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么星座的(孔子一生最大的挑战)

文/老余


读古人正确的姿势,不是仰视。

而是回到他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看他的处境、看他的选择、看他的坚持,再对比或者想象自己在这样的处境中会是怎么的选择与坚持,这样的体验就更深刻,更能为我所用。

与看书也一样,要“六经注我。”

孔子是圣人,而要真正理解他为何是圣人,为何是国人的精神内核,就不能仰视,不然就会剥离他的处境。

这样一来,剩下的就是没有前后语境的“圣言”了,除了折磨三岁孩童外,别无用处。

所以,本篇就来说说孔子当时的一些处境和成圣之路——正所谓,去圣乃得真孔子。

(一)孔子一生最大的挑战

读过一点孔子的朋友知道,他父母“野合”生的他,但请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古今有别,在今天是两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但在古代指的是不合乎礼法的男女关系。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代。

春秋是什么社会?

贵族社会,这时的最大礼法就是等级,就是阶级差异,且人们的身份是世袭的,龙生的就是龙,鼠生的就是鼠,天注定。

要想阶级跃迁,是不可能的。

所以,贵族和平民是不可能有正式婚姻的,孔子的父亲是贵族,而母亲却是平民,他在孔家就没有身份,当然也就无法进入贵族阶层。

但要想“克己复礼”改变世界,就得当官,而要当官就得是贵族。

孔子的一生,就是为了克己复礼的理想,想尽办法去突破这个阶层的天花板,正所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尔。”

我年纪是大了点,但加班996也可以达到新流状态而忘记了吃饭,遇到了困难也不丧也不躺平,时时保持乐观,我是老了但我不服老啊。

他老人家的一生,除了在鲁国短暂的当过一阵子大官,但其他时间,都在最底层用这种壮志凌云的状态苦苦求索。

——这与现在中年人,何其相似也。

可他那会儿的阶层天花板比水泥还硬,他要怎么突破这块板?

(二)儒家智慧的雏形

中国古代士大夫与皇帝斗争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在承认皇帝至高无上权力的前提下,如果我看不惯不支持你的做法,就搞死谏,用命来制造舆论压力。

你看明朝那个混不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想要逃出皇宫出游一番,大臣们跪在必经之路上任打任骂就是不让路,排山倒海的舆论压力也让这个天性好玩的皇帝没辙,只能乖乖被遣返。

再看万历皇帝,被这些不对付的大臣们搞得几十年不上朝,玩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这一“曲线对抗”的传统从哪里来的?

从孔子那里就开始了。

接着上一趴,孔子他老人家是怎么突破水泥天花板的?

用的就是这一招。

十几岁时母亲去世了,他拖着母亲的棺木停在了行人如织的大马路上,见人就问“我父亲的坟在哪里?我想把父母葬在一起”

你细品,孔家是世家大族,是个人都知道老孔家的坟茔之地,孔子自己会不知道?即使他不知道,去府上问不行?为何要到大马路中间问左右行人?

这就是要形成舆论:

——你看老孔家的血脉,现在成了孤子,多可怜... ...士族孔家不管啊?

这就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智慧,我不是要世俗承认我父母的婚姻,也不是要进孔家的门,作为儿子,想让父母合葬,这样的要求不过分吧?

但只要不过分的这个“小目标”达成,离那个大目标——阶级跃迁成为贵族,就又进了一步。

一个流着孔家血液的十几岁孩子,拖着母亲的棺木到处指名道姓地问父亲的坟在哪里,这时候的孔家面对的就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一股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这与低一阶层的大臣约束皇帝的作为是一样的。

孔子那种心里有目标,但“曲线救国”的智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也很常见。

比如聪明如你,拿着电影票到了影院,看到自己的座位被一个旁边有美女的纹身男占了,此时避免冲突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直接愣头青,说麻烦让一下,你坐了我的位置,不让我叫保安了哈,要是旁边的美女不是纹身男媳妇,他为了面子一场冲突就在所难免。

保全双方面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像孔子制造舆论一样,你就制造一个态势,坐在旁边的位置举着票说:

“没事哈,你坐,只要别人不赶我就行。”

表面上看这是软蛋,但实质上,随时出现的情况在向他施压,而这种随机性会像那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始终悬挂在他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下来。

这谁顶得住?

