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林的名人(太原战役中)
开国元帅林彪出生于一个大家族。据林家大湾的老人讲,林家的祖籍是福建,不知为何迁徙到白羊山下。到了宋代末年,林家已经成为了黄冈当地一个望族。
林彪兄弟姐妹众多,一共有六人,最大和最小的都是女儿,中间是四个兄弟,从大到小分别叫林庆佛、林育容、林育菊和林向荣。其中林育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林彪。
这四兄弟字号按照“正、大、光、明”四字排序,其中林彪字“祚大”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毛泽东与他的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并称为“毛氏三杰”。而林彪一家也同样是全家参加革命,其中尤其以“林氏三杰”最为出名。
一、林育南、林育英相继牺牲
所谓林氏三杰,分别是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这三个林氏是堂兄弟关系。
在林氏三杰中,以林育英最为年长。相比于他的大名,其化名可能更为出名,叫做“张浩”。在党内,林育英的资历和地位曾远比林彪为高,是中共元老之一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从大革命到土地革命期间,林育英一直在从事“工运”工作,屡遭逮捕,又屡次受到殴打。但即使受尽了酷刑,林育英硬是不肯透露一字。长期的关押和拷打,让林育英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也为他的早逝埋下了伏笔。
1933年1月,林育英奉命前往莫斯科,成为中共驻共产国际的总代表。其时,中共与共产国际早就失去了联系。为了尽快与中共取得联系,林育英化名为张浩,假扮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跋山涉水,穿越了茫茫沙漠,终于来到了中央所在地——瓦窑堡,与毛泽东以及弟弟林彪团聚。
张浩的到来,是中共党史的一件大事。他解决了此前党内和军内严重的分裂问题,让张国焘的南下分裂路线彻底破产。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林彪为115师师长,林育英担任129师政委。据说毛泽东感慨地说:“要是你的弟弟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的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圆了。”
然而此时的林育英受困于身体,已经难以担当艰苦的军旅生活了。不久后,他就因病被调到了后方。1941年8月,林育英因病去世,年仅45岁。治丧期间,毛泽东、朱德、任弼时、陈云、叶剑英轮流为他守灵,还为他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毛泽东为人守灵、抬棺、题碑,大概只有这么一次,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于林育英有多么器重和痛惜。
然而林育英并非第一个为革命献身的林彪至亲,“三林”中的林育南,早在1931年就被国民党杀害了。
相比于“三林”中的老大林育英,比他年纪还要小2岁的林育南是他们之中最早的革命者。林育南很早就成为武汉地区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甚至还参加过北京的五四运动。
林彪之所以参加革命,很大程度就是受到了这位“二哥”的影响。林育南曾与恽代英一起在林家大湾开办了“浚新小学”,当时林彪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他听从了林育南的劝告,从私塾转入了该小学读书。后来,林育南又介绍他去武昌“共进中学”读书,接受了革命启蒙和熏陶。
1925年11月,黄埔军校招考第四批学员,林彪即将中学毕业。在林育英和林育南的共同建议下,林彪不顾父亲反对,坚决前往黄埔军校,从此开启了他叱咤风云的军事生涯。
林育南一直在白区工作,没能和弟弟林彪会合。由于叛徒的出卖,林育南不幸被捕。1931年2月7日深夜,何孟雄、林育南以及“左联”五烈士等共24人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鲁迅闻讯后悲愤地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
林育南牺牲后,林彪一直不知详情,直到周恩来进入中央苏区后,林彪才知自己敬爱的堂哥已经去世,痛苦得不能自已。
二、林彪连续失去4名亲人
林育南和林育英相继为革命献身,林彪的其他至亲也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林彪投考黄埔军校后,黄冈地区农民运动高涨,他的父亲林明卿也参加了革命。应农会邀请,到汉口党组织开办的贫民工厂当代表,做了大量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不得不回到家乡,以开布厂为业。1934年时,工厂已经拥有了37台织布机,生意十分红火。
到了1936年底,家中突然接到了林彪的来信,这是林彪离家10年后的第一封家信。他嘱父母花甲大寿,并说自己已经当上了红军大学的校长,现在国共合作,全国一致抗日了。
听闻此消息后,林氏一家群情振奋。很快,他的三弟林向荣,林彪的侄子林欣然、外甥陈得之等9人结伴前往延安,成为抗大第四期学员。
1937年,林彪指挥115师大破日军板垣师团。消息传遍了家乡,乡亲们纷纷来林家祝贺。林彪的侄子林吉曾回忆,那时的他才五六岁,经常听到人说,你叔叔了不得,是个大将军,当了大官,又到苏联去了。
对于儿子的功绩,林明卿且喜且忧,喜得是林彪为国立下大功、重挫日寇,忧的是日军必然报复,绝不会放过林彪家人的。此时,日军的铁蹄距离武汉越来越近,离黄冈也只有一步之遥。
无奈之下,林明卿只好带着家人离开了林家大湾,准备经由武汉前往延安。然而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在兵荒马乱之中,林氏一族人口又多,如何能突破封锁线前往延安呢?
