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放几天假(历史冷知识)

在现在工作与生活中,如果我们是普通的上班族,都会有假期,来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过程中,得到休息。然而,在我们放假的时候,并没有太注意假期中的文化历史元素。

像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与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只有劳动节是国际节日。除了这些节日假期之外,有一些福待遇比较好的单位与公司,还会有带薪年假等等。

放假与休息都是我们比较放松与惬意的时期,那么,古代官员有假期吗?他们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古代官员们的假期

我们现在的假期中,绝大部分源于古代的传统,比如我们现在最为重要的春节,就来源于传统文化。春节在民间被称之为“过年”,其历史源远流长。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年”字最早代表着农作物的成熟与丰收。

在古代历史中,也把“丰年”写为“有年”。随着中原地区不断发展,对于天文历法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所以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比较科学的二十四节气以及太初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太初历之所以也叫农历,是因为太初历最开始对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太初历纪年中,把每年的正月初一定为“元日”,在后来成为“元旦”。随着民国开始之后,跟随国际惯例,使用“太阳历”,也就是阳历,把每年的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所以现在我们依然按照传统,还是在过阴历春节。

在古代这一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丰收的庆贺,所以即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雍正皇帝,也会在这一天,给自己放假一天。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官员们在这一天则是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休息。

在唐朝之后,包括宋、元、明春节一般都会放七天假期,与现代春节假期形同。到了清朝把冬至、元宵节与春节假期连缀在一起,官员们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假期,可谓是“皇恩浩荡”了。

除了春节之外,古人把冬至与元宵节也看得十分重要。我们在今天的北方,到了冬至,虽然不是法定节假日,但也会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根据传说是神医张仲景创造了“饺耳汤”供人食用,在最后形成一种风俗。

古人通过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观察与总结,在这一天之后,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在古代很长时间之内,冬至被认为一年的结束,所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日。

在冬至这一天,不止意味着一年的结束,古人也认为是“阴阳转化”的时间,而饺子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健康、温暖的向往,所以在冬至吃饺子,作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在冬至这一天,官员也会放假。

除了春节与冬至之外,在古人看来,元宵节有重要意义。元宵节在古代又叫“上元”节,在这一天城市中十分热闹,有各种节目,比如舞狮、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等等,甚至皇帝都会选择在这一天与民同乐。

元宵节在古代还有一个重要作用,也就是世家子弟可以趁着元宵节进行相亲,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这一天往往也不进行宵禁,给年轻人们更多谈恋爱的机会。元宵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流传至今,也就是吃汤圆,在北方也叫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而古代官员们在这一天,也可以休息一天,在家好好过节。

由于在中原黄河流域地区,冬天是农闲时期,也是在一年的忙碌过后,重要的休息时间,所以冬天的节日,比如春节、冬至与元宵节就会显得比较集中、隆重与热烈。而到了春天之后,虽然没有冬天的节日那么隆重,但却增加了更多的趣味。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寒冷之后,天气转暖,人们都有外出活动的需求,所以有了清明节的踏青游玩活动。关于清明节的由来说法众多,其中比较有根据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节气,在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中就有清明。

第二种是来源于对祖先的祭拜。古人一般会在春天和秋天进行祭拜,春天祈求祖先保佑,有一个好收成,秋天收获之后,感谢祖先保佑。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所推行的节日。

其实寒食节在很早就有,主要是因为春天,天干物燥,容易引发火灾,为了避免火灾,官方会在城市中禁止用火做饭,时间长达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随着城市管理程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长时间吃生食的不适应,寒食节逐渐减少到三天,而后与清明节逐渐融合。

清明节除了融合了寒食节之外,还融合了上巳节,上巳节是农历三月三,是十分重要的外出游玩的节日。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上巳节也逐渐与清明节相互融合。在古代寒食与清明节通常一起放假,官员们放假主要还是要回到家乡进行祭祀,顺道游玩放松。

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在唐宋时期,清明节与寒食节一起放假一般有七天左右的假期,在这一点上,古代比我们要幸福。过了春天之后,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就是端午了。

端午节因为与二十四节气夏至相同,正好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间,所以这可能是它的一个由来。端午节的由来非常之多,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的风俗,现在大家普遍比较熟识的就是吃粽子。

唐朝皇帝李世民也曾经对端午有一定的记载,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

端午虽然是一个重要节日,皇帝也会宴请群臣,但不像春节与清明一样,一般不放假,这一点古人不如我们。

夏天过去之后,就是秋天,在秋天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中秋节。古人在收获后,要感谢上天以及祖先的保佑,就会在秋季中间的这一天,进行祭祀。而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古代皇帝选择在这一天祭拜月亮。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在中秋这一天,民间晚上都阖家团圆,赏月游玩,但不是法定假日。现在中秋节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吃月饼、赏月。

古代官员们日常休息以及每天工作时长

在古代官员们除了有节假日休息之外,还有日常的休假。

根据唐《初学记》载:“休假亦曰休沐。”

《汉律》中也有记载:“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早在汉朝,官吏就能每五天有一天休息,比我们现在很多的单位,单休放得还要多,可见古代休假制度十分科学与人性。在唐朝前期,还是基本延续汉朝时期的作风,也就是每五天休息一天,刘禹锡曾有诗曰:“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还。”

但是唐朝是一个开放与发达的时期,对官员们的管理也相对宽松,福利也很高。所以唐朝皇帝“皇恩浩荡”,根据官员们提议假期不够,进行调整,调整为十天一休假,但是各种节日都放假,每年放假的节日多达二十多个,这就很大的减轻了官员们的工作时长,让他们能纵情山水,写出了不少好诗。

