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从号召天下亲藩勤王)
前言: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九月的某一天,岷王朱楩正在王府之中小憩。身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唯一在世的儿子,这位七十一岁的大明亲王早已不过问王府中的实际事务。然而此时其次子镇南王朱徽煣却突然心急慌忙地闯入寝殿,称京师方面有急信要父王亲启。
岷王漫不经心地接过信来,然而看着看着朱楩的手却不自觉地颤抖起来。写这封信的人是原本的郕王朱祁钰,他告诉岷王这位曾叔祖一个噩耗:当朝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军队,却不幸兵败被俘,只能由自己继位以奉祭祀。
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移命侄孙君临天下。又遇指挥岳谦因虏中回,口传大兄皇帝圣旨: “宗庙之礼不可久废。我弟郕王年长又贤,令嗣大位奉祭祀。”虽避让再三,不获。又不敢固辞,恐负圣母皇太后与大兄皇帝付托,于九月初六日即皇帝位。”—《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一》
那么和正统朝相比,朱祁钰做了皇帝以后会如何对待散布各地的大明宗室呢?我们来看一看。
号召宗室勤王
土木堡之变发生于正统十四年的八月十五日,这是所有大明子民难以忘怀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当朝皇帝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包括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在内的大批文武高官几乎尽数殉国,随行护驾的京师三大营精锐也几乎全军覆没。
郕王朱祁钰,先帝宣宗朱瞻基庶次子,在被赶鸭子上架推上皇位之后,才发现形势有多严峻。当时京师之中“羸马疲卒不满十万”,而瓦剌大军押着太上皇帝朱祁镇正在大明境内四处打劫。
好在兵部尚书于谦挺身而出,在他一系列的部署之下,人心才渐渐安定下来。各地勤王明军,比如山东、南直隶备倭军士四千五百人、运粮官军三万六千人正在驰赴京师。仅存的靖难元勋,正在福建平叛的宁阳侯陈懋也率领大军星夜兼程北上勤王。
十月初五日,新天子向天下宗室发出了一封空前绝后的勤王诏书。明初实行亲王戍边的国策,沿边藩王被称为“塞王”,手上都有数万能征惯战的三护卫官军。自永乐、宣德两朝以来,在朝廷接连削藩之下,藩王们都已经成为了富贵王爷,不复开国之时的骁勇。然而此时病急乱投医,皇帝只能希望宗室们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壬子,致书宗室诸王曰: “兹者虏寇乘机入关侵犯,京城危急之秋。尚赖宗室至亲以宗社为重,命将统率精兵,不拘多寡,星驰赴京勤王。以除虏寇,以安国家,期在旬月毕集。仍自镇静,固守藩疆。”—《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二》
随着于谦、石亨、孙镗等在德胜门、西直门、彰义门外连续获胜,瓦剌军队带着太上皇帝撤围而退。于是朝廷在十月二十日再发一道诏书, “止宗室诸王勒王兵”。其实当时除了封国兰州的肃王朱赡焰打算调五百骑兵驰援京师,如代王朱仕壥、庆王朱秩煃、沈王朱佶焞等人一心只想着南逃到安全地点而已。勤王?想多了。
此时大理寺丞薛瑄向朝廷上奏,请求选几位宗室贤王入京“参预大议,匡辅圣明”。当时太祖系有曾叔祖辈的岷王朱楩,叔祖辈的周王朱有爝、鲁王朱肇煇、肃王朱赡焰等人,仁宗系还有亲叔父襄王朱瞻墡。然而经历了北京保卫战的洗礼之后,朱祁钰的眼光高了很多,在他看来,宗室们一个都不靠谱,所以干脆地予以了回绝: “不必召”。
改善宗室待遇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二月,新天子尊自己生母宣庙贤妃吴氏为皇太后,册立郕王妃汪氏为皇后,随即下诏大赦天下。里面针对各地宗室的福利有这么一条:
今后凡有内外大小官员公差至彼,如持节册封拜之类,并不许受赠送金帛之礼及别有所需索,致失亲亲之意,违者必罪如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其实早在正统年间,各地前往王府出差的官员便已经索贿成风,当时英宗朱祁镇曾经警告“正犯处死,全家发戍边方”。可惜从这一次的诏书来看,这些年来官场的风气似乎并没有任何改变。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改易储君。原太子、太上皇帝之子朱见深被降封为沂王,而皇帝的亲儿子朱见济则被册立为新太子,随即按照惯例大赦天下。这一次朱祁钰把目光放到了宗室庶人身上,一次性解决了他们的婚姻大事。
