好棋。


有关膳夫的记载

或许是因山洪爆发,伊族人暂寄居于有莘氏部落,伊尹长大后才能出众,被授予庖正(厨师长)。有莘氏派出了伊族的政治领袖与宗教领袖伊尹帮助殷人,随着陪嫁来到了殷商都城,称其为小臣,此官职并不低。以小臣并列的膳夫为例,金文“王命膳夫克舍命于成周,遹正八年之师”等多处材料表明,王命令膳夫掌管饮食等后勤之外,还兼具传达政令、指挥军队、协助外交事务等职能。此官职极有可能由王身边的亲信担任,是王身边的近臣。随着政务增多,王也逐渐将一些重要事情交由膳夫完成,从而其地位不断上升。伊尹的情况与此有可能类似,取得商汤的信任,成为商朝的宰相。

伊尹辅佐商朝

1、增强殷商势力:因夏桀好女乐,伊尹组织女工生产一些高级丝织品,用来换取粮食,削弱夏朝的军需粮饷;

2、剪除外围势力:作为韦、顾、昆是夏朝外围的三国,忠于夏桀。伊尹制定了先拔出韦、顾、昆三国,进而绕到夏朝,从背后予以致命一击的作战方案,旗开得胜;

3、妥善安置遗民:成语典故中“杞人忧天”的“杞”,便是消灭夏桀后,将其王族迁至杞地(河南杞县)成立的杞国。至于众多的夏朝遗民,伊尹建议商汤专门兴建“亳中邑”,是巩固商朝统治的重要举措;

4、辅佐幼主:商汤故去,本应嫡长孙太甲(太甲之父太丁先于商汤故去)继位,但念及太甲尚在襁褓之中,先后选择了太丁兄弟外丙、中壬。但在位时间不长,两任帝王相继离世。这时候,伊尹主导已经长大的太甲继位,但其继位的头三年,昏庸暴虐,骄奢淫逸。伊尹和朝臣商议,将太甲放逐到商汤墓旁反省,由伊尹暂摄朝政,暗中观察其表现。之后深刻反省的太甲,被伊尹重新迎回国都,执政20年,成为一代明君,谥号“太宗”,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宗。

后记

如此,伊族是殷商众多部族的一个,因故率投奔了夏朝的一个贵族有莘氏,伊族中的才俊伊尹,才能出众成了部落首领,随着有莘氏与殷商达成政治同盟,随嫁被派往故土,受到远亲商汤的青睐,委以重任。一人身兼姜尚、周公两个角色,开创了商朝的伟业。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公子霜尘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