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晶的功效与作用(揭秘毛主席水晶棺)
庄严威武的北京城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这个地方在不平凡的岁月里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志士,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站在时代的潮头,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毛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中华儿女中平凡的一员,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岁月。
如今,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安然地沉睡在了毛主席纪念堂中,人民群众纷纷在那里纪念伟人。
其实毛主席的遗愿并不是让自己的遗体躺在水晶棺中,用这种方式引得人们的注意,而是要按照人民大众惯有的方式火化,将骨灰洒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因为毛主席一直强调人民群众不必怀念他,如果他走了,那么人民群众就是他本人。尽管伟大的主席有此教诲,但这并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怀念他的心情。
在一番讨论之后,用水晶棺来装殓毛主席的方法应运而生,后来人可以通过这个非常方便的途径——透明的棺木来实时瞻仰毛主席的仪容,但建造水晶棺的背后却历尽了非常多的困难。
装载毛主席遗体的材料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离开了他深切热爱的土地和人民,与世长辞。
这一消息传播开来之后,人民群众纷纷自发地走上街头送别主席,而且很多的党内的老一辈革命家也因为此事一病不起,他们无比的怀念着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
大家都不愿意让领袖这样离开人民,因此经过了一番商议,党中央政治局迅速作出决定,毛主席的遗体不能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安葬,应当用一种永恒的方式将其保留下来,以供人民的敬仰和实时的祭奠。
所以,如何永远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党中央迅速召集了相关人士解决此事,他们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若想要完成这件事就必须制作一具水晶棺,把毛主席的遗体陈列其中,类似于列宁和胡志明那样方式。
这个结论的得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开始,大家就用何种材料而纷纷发言,而且大部分人认为,毛主席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用金丝楠木装殓主席的遗体是最合乎情理的。
这个论点赢得了很多人的肯定,毕竟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水晶材料非常珍贵,成本非常高不说,它的防腐性能并不如金丝楠木。而且专家指出,此前考古发现的很多保存完好的古人尸体都是存在于金丝楠木之中,并且金丝楠木虽然也很难得到,但终归比水晶这样的材质更容易获得。
但是另一个问题出现了,虽然金丝楠木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的防腐功能确实要强于水晶棺,可是它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材质是不透明的,即使将主席的遗体放进去也不容易被人民群众看到。
所以,若是用金丝楠木来装殓主席的遗体,违背了让人民群众时时怀念主席的初衷,何况专家人员还指出,尽管水晶的材质不具有金丝楠木那样强大的防腐功能,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所以说两相衡量下来还是应该用水晶棺,这样的结论得出之后,有人立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可是水晶棺的制作成本很高,要制作一口上佳的水晶棺所用的材质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水晶吧。”会上有人提出了这一点担忧。这个提问引起了很多专家的注意,的确如此,装殓主席的水晶棺木自然要采取上佳的材质,所以说要寻找这样的水晶材料材成了当务之急。
“我国苏州的东海水晶是一级水晶,想来可以用于制作水晶观的原材料。”专家敏锐地捕捉到了相关信息,回答了众人的担忧。
的确如此,苏州的东海水晶曾经通过了国家八级地震试验,是名号响当当的华贵水晶,所以党中央确认了使用何种材料,且还确认了该材料的使用来源,那么下一步就应该加紧制作水晶棺,这一个艰苦的任务就交给了国家地质总局。
“整个水晶大板要约2米长、1米宽、0.08米厚,它并不是一块纯天然的水晶,而是用一点点的小水晶块拼接出来的。”曹金瑞回忆着往事,淡淡地说道:“世上哪有2米多长的大块天然晶体,必定要叫电焊工人把小水晶一点点拼接起来才行。”
曹金瑞是当时参与研制毛泽东水晶棺的骨干人员,他几乎掌握着全部的流程,即使他已经到了七旬的年纪,仍然能将这件事原本不动的讲出来,因为他认为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水晶棺的拼接
“我不会焊接,石维成会,可就算他会,这个活也是不好干。”说起来焊接这一步,曹金瑞老人的眼睛亮了起来:“水晶的熔点不比别的材质,它超过了2000℃,所以要想成功地完成焊接,就必须在这块儿水晶融化的一瞬间马上用氢氧焰喷射灯紧盯焊缝操作,这事儿不好干呐。”
曹金瑞说到此处,语气中全是对老技工石维成的敬佩:“老石说了,毛主席是咱们的大救星,他的身后事更是马虎不得。而且在焊接的时候,周围的温度非常高,就算他穿着厚厚的金属防护服,也必须得由专门的助手往他身上不断的冷水,这样才能够让他的身体降温。”
石维成老技工用这样的方式反复的将一块块水晶小板完成了拼接,在不断的试验和尝试中,长达两米的水晶板棺材终于被拼接完成,而且这个水晶板中石英粉纯度达到了"六个九"即99.9999%。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双脚和身体都不停地被浸泡在水里,最终完成了水晶棺的板材。
这一个伟大的工程时至今日也没能被复刻,全世界也再没有人生产出来如此庞大的水晶板。要知道,用于主席这口水晶棺制作的东海水晶原材料重达32.2吨。
水晶大板被制作完成之后,下一步就是将其一块一块地拼接出来。曹瑞金说这一个步骤动用了很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因为水晶棺的板材拼接不仅要动用多人共同帮忙,而且还要在合适的角度进行强力的粘合。