各王府庶人子女长成,或无父母,又无人敢与议婚配,朝廷无由得知。诏书到日,果有此等,所在官司审察,具名奏来处置,庶不失所。—《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三月,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孟钊向皇帝爆了一个猛料,称近年来朝廷使臣到各王府之时,亲王们“畏惧势要”,竟然亲自下堂与其执手相见,全无尊卑之分。
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哪怕是三公、大将军这样的高官见到亲王也要行四拜礼。皇帝勃然大怒,没想到距开国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官员们的气焰便已经如此高涨,这还了得?朱祁钰认为如此行为属于“上下失仪,甚乖大体”,再次强调各地官员到王府向亲王行礼,必须严格遵循祖训的要求,不得怠慢。
约束宗室行为
总体来说,景泰帝对宗室们还算相当宽容,但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发生的广通王朱徽煠和阳宗王朱徽焟之乱,让他也不得不对宗室有所约束。
广通王和阳宗王都是岷王朱楩的儿子,算起来是皇帝的叔祖。二人因不满二哥镇南王朱徽煣对自己的刁难,在家人和乳母之夫的挑拨下打算勾结苗人造反。为此朱祁钰特地出台一项新的规定:各府内官、内使、家人、小厮,必须记录其年貌、乡贯,然后一一登记造册,再发给文凭执照以备出入王府。此外各府亲王、郡王、世子、郡主一旦成年,其乳母不许再行出入王府,违者治罪。
到了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礼科都给事中张轼向朝廷上奏,称发现近年来各王府赴京授职的仪宾之中,有不少人长相猥琐而且不通礼仪。这样的人,怎么能许配给郡主、县主呢?张轼随即又向皇帝展示了他的调查结果:很多富豪子弟花钱买通王府主婚官员,搞萝卜招聘那一套把戏。
有钱求嘱者,虽人物鄙偎,遂称年命相宜,堪以成婚。无钱求嘱者,虽人物聪俊,遂称年命相克,难以成配。以此多不得人,甚至有彼此相争,赴京告诉者。—《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四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四》
对于这种近似于骗婚的无赖行为,皇帝表示非常愤慨,让礼部迅速制定了一个章程。除了已经成婚的不再追究外,今后选定仪宾之时,各府长史“务循公道,不许循私”。
挑选出来的人物,本府亲王先过目,只有“礼貌堪为婚配者”,才可以向朝廷引奏授职。若再有徇私舞弊之事,允许各郡主、县主“执究问治”。
结语:随着立国越来越久,宗室人数也越来越多,有些行之已久的规矩已经不合时宜。但对于朝廷来说,宗室毕竟是老朱家的血脉,关键时刻还是要依靠他们,所以既要提防,又不能打压得太狠。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只能慢慢进行修正。
比如由于瓦剌大军入侵,以至于“边务警急,驿传供亿艰难”,皇帝随即出台一项政策:今后亲王妃、郡王妃以及仪宾去世,不再由行人司派出行人前往各地主持丧葬礼仪,改由所在官司遣官致祭。这项新政就很有道理,行人司的行人都是进士出身的宝贝疙瘩,人数本来就不算太多,哪里能够应付得了那么多的宗室葬礼。对于各地藩王来说,朝廷派人来是一项荣耀,但现在以瓦剌人为借口予以取消,谁也不好说什么。
此外明朝有一点很有趣,自宣德朝以后,各地宗室虽然都无缘赴京朝觐,仪宾们却都可以到京师领取冠服诰命以及鞍马,不然朝廷也不会知道仪宾们都长得是什么模样。如此多的女性宗室,仪宾人数自然也不少,朝廷也越来越不堪重负。不过这项政策直到明武宗正德朝才得到了修改,那又是五六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总体来说,由于土木堡之变的原因,朝廷对于各地宗室总体来说以安抚为主。但期间岷藩发生的一件谋反案,却促成了专门用来关押宗室庶人的凤阳高墙的产生。此乃后话,我们放到景泰年间的岷王家族一篇中再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