大概率会给把座还给你。

回到孔子,他明面上没有提要求,但实质是逼迫孔家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正好此时的老孔家没有男丁,孔子就此被接纳,从一个农家孩子,变成贵族中的一员。

——水泥板,被掀开了。

回头看,要是孔子把母亲像普通农家孩子一般安葬,他就进入不了贵族阶层,人生的走向就变了。这一变,恐怕改写的不仅是中国的历史进程,还有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看来,蝴蝶效应也左右着历史。

文章过半,或许你会觉得孔子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怎么看也不会成为后世读书人的精神图腾啊。

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三)孔子的成圣之道

孔子的主张,其实归结起来就两条:

  1. 下面的人要守规矩。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 上面的人要仁义。“君、父”得了势,要对下面的人仁义。

之所以天下大乱,是因为下面的人都没了“礼”,而上面的还不仁义。

他一辈子反反复复说的就是这两条。

——难就难在一辈子就说这两条,无论是什么境况都坚定,从没有移其志。

这是啥?

这就是理想主义。

比如孔子在鲁国,国君的权利被“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架空了,而他是孟孙氏的老师,还拿着三桓给的俸禄,但他只要掌握了一点权利,就要去实践自己的理想主义——下面的人要守规律。

于是,他就去试着削弱三桓的权力。

这在我们看来就非常别扭,拿着他们的钱,还要挖他们的墙角。而孔子之所以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图腾,原因之一就是他超越了这狭隘、低等的关系,为了高一维度的“道”,为了让天下苍生各就其位获得安宁,这样的小瑕疵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可坚定地践行理想就能成圣了吗?

还不行,还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

——像水一样坚定地践行。

为何要像水?

因为太硬易折断,如果孔子是个硬脾气,也不会活到72岁,而他的学说和理想,估计早就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了。

你看他去削弱三桓,也不是像后世文天祥、杨继盛、谭嗣同般的死磕(当然,我这里不是贬低,这种以死明志的人我相当敬佩,这里只是做一个对比),而是像水一般的去浸润,比如要把三桓领地的城墙拆掉(堕三都事件)。

再看他和阳货之间,孔子很不喜欢阳货,但有天路上偶遇了,阳货说有个官职给你,孔子就答应了。

这在我们看来也是非常别扭,但只要一想到“无论什么境遇,他都会坚定地践行自己的理想”,你就会释然。

三桓于他有恩,但“恩”没有绑住他的手脚和改变他的志向,只要能践行理想,忘恩也是可以的;他憎阳货,但“憎”也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受,只要有利于践行理想,可憎之人的赠与,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就是水的力量,无棱无角,但只要方向一致时间恒长,就能滴水穿石。

这种坚定,时间一长,孔子的两点理想就像水波纹一样,一圈一圈地扩散开来,给外界传达一种无比确定的信息。

每当各国政局不稳,君主们就会发愁用什么理念来稳住局势,首当其冲想到的当然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孔子,一看他的主张确实又有用。所以每当改朝换代,儒家思想就有了用武之地。

你看汉朝用儒家,宋朝用儒家,朱元璋用儒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大清,也要用儒家。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两点:

  • 一是你要坚定不移地去实践理想;
  • 二是要像水一般温润地践行。

你看明朝的徐阶,为了除掉巨奸严嵩严世藩父子,用的就是这两点。

历史上,为了心中的理想,心中的道而牺牲的人不计其数,这样的人值得后世铭记,用网络话来说,是他们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脊梁骨。

但理想主义还有另一一条路,就是藏起锋芒,尽量让自己活得久一点,不下牌桌就会有向前继续拱一步的可能,这个过程可能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因为这一路等着的,可能有屈辱、有黑暗、有迷茫、有不被理解... ...

这条路,更难也更伟大。

(四)结语

孔子的出身,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是一介平民,他一开始要做的也与今人无异,就是要掀开头顶上的天花板。

掀开及之后的过程,给了我两个启发:

1、不要把谁当做敌人,一旦心里有了这个定式,你的所思所想所为就会慢慢偏向与此人的输赢,而忘记的,就是最初的那个理想。

你看孔子,他可不管三桓、阳货是敌是友,他心里有最高目标,而只要盯住这个目标,所有的人或事,只要有条件,都能为之所用。

当然,要超越“贪嗔痴”何其难也,可只要将潜意识里的东西意识化,觉察到了就已经走在了正确的路上。

2、坚定理想之后,就是像水一般温柔而坚定地去实行,目的就是让自己不下牌桌,只要还在桌上,就还有机会。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概率,虽然我们常常把这个叫做运气。

那直到最后要是机会还没来呢?

我只能说,这个世界没有保证你成功的义务,孔子他老人家即使活到了七十多岁,有生之年其实也一直在底层。

(完)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老余de新知世界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