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风俗(云南食俗文化)
导读:食俗是构成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各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民俗中,饮食习俗属于物质民俗范畴,它是民俗中最古老、最富特色、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各民族食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精神面貌,是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生活方式等条件相适应的。
云南阿昌族日常食俗
云南阿昌族主要分布在陇川县、梁河县、芒市及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地,信仰小乘佛教。阿昌族多从事农业,饲养家畜和家禽,以大米为主食,并擅长大米制品的加工,猪肉、牛肉为其主要肉食来源。众多的蔬菜是主要的副食品,并擅于腌制咸菜、做豆腐、腌肉、酿酒、榨油。以擅长制作铁器著称,阿昌刀素享盛誉。喜食酸辣糯香凉拌食品,尤好蛇肉和狗肉,嗜酒。擅长煮、烧、舂、拌等技法。
阿昌族聚居地区有气势磅礴的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粮食种植以稻谷为主,分旱稻和水稻,水稻居主导地位。在梁河县聚居在杞木寨、九保、囊宋等地区的丘陵台地上的阿昌族,就是“水稻王”的主人。
阿昌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饭为主,同时也用大米制成饵丝、米线。鲜饵丝食时只需在沸水中稍烫一下即可捞出,配上佐料,盖上焖肉或鸡丝等做成各种“帽子”。阿昌族多喜欢吃凉米线,或在凉米线里加上一勺热稀豆粉,再加上油辣椒、蒜姜泥、味精等调料即可。阿昌族的过手米线久负盛名。佐料和配料繁多,将米线摊于掌心,仿佛捧着一朵含羞的红玫瑰,再将精致的肉馅拌和其中,轻轻送入口中,顿时芳香四溢,回味无穷。
梁河等地的阿昌族利用稻田养鱼,秧栽下后放入鱼苗,谷子成熟鱼已长大。捕回家煎炸后,兑入水、酸辣椒煮或煎后入碗,盖上佐料蒸熟,制成酸菜鱼。酸辣谷花鱼是他们的时鲜风味佳肴,有“新谷米饭小鱼汤,年年吃了不会忘”的食谚。
把酒作为主要饮料,是阿昌族世代相传的嗜酒习俗。常用糯米做甜酒和白酒,甜酒,是用大米蒸熟冷却后拌上酒曲,入盆置于常温以上地点发酵而成。吃时有浓郁的酒香和甜味,供客人和小孩吃,也可作酵母当发面用,甜味随时间延长而变辣。
云南怒族的日常食俗
云南怒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兰坪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亦有少量分布。信仰原始宗教,崇拜万物有灵。
新中国成立前,云南怒族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种植玉米、荞麦、高粱等,以玉米为主食。种植蔬菜历史不过百年,故以采集野菜佐食。饲养牛、猪、狗、羊、鸡,但狩猎和捕鱼是其肉食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菜点的制作受藏、傈僳、白族的影响,擅长用漆油、白酒烹制菜点,喜喝漆油茶,嗜酒,口味以酸辣为主。其烹调方法,既保持了“石烹”以烧烤见长的技艺,又进入了用锅加水传热的阶段,以煮焖见长。
怒族主食中以烹制玉米、荞麦较为见长。玉米从爆米花演变为煮焖成咕嘟饭、苞谷稀饭,苞谷稀饭多带菜食用。将玉米或荞麦加工成面做成苞谷粑粑、石板粑粑等,其中以石板粑粑最具民族特色。贡山城有石头城之称,有一种韧性几乎与木材一样的青石,削成一厘米左右厚的圆形片,打制光滑当石锅用,摊上面糊,用火炕熟,松脆香甜,被列为怒族待客佳点。此青石遇到高温和骤冷不会炸裂,煎粑粑不抹油都不会粘锅。
怒族主要养殖牛、猪、鸡、狗、羊等禽畜,是其肉食的主要来源。常用漆油焖煮而食,漆油鸡为地方特色美食。贡山怒族居住的上游地区,江水较平缓,宜于捕鱼,这些江鱼体肥肉嫩,头小鳞细,味美可口。
怒族每家都能酿酒,每年秋收之后,家家户户都用苞谷、小米或大米酿制水酒及甜米酒。其中以贡山怒族的咕嘟酒较有特色,饮时兑入蜂蜜,清醇香甜。在怒江峡谷两岸生活的怒族人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迎客宴习俗。席中主任会与客人共捧竹筒,互相搂着脖子,共同张口饮一碗,这叫“双边倒,”亦称“同心酒”。
漆油茶是他们的饮料之一,这是仿制藏族的酥油茶,因怒区不产牦牛,但有丰富的漆籽,取籽榨成油,即成漆蜡。用漆油、茶水、盐、核桃仁等作原料,经搅制乳化即成。漆油具有滋补作用,产妇多以漆油炖鸡吃,很快恢复健康。
云南基诺族食俗
云南基诺族主要居于景洪市的基诺山,其余的分布于基诺山周围的勐养、勐旺等地。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根据基诺族创世纪、《洪水故事》、送魂路线,景洪市基诺山是基诺族的发祥地。1976年6月6日,基诺族被国务院确认为中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
基诺族主要从事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主食大米;种植蔬菜和饲养畜禽,但不是副食品的主要来源;牛、猪、狗、鸡、鸭在祭祀和婚丧礼仪时才宰杀。喜食酸辣、凉拌、酥香食品;嗜酒饮茶嚼槟榔。其烹调技术擅长直接火烤、焐烧、舂及水煮,调味原料多来自野生植物。竹锅、砂锅最受欢迎,尤其对竹的利用比比皆是。
基诺族居住区属于热带山区,山区覆盖着原始森林,土地肥沃,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食物。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旱稻、玉米,次为黄豆、豌豆及冬瓜、南瓜、黄瓜、丝瓜和芝麻等。以大米为主食,杂之以玉米、豆类、瓜类。传统食俗中,早餐用手抓糯米饭捏成团而食;午餐用芭蕉叶将米饭包好并带食盐和辣子外出劳作,就地采取野菜和竹简煮熟而食;晚餐吃米饭。
基诺族菜肴制作以舂为主,“汉炒、傣蘸、基诺舂”是他们的食谚。他们每家最少有两个木臼,一个舂盐巴、辣子,一个舂菜。善用芭蕉叶,芭蕉叶包肉、芭蕉叶包竹笋较为常见。芭蕉叶包肉将肉剁成肉末,拌入调料,用芭蕉叶包住放在火塘里焐熟,取出凉后食用;芭蕉叶包竹笋常年食用。 逢年过节和喜庆宴会时有吃“剁生”传统食俗,用生肉末拌上盐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进食。基诺族还善用竹筒来烹制菜肴,竹筒肉、竹筒饭较常见。
基诺人好饮自酿酒,多用大米或玉米,酿制中加入一些锁梅叶等植物,酒呈浅绿色,酒香中带有植物的芳香。基诺山区是西双版纳著名的茶山,他们多取老叶揉炒后,放入茶罐加水煮至汤浓方饮,叫浓茶,饮后耐渴,非常适合野外劳作。基诺族擅长制作竹器,如竹楼、桌、凳、床、箱、背篓、锅用竹,装水的桶、饭盒、烟盒是竹,还用竹筒煮饭、烧水,用竹笋做菜等。
我是烹饪与营养老师——食悟者。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转发、点赞、收藏,喜欢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获取更多营养美食及美食文化。本文文字内容为原创,版权归“食悟者”所有,商用需要授权,转发注明出处,朋友圈随意。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