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善任的动物打正确生肖(最后的中顾委常委)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位人才:他20岁即参加革命,先后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双重洗礼

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党组书记,和钱学森等人着力促成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被称为我国财政和科技工作上的“开拓者”和“创新者”。

他是中国最后一位辞世的中顾委常委,官至副国级,活到了101岁的高寿,却因祖母去世而遗憾终生……

他,就是张劲夫。

一、战争岁月里的成长

1914年6月,张劲夫出生在了安徽省今肥东县的东北乡大张村农户当中。由于生肖属虎,张劲夫在幼年时曾经被亲切地称呼为“虎仔”,这么称呼他的那个人,正是张劲夫的祖母。

由于时局动荡,张劲夫小时候常常和祖母一起相依为命,那些艰辛不易的幼年岁月也让张劲夫记忆尤深。

由于幼小的张劲夫还无力养家,因此,他时常要看着年迈的祖母为了生计而辛苦奔波,可是尽管如此,祖母还是对他关怀备至,有什么珍贵的美味,祖母都会找借口让给他。这一切,张劲夫都记在了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祖母。

1930年,为了解决家中生计,改变贫困的现状,张劲夫决定前往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求学,希望能够当一名老师,光耀门楣。

当时的晓庄师范学校是随着“新文化思潮”兴起而创办的一座新式学校,其校长更是鼎鼎有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校园里的风气格外开放,学生们也接触了许多马克思列宁的先进思想——张劲夫也不例外。

在晓庄师范学校里,张劲夫通过广泛的阅读和讨论,接触到了大量的革命新思想,他也从一个单纯想要光耀家族门楣的年轻人,逐步成长为了想要报效祖国的新思想青年。

可惜的是,当时的晓庄师范学校其实背地里是一个中共的地下秘密据点,张劲夫在学校里还没学几个月,学校就因为叛徒出卖而被迫解散。

张劲夫只好暂时开始寻找工作,并且凭借着良好的文笔,加入了《生活教育》杂志社工作。

不过,张劲夫的心中还是惦记着革命救国的事情。在“九一八事变”后,张劲夫毅然前往上海谋求出路,并且在上海机缘巧合地见到了陶行知。

其实,早在求学的时候,张劲夫就曾经十分崇敬陶行知,认为陶行知是“在旧中国里遇到的一位难得的人师”。

当陶行知邀请张劲夫前往他创办的上海郊区大场山海工学团工作时,张劲夫毫不犹豫地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而他这一去,就是四年时光。

在山海文工团里,张劲夫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成为了工学团的团长,而和陶行知近距离接触时,他的一言一行也对张劲夫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成为了张劲夫“寻找共产党的重要推动力”。

图 陶行知

在陶行知潜移默化的影响下,1935年12月,21岁的张劲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正式开始了他参与中国革命的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劲夫先是在上海的战地服务团中担任支部委员,领导了当地的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在上海沦陷后,张劲夫又加入了游击队中。不过,由于张劲夫在宣传工作上的优秀表现,他很快又被调回了中共江苏省的军委机关中,依旧负责宣传方向的工作。

1938年,张劲夫担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

1939年起,张劲夫先后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五支队、新四军第二师中担任了政治部副主任和主任工作,仍旧主抓宣传。

凭借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抗战口号,让中共的许多抗战政策轻松深入了普通百姓的心中,可以说工作成果显著。

解放战争时期,张劲夫又于1949年随军南下,曾经担任了浙江省杭州市市委副书记兼杭州市副市长,并且在此后再次参加了华东解放战争。

而在这些年所经历的战争当中,张劲夫目睹了硝烟炮火下流离失所的百姓生活,也更加坚定了他在未来一定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的革命信念。

二、科技和财政发展的“双推手”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劲夫转而担任起了浙江省委常务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这之后又升任了国务院地方工业部副部长一职。

1956年春,党中央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张劲夫和裴丽生等人也因此加入中国科学院担任工作。

当时,担任中科院院长的正是郭沫若,然而他“身兼数职”,常常无暇处理中科院内的大小琐事。

而由于张劲夫正担任党组书记、副院长两个岗位,可以算是郭沫若的一大助手,因此,中科院内管理的“实权”就这样落在了张劲夫的头上。

在张劲夫刚到中科院不久,党中央就要求中科院站在国家科技发展的前列,做出“火车头”的表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张劲夫决定让中科院率先和国防部紧密合作,以解决国防科技相关的问题。

正是因为张劲夫的这一正确决策,在这之后,中科院也为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就包括原子弹及导弹的研发,人造卫星的研发等等等等。