从1938年到1944年,林明卿一行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一家人先后死去了5人,其中就有林彪最敬爱的母亲林陈氏。除她之外,还有侄子林吉的母亲和小妹妹、幼弟林育菊的妻子和女儿。
在万般无奈之下,林明卿只好设法给林彪拍发电报,希望儿子能派人救他们一族。而此时,林彪也正好在苦苦寻找自己的亲人。接到父亲从贵州发来的电报,林彪心急如焚。他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
“严父来电急,呼救难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无消息。”
朱德看了林彪的诗,几乎要掉下眼泪来。朱德表示,一定尽力帮助林彪找到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冯玉祥的帮助下,林明卿一行终于到达了重庆。随后冯玉祥又专门安排卡车,将林明卿等人送至了延安。
林彪听说自己的家人已经距离延安不远了,于是和叶群一起骑了20多里路,来到延安交际处门口等候。见到父亲后,听了一家人一路上的艰辛,林彪泪流满面。听到母亲死去一直想着自己,林彪更是痛哭失声。他还问了大嫂、三弟妹和三个侄女是怎么死的,全家人哭成了一团。
就在这时,毛泽东、朱德、康克清、邓颖超等人先后来交际处看望林明卿。朱德当即下令,给林明卿设特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时,只有毛泽东才吃小灶,特灶已经是最高待遇了。
虽然林氏一族已经到达了延安,但是林家依然在为中国革命做着牺牲。
三、外甥和幼弟的牺牲,让林彪痛彻心扉
前文已经提到,林彪的三弟林向荣、外甥陈得之等人早已到达了延安,参加了革命。听说林明卿来到延安,林向荣等人都来看望,唯独只有陈得之没有来。林宝珠问弟弟林彪:“得之怎么还没来?”
林彪表情不自然地说:“得之去苏联学习了,还没有回来。”然而实际上,林彪早就从报纸上得知,陈德之已经在大扫荡中牺牲了。幸亏林宝珠是个文盲,看不懂报纸。因此林彪才能一直瞒住她。
后来林彪曾流着泪对父亲说:“我对不起姐姐,我没有保护好她的儿子,我该怎么跟她讲啊!”后来在林育英遗孀涂俊明的安排下,林宝珠享受到了烈士家属的待遇。但对于陈得之的牺牲,林宝珠一直不知晓。
与陈得之一起到达延安的林向荣,一直在晋察冀第三军分区作战。解放战争开始之时,林向荣已经担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五团的团长了。
林向荣担任团长后,率部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绥远、天镇、丰镇、应县、集宁等地的战斗。平津战役时他们团参加了张家口战斗,从山洞里生擒了敌军 271 师师长张进修和副师长梁超。此役仅仅用了 16 个小时,却在全纵队创造了首次歼敌一个整师的记录。
1949 年2 月,林向荣所在的华北军区第一纵队第二旅在顺义改编为第二十兵团第 66 军第 197 师,林向荣担任该师 590 团的团长。
三大战役后,全国已经没有什么大仗可以打了。在华北,唯独只有阎锡山盘踞的太原还没有被解放,距离新中国成立也只有数月之遥。然而就在黎明即将到来之时,林向荣却倒下了。
太原是阎锡山经营了40年的老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多年不间断地施工,形成了纵深达五六十里,前后共设有三层的所谓“百里防线”,其中包括“三大要塞”,“四道核心”,“五列屏障”等,其间筑有 5000 多个堡垒,配置了 600 多门大炮,有八万四千守军,还有千余名投降后被其收编的日军骨干。城内的兵工厂可以不断地提供弹药给养,美国人还派出了陈纳德航空队直接参战,靠着这些资本,阎锡山认为这是个名副其实的“金城汤池”,命令部下血战到底。
为了彻底铲除阎锡山势力,我军调集了数十万兵力以及1300门火炮,其中就包括林向荣所在的66军。
4月20日早晨,林向荣所在197师奉命进攻太原化工厂,这是敌人北郊工厂蔚蓝色防线的核心据点。就在此时,对面的敌人打出了白旗,并用扩音机喊话:“我们同意休战,请贵军师级长官前来商谈受降事宜。”
根据侦查,此地是敌人刻意经营之处,也没有遭受很大损失,为何会轻易放弃?然而敌人此时确实已经穷途末路,投诚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强行攻击,这个部队可能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原本197师政治部主任决定亲自出面与敌人谈判,然而就在此时,林向荣却主动请缨,他认为敌人完整投降的可能性不大,不应让师领导冒险前往,他愿意带领一个排的部队前去试探,万一敌人施展诡计,我们可以随机应变,利用地形灵活反击。
