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是什么节日(南亚危机期间英美两国为何反目成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在尼克松访华的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何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时,首先抛出橄榄枝的是美国,而非看上去更加弱小的中国

为何是基辛格秘密访华,而非周恩来前往华盛顿?

其根源在于1970年的一次危机中,美国第一次感受到全面孤立,基辛格访华,实际上是七十年代初,美国向中国发出的求救信号

南亚危机与印巴战争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南亚次大陆也迎来了一波殖民地独立热潮,1947年,英属印度正式脱离大英帝国,按照蒙巴顿方案分裂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然而这两个崭新国家的疆域,并没有多少历史依据,因此自独立以来,两国内部都存在着多股分裂势力

可是相较于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的印度,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的巴基斯坦,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分裂压力

印巴分治

等到了1970年,在长达几十年的歧视性政策之后,构成东巴基斯坦主体民族的孟加拉人终于对西巴基斯坦忍无可忍,在议会选举无果之后,东巴基斯坦正式打出了“独立”的口号

这种行为自然会招致西巴基斯坦的反对,1971年3月25日,西巴基斯坦决定以武力镇压东巴基斯坦的独立浪潮

然而令西巴基斯坦没想到的是,这次莽撞的出兵,将会成为巴基斯坦、乃至整个世界的命运转折点

西巴基斯坦出兵东巴基斯坦,意味着南亚危机的正式爆发,然而东巴独立虽然是巴基斯坦的内政,可是南亚危机却直接牵涉到了全部的主要国家

巴基斯坦是美国在南亚最重要的盟友;而巴基斯坦的对手印度则倒向了苏联;印度同时又是中国在地缘上最主要的对手之一;印巴两国又同时是英联邦的成员

南亚危机爆发的一瞬间,英迪拉·甘地领导的印度政府就宣布支持东巴人民的斗争,而实际上,印度是南亚危机最重要的幕后推手

铁娘子英迪拉甘地

新德里早就意识到巴基斯坦是印度称霸南亚的最大阻力,而对于印度而言,肢解本就不稳固的巴基斯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

1971年4月,印度先是以“七百万孟加拉人”逃亡印度为借口,帮助东巴基斯坦组建“孟加拉民族解放军”,同时又准备拉苏联下场,继续将事态扩大

1971年8月9日,为了给印度出兵孟加拉铺平道路,新德里同前来访问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缔结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该条约保证印度在面临第三国入侵时,苏联将对其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

有了苏联人的承诺,印度便敢于直接出兵巴基斯坦,而为了保护自己的盟友,美国如今也不得不以实际行动,表示自己对南亚局势的关心

可是令美国没想到的是,在南亚危机中,阻止他们保护巴基斯坦的并不只有苏联,还有自己的盟友——英国

第三次印巴战争

英国背后捅刀报一箭之仇

1947年的蒙巴顿方案虽然意味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结束,然而英国人却从未想过将自己在南亚大陆上的利益全部放弃

实际上在印巴分治期间,英国充分发挥了自己“处处埋雷”的行事风格,通过印巴分治,英国人拉开了两国对立的序幕,同时也从互相敌视的两国中,捞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而在印巴两国中间,英国则更加重视体量更大的印度

在印度独立之后,英国虽然丧失了其在南亚大陆的军事影响,然而却通过大量的投资继续强化其对印度的经济控制

1970年在印度全部529家外资公司中,有341家都是英国公司,同时英国对印度的援助项目也高达95项,超越美国位列第一

正因英国在印度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印度下定决心,开始武装干涉东巴基斯坦局势时,英国的态度,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马岛战争期间的英国军队

1971年6月,英国无视巴基斯坦是美国盟友这一事实,公开谴责西巴基斯坦武装干涉选举

同时在《印苏条约》签订之后,反而同意向这个苏联的盟友出售迫击炮等一系列军事装备

对于英国公开支持印度乃至苏联的行为,美国感到了不可思议,华盛顿公开指责伦敦过分偏袒印度,然而英国人不仅没有接受美国人的抗议

反而在美国人跳脚的同时,于1971年10月30日热情接待了前来访问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并表示在和平解决孟加拉问题的前提下,英国将会为印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同时获得英国与苏联的支持之后,印度才终于做出了出兵孟加拉,肢解巴基斯坦的决定