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到了宋朝时期,官员们休假更多,不仅是增加了唐朝时期应有的假期,而且每年还有特殊的“封印”假,宋朝官员们的放假时间甚至到了一百二十多天,也就是宋朝官员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放假中度过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官员们的假期就大大缩短,只有五十多天。不过,明朝与清朝对于有学问的人有特殊照顾,也就是能够在翰林院学习的“国家级”人才假期更多,基本遵循古例。古代官员除了日常休假之外,就是平常上班了。

古代官员们上班因为朝代不同、时局不同,以及官阶不同,上班时间也各有不同。早在秦汉时期,随着中原的统一,就开始有了上朝制度。当然,能够上朝的都是高级官员,他们如果住的比较近的,需要六点左右起床收拾,而如果住的地方距离皇宫比较远,那就需要四五点钟就起床准备。

上朝结束之后,还需要到自己的地方继续办公,到了下午三四点就可以回家休息。如果按照这么算,古代官员们还是比较辛苦的,不过皇帝也不一定天天上朝,有时候下雨雪,就下令取消上朝。

唐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云:“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

有一些皇帝,很长时间不上朝,比如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国家照常运转。上朝其实主要的作用,就是宣布一些事情。而真正决定事情,在明清时期,主要由内阁和军机处来决定。

所以如果不上朝,官员们就可以七八点左右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基本跟现在朝九晚五的工作差不多。不过因为对于官员的管理程度不一样,官员们真正上班时间就不好确定。在整个王朝时期,对于地方官员管理最为松弛的要数元朝。

元代的《至元新格》谓:“诸官府皆须平明治事,凡当日合行商议发遣之事,了则方散。”翻译过来,就是元朝的官员只要干完当天的活,就可以回家休息。

而宋朝相对来说外严内松,据《坚瓠集》记,宋太祖赵匡胤曾有一条专门针对州县官的警告:“切勿于黄绸被里放衙。”宋太祖虽然有这样的警告,但实际上,地方官员并不惊醒,在“黄绸被里放衙”者居多。

唐朝虽然有规定,“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会要》卷二四)。

但对于官员不朝参或者不到者,也仅仅是罚俸禄而已,起不到什么警醒作用。在明清时期,虽然对于上朝比较严格,但也仅限于王朝初期,到了中后期地方官员早就已经不按照正常上班时间上班,而上朝的高官,虽然还严格遵守上班时间,但王朝到了中后期,可以改革与变化的空间并不大。

比如清朝到了嘉庆时期,一直平平稳稳,几乎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件,所以长久下去,造成人心安逸,导致堕怠,上朝也仅仅是走流程一般。

即如《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所谓“不过同点卯应名一般,一来就走”。

随着朝代的变化,对古代官员们的假期与工作时长有什么影响

在秦汉之前,我国是没有真正的官僚体系的,因为在周朝时期还实行分封体系,分封制度之下没有官员,是地主阶级与奴隶阶级进行博弈的时代。随着王朝发展,到了秦朝之后,才逐渐出现了官僚体系。

秦朝的官僚体系机构并不完善,这是由于秦朝前期以战争为主,再加上秦朝统一之后,维持时间比较短,所以造成官僚体系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而汉朝前期是分封体系与官僚体系相互结合,对于上朝和地方官员有了一定的管理。

但由于汉朝官员大多出身与贵族,导致地方与中央几乎都是被贵族把控,所以在官员的管理上也趋于松散,虽然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与制度,但形同虚设。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官僚体系开始逐渐建设起来,中央对于官员逐渐形成管理。

唐朝虽然难以管控地方官员,但是对中央官员的管控力在逐步加强,唐朝时真正能够对中央以及地方官员落实一定的管理。而到了宋朝,士大夫阶级崛起,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是官员福利最高的时代。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上与士大夫共天下。”

但是这个时代也是官僚体系稳固发展的时期,逐渐体系化之后,官员们都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工作,这样就更加能够对官员进行流程化的管理。宋朝时期看似是官员福利比较高,放假比较多,但在制度与文化上,相比于隋唐进步了一大步。

宋朝最重要的是宋朝进行了文武分职,对地方官员,也能进行实际势力的管控。但地方上虽然不能专横独权,又开始兴起奢靡、颓废之风,宋朝官员普遍执政堕怠,不思进取。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官僚体系的逐渐完善,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之下,官员们相对来说比较敬业。

总结

古代官员们不仅有假期,而且在一些朝代,官员们的假期甚至比今天还要多。从古代官员的上班时间来看,由于古代人没有电力设施,缺乏效能足够的照明设备,所以他们每天上班时间比今天人造,而下班时间也比今天人要早,但总体的上班时间与今天差不多。相比来说官职较高的人要辛苦一些,而作为一个勤奋的皇帝,上班时间更是要多。

古人的休假时长,跟朝代有很大的关系。汉代到唐代时期,基本都是贵族与豪门时代,他们与皇帝是合作关系,所以虽然有一定的规制,但官员们上班与上朝都比较散漫,放假也比较多。

到了宋朝之后,随着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士族进入到了统治阶级,使得官僚体系逐渐形成,虽然宋朝官员福利比较高,但总体上随着官僚体系的逐渐形成,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在增强。

元朝朝代比较特殊,蒙古人天性自由散漫,不太善于管理,所以放假与休息比较多。而到了明朝与清朝之后,由于官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官员不仅放假时间减少,权责也相对统一,官员在比较严格的考核制度之下,也相对比较敬业。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乖史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