即使是正面强攻,本来也应采取这种作法,反正总要有个突击队前行。他说得句句在理,师领导同意了他的意见,叮嘱整个部队随时准备出击接应!林向荣与其警卫员各自骑在马上,走在最前面。
就在这时,敌人突然开火,果然有诈。大部队随即出击接应,然而我军低估了敌军的火力,援军被死死地按在原地,动弹不得。而林向荣的一个排也陷入了敌军的重围,逃脱不能。
敌人将林向荣等人引诱到一个三面受到交叉火力的绝地之中。这伙敌人胃口不小,想在这里伤害我军的高级首长,太阴险了。
在敌人猛烈的火力之下,林向荣率部奋勇抵抗。在交火中,林向荣的警卫员中弹倒地,林团长奋力救援。但最终也被一颗罪恶的机枪子弹打中,当场牺牲。
对于这个弟弟,林彪曾寄予了厚望。大军出发前,林彪还专门将林向荣接到北平住了几天,这是他们兄弟参加革命后的首次长聚。
聂荣臻原本要求林向荣留在顺义,待在林彪身边,反正攻打太原的兵力足够;但林向荣坚决不同意,表示自己不能缺席解放华北的最后几场战役。
林向荣回到部队后开心地说,哥哥看到他的成长十分高兴,还勉励他今后更加努力学习勇敢战斗,争取再立新功。没想到这竟成了他们的永诀。按照部队中“三十、团”,也即超过三十岁的团级干部才能批准结婚这一规定,他牺牲时还是孑然一身。
林向荣牺牲后,全军领导都悲恸不已。师领导亲自向林彪转下了报告,表达了哀悼痛挽之情,并且检查了自己方面过于大意对同志爱护不够的责任。
谁知林彪立即回信,他没有怪罪任何人,而只是用简短的几个字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为革命而牺牲完全应该,这事完全可以理解!”
林彪默默忍下了丧弟之痛,但想到父亲年事已高,因此决定暂时先瞒着他。早在林向荣上前线之前,他就曾对父亲说,将来在北京团聚。
然而太原战役结束后,林明卿左等右等也没等到小儿子的消息。林彪对父亲说,林向荣打完太原后,已经去往南方作战了。
后来林向荣牺牲的消息,不慎让林宝珠知道了。本来是林明卿瞒着林宝珠,不让她知道儿子陈得之牺牲的消息。现在林宝珠也瞒着林明卿,不让他知道林向荣的牺牲。
然而时间久了,林宝珠却意识到不对劲,家中的亲人该见的都已经见到了,唯独只有陈得之依然毫无音讯,连封家信也没有。自己向父亲隐瞒了林向荣的死讯,林彪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隐瞒了陈得之的牺牲呢?因此林宝珠一再追问,最终得知了真相。得知儿子已经牺牲多年,林宝珠当时就昏了过去。
与目不识丁的林宝珠不同,林明卿是有文化的。在翻阅报纸时,林明卿似乎已经猜到了林向荣最后的命运。对此他从不明说,也不敢问,心中仍抱有最后一丝希望。他一直沉默了很多年,一个人偷偷地落泪。最终他跟大家摊牌:“你们不告诉我,我也知道了,你们不要再瞒我了。”
最终,大家告诉林明卿,林向荣早已牺牲在太原战役之中。由此,为革命牺牲的林彪至亲定格于七人,他们分别是林育南、林育英、林向荣、林子荣、林春芳、林正华、林育华以及陈得之。
其后,林明卿随林彪一起定居于北京。大儿子林庆佛一直留在家中。1959年5月,林庆佛因脑溢血去世,时年57岁。无奈之下,林彪只好再一次向父亲隐瞒了消息。
林明卿见儿子好几年都没来看自己,于是时常问他的消息,但大家都推说他工作太忙。1962年,林彪一家来到林明卿家看望父亲。林明卿说:“快过年了了,庆佛工作有这么忙吗?你们写个信,让他春节一定来北京玩玩,过年嘛,大家聚一聚。”
那时候林彪的儿子年纪还小,不懂事,于是脱口而出:“大伯不是早就去世了吗?”林明卿一听惊呆了,顿时大哭起来,一天都没吃饭。从此以后,连续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林明卿终于被击倒了,他卧床不起,茶饭不思,很快就病逝了。
林明卿最后被安葬在北京西郊的福田公墓,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为父亲立了一块石碑。
革命斗争年代,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光是毛泽东,就为中国革命献出了7位亲人。徐海东,更是有64个家人被反动派杀害。1967年10月18日,毛泽东对林彪说:“战争年代谁家不死人?我的两个弟弟都死了,他们都是烈士嘛。”林彪也立即表态:“主席一门忠烈,是我们的表率。”
林氏一族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为了革命的胜利,革命先辈们所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无法接受的。真可谓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