除此之外,镀膜光学处理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完美地展现毛主席的遗体以一种安静从容的姿态躺在其中。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遗体的腐烂和保持遗体的完整性,这口水晶棺材一定要不能够接触氧气,也就是说整个棺材的内部是要密不透气的。
据曹金瑞说,将这口水晶棺材一步一步拼接完成,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1977年8月初,晶莹剔透、庄重严肃的水晶棺正式完成了作业,并且可以完整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对于沉浸在毛主席离世的哀伤中的人民群众来说,这一消息也算是一点慰藉。
支持党中央便开始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开始安排相关人员瞻仰毛主席的仪容,通过这口晶莹剔透的棺木,人们看到了在其中安详躺着的毛主席,有的人沉默不语,有的人默默哭泣,也有的人倍感欣慰。这就是这幅水晶观赋予这件事情最大的意义。
虽然水晶棺木已经制作完成,并且它的效果也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完美,可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不能够被规避,那就是他的防腐性能并不如金丝楠木,所以如何提高他的防腐作用也成了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难以传世的绝品
虽然水晶棺已经制作完成,但是如何将毛主席的遗体完整且长期的保存其中还需要很多专家人员做进一步的研究。
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教授陈克铨说:“如果想要完整的,或者说近乎完美地保存伟人的遗体,那么需要在去世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就将其体内的血液排空,因为人体里面充盈着有温度的血液,一旦血液凝固在人体的表皮之下就会大大的增加遗体保存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遗体保存的不好的原因。”
所以说,要想最大化地发挥水晶棺的防腐功能,那么一定要遵守最基本的三个原则,那就是低温,避光和隔氧。与此同时,党中央还明确地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伟人的遗体不仅要保持完整性,更是要求他本人皮肤的颜色以及去世后的面容应当在水晶棺内维持常态并且栩栩如生。
这对于专家来说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当时的新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未达很精通。
那些有保存遗体经验的国家都将这种技术视为绝对机密,比如说,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遗体保存过程就是朝鲜在请求俄罗斯专家的协助下完成的,此后他们保存遗体的技术一直被认为是绝对的机密,不能够被他人获得。
这样做一般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对伟人的尊重,如果轻易地将这些技术传播给了其他国家,那就很难保一些异心之人不会借此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遗体的保存技术在某些专家看来也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项目,因此很多国家都对其采取垄断的态度。
比如说苏联在保存列宁遗体的时候,都要求参与的人员填写了保密协议,而且这一项技术后来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被视为苏联的绝对机密,是不可以被随便的传播出去。
所以说,对于当时新中国的技术人员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要点,不光要保证遗体的完整性和自然性,还要开拓出遗体保存技术的新方法。
因此技术人员就要求相关部门马上将遗体转移到水晶棺内,不能够暴露在外界的时间过长,而且也不允许遗体经过任何化妆品的修饰,只能将其移入水晶棺之后,再用柔和的浅红色的光线平滑的照射到遗体的面部,以此来形成一种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
为了做好这个任务,中国科学家研究院开发出了一套精美的投光仪,这个投光仪的光源在距离水晶棺玉米以外,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光岛纤维制成一个小小的传光束把光导进水晶棺内。
与此同时,自然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被专业的仪器过滤掉了,所以不会对遗体有丝毫的损害。在水晶棺的顶板上还放置了两块人们几乎肉眼看不到的反光板,通过它们就能将射进来的光线一直反射遗体上,因此来瞻仰主席遗体的人们只能够看到水晶关内部非常的明亮,但却不知道这个光是如何打的这样柔和。
技术人员在克服水晶体反射光线上下足了功夫,透明度很高的水晶棺的光洁度并不是金丝楠木所能企及的,因此它类似于镜面的反射光效应会让遗体看起来有些粗糙。后来经过技术人员反复的测量和研究,水晶的棺体被做成倒梯形,这才能够使得视觉上的反射效果得到了应有的减少。
相应的技术人员还开发了一套真空镀膜工艺,这不仅是为了减少人们视觉上的反射效果,更能够让光线尽可能的避免水晶晶体,这样一来,光线的反射就几乎没有了。
从选材到制定再到最后的成品,这一个过程有成百上千人的参与,大家用自己的汗水最终制成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水晶棺。
成品内的石英纯度的程度达到了六个九,也就是说至今全世界再也没能研制出来99.9999%纯度的水晶棺。
因此,为此事作出贡献的工程和技术人员,党中央给予他们特别的表彰。除此之外,这些为这件事情付出辛苦的人们都被特许瞻仰了毛主席的仪容,这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天大的荣耀。
以曹金瑞为代表的六百多位的车间工人是最早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也是全国最早获此殊荣的人。
他们在此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努力是常人想不到的,因为饱含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尊敬,所以他们在此事上下足了功夫,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因为无法突破瓶颈而放弃此事,他们的工匠精神也造就了如今如此绝品。
“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是我们的好主席,所以这件事我们一定给好好完成。”曹金瑞眼含热泪,面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