11月21日,印度军队以自卫为借口出兵东巴基斯坦,在印度出兵的同时,为了保护巴基斯坦,美国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联合国,来合法化他们之后可能进行的军事行动

12月4日,美国向联合国提交要求印巴两国停火的提案,然而这份提案不仅被苏联一票否决,英国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中同样投出了弃权票

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美国并不能通过联合国阻止印度,而在另一边,有英苏两国撑腰的印度军队也势如破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成功占领东巴基斯坦,实现了其肢解其战略对手的最大目标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在印度的支持下宣布成立,次月,英国与苏联便带头承认了这个新国家

两大国的支持,最终帮助印度实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战略胜利,然而这场胜利同样意味着美国南亚战略的彻底失败

为何英国会在南亚危机中坚定贯彻“反美”路线?因为这是英国对美国不满的一次全面爆发

在前几期内容中我曾提过,美国之所以会接受冷战,同英国的“邀请”不无关系,然而在冷战开始以后,美国也并未时时刻刻都站在西方世界一边,同苏联进行全面对抗

特别是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事件当中,美国先是诱骗英国大胆出兵,然而在事态激化之后,立即伙同苏联谴责英法两国

赢下苏伊士运河的埃及纳赛尔

美国通过利用盟友的信任,在苏伊士运河事件当中,成功实现了对旧殖民帝国的最后一次瓜分,然而代价却是冷战开始以来的英美“特殊关系”沦为笑话

不过在事件发生后,处于弱势一方的英国并不能对美国进行直接的报复,而美国也从未想过在背后捅刀子之后,弥补一下自己的盟友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并没有接受英国的调停,而六十年代末美国开始试图缓和中美关系时,也并未通知英国自己准备调整外交策略

可是在另一边,赫鲁晓夫领导的苏联却试图积极缓和同英国的关系,并于1959年,通过赫鲁晓夫与英国首相麦克米伦的会面,实现了英苏两国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有效接触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态度,最终在南亚危机期间,让英国下定决心伙同苏联捅美国的刀子

而等到印度在战场上获得全面胜利,并且通过英苏两国撑腰做实了肢解巴基斯坦这件事后,美国突然发现,失去了欧洲支持的他们突然沦为孤家寡人

如今已逾百岁的基辛格

最终,美国不得不在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加速解冻中美关系,以使美国脱离外交困局

基辛格访华求中国破局

虽然客观来看,同时与美苏两国交恶的中国,是六十年代国际社会上最为孤独的国家

然而一方面中国并不像美苏一样,需要对自己阵营的众多小弟负责;另一方面,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在意识形态上充当了整个第三世界的旗手

因此六十年代的中国看上去似乎是孤家寡人,但是中国实际上并没有陷入外交困境

可是同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国家威望,建立在其对众多盟友的影响力之上,然而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出卖盟国的行径,以及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大大恶化了美国的外交环境

在六十年代末期,美苏两国因核军备竞赛,关系日趋紧张;而在欧洲,戴高乐领导的法国更是公开同美国主导的北约叫板

正因如此,当南亚危机使英美矛盾公开化之后,美国突然发现自己在外交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尼克松与毛主席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才会在六十年代末期突然向中国示好,尼克松上台之后,他不仅开始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还在1971年5月主动派出基辛格秘密访华

南亚危机期间,美国甚至直接拉上中国,支持同印度敌对的巴基斯坦,就在孟加拉国成立的次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就火急火燎地奔赴北京,加速解冻中美关系

因为越南战争与印巴战争共同证明了一点:单凭美国自己,无法在亚洲大陆的任何一个地方站稳脚跟

而中国在中美建交过程中的真实态度,实际上也是“不温不火”、“不卑不亢”,因为中国同美国不同,我们既不会通过背刺盟友来争取国家利益,也不会因背信弃义而落入孤立境地

重视长远“道义”,便是中美外交上最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同样在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参考文献:

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

刘磊;《基辛格与美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和战争的反应》

张威;《简论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

严维娜;《英国对1971年南亚危机的反应和政策》

李孟一;《第三次印巴战争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历史微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8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