同时,张劲夫也开始关注中国科技方面的人才问题。

为了满足新中国人才发展的需要,张劲夫和钱学森、郭永怀等科学家一起联名倡议,希望能够改变我国传统的“理工分家”“教研分家”模式,把科学研究和教学教育密切结合,并且由中科院创办一所新型的科技大学,而这一倡议也很快被中央书记处批准。

195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议上通过了中科院党组关于创办新式大学的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成立。

除此之外,张劲夫还十分善于选拔人才,知人善任的他在中科院中“深得人心”。

1956年到1966年间,中科院迎来了一段“黄金时代”,大量创新科技被依次研发出来,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这背后,张劲夫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1975年,张劲夫前往财政部,主抓财经工作。

当时的中国财政刚刚遭受完破坏,正处于恢复秩序的艰难时刻。

张劲夫临危受命,上任后大力整顿财政业务问题,恢复相关财政秩序,改革物价,同时进行财政管理手段的改革,建立了金融方面的计算机中心,让中国金融管理从人工转移到了计算机上,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在这期间,张劲夫还大力推动了中国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并且主持召开了专门研究股份制的“西直门会议”,在会议上决定于沪深两地设立证券交易所,试点发行股票。

他这一高瞻远瞩的解决办法,为中国后期的股份制企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主政安徽,心心念念未报祖母之恩

1980年,张劲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徽省,担任安徽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职务。

彼时的安徽正在试行“包产到户”的政策,张劲夫刚刚到达安徽时,面对官员们对于新政策的迟疑,张劲夫提议先搞三年“试一试”,没想到相关政策成绩却十分斐然。

看到了结果的张劲夫立马干劲十足地提笔给中央写报告,提到了群众认为“包产到户”的办法好,“不要受到三年的限制”,建议中共中央长期坚持下去。

由于张劲夫的报告中数据内容详实,分析到位,“包产到户”也因此得到了中央的肯定,逐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

作为一名安徽人,张劲夫对自己的故乡有着极其深厚的情谊,对于那些故乡的美食,张劲夫可谓是如数家珍。

每每有小辈从肥东县赶来看望他时,他总要嘱咐人家给他带点肥东的特产。然而,他这一生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终身憾事,那就是未能有机会报答祖母的恩情。

尽管是和祖母相依为命长大的孩子,然而,早在张劲夫十岁左右,便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和祖母分开,和父母一起迁居到了江苏江浦居住。

在这之后,张劲夫就鲜少能够见到年迈却格外疼爱他的祖母了。

1946年,张劲夫还跟随着军队四处转战时,他的祖母因病去世,这也让张劲夫因为未报祖母之恩,成为他的终生憾事。

1947年7月,张劲夫在一场战斗后返回驻地,恰巧听见驻地里在放《红军的母亲》,有感而发的张劲夫当即提笔赋诗。

一句“慈心呵护年继岁,暖我弱躯哺我饥”催人泪下,表达了他浓浓地对于祖母的思念和不舍情谊。

这样的怀念甚至持续到了张劲夫退休以后。

80岁时,张劲夫提笔再次写下了一篇《祖母的爱心》文章,怀念自己幼时坐在祖母身边、看她纺纱的夜晚。

在文章中,张劲夫再次赋诗一首,“异日九泉重聚首,偎依膝侧伴纺车”借此希望能够和祖母在九泉之下相聚,可见他对于祖母的怀念与思念!

四、“活到最后”的中顾委委员

在1982年时,为解决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问题,邓小平等人曾经设立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邀请了顾问委员将近300人,大多数为曾经在中央和国务院工作过的老同志,张劲夫的名字赫然列于其中。

这些经验丰富的委员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发挥指导、监督和顾问的作用,让中央和国务院的工作更加“简洁精干”,帮助中青年干部的工作“走入正轨”。

在1992年前后,圆满完成历史使命的中顾委,在中共十四大会议上顺利撤销。

而作为曾经的中顾委常委,高寿的张劲夫成为了中顾委“活到最后”的委员。

2015年7月,101岁的张劲夫在北京因病去世,这位思念了祖母几十年的孙儿终于有机会到泉下报答抚育之恩了……

回顾张劲夫的一生,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奉献,他的付出也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如今,中国的科技和财政都已经腾飞,在全球傲然立于前列,这其中,也有老一辈们在奠基时的高瞻远瞩,更有他们在为新中国发展时所不停歇的孜孜努力。

我们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也是对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牺牲奉献最好的报答!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斋晗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