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莫的名人(冼夫人)
公元前46年,西汉王朝江河日下,对边境国土的统治力日渐衰弱,这时,汉王朝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贫穷荒凉的海南岛。
大汉天子肯定想不到,他这一放弃就是600年。更想不到的是600年后,替中华民族收归海南岛的人,竟然是一位女子。
这位女子,便是本文的主角冼夫人。她曾被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为“中华巾帼英雄第一人”。
中国历史上不乏出彩的女性角色,即使在军事领域,也有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子。比如正史上的花木兰,平阳昭公主,再比如被后期文学加工过的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等人。然而,和这些女子比起来,冼夫人的故事不仅在历史真实性上不输给她们,而且在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上,冼夫人更可谓拔得头筹。
在历史上,冼夫人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收复海南岛,她历经三朝,经营岭南70余年,90岁仍威震南疆,对中国的统一、民族的融合,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本文,笔者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位传奇的“谯国夫人”。
一、部落出奇女,信义服诸越
冼夫人,本名不知,后人传说她本名叫冼英,因其封号是谯国夫人,因此人称“冼夫人”。为避免歧义,本文暂以“冼夫人”这个称号来代指各个时期的谯国夫人。根据《隋书》记载: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意思是说,冼夫人出生于岭南高凉郡(今属广东茂名)冼氏,其家族是南越某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他们部落占据山洞巢穴,有十余万人之众。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郑天庭的考证,冼夫人生于公元512年(南朝梁天监十一年),而她所在的冼氏乃是俚部落的首领,而俚部落则是壮族的一个分支。换句话说:冼夫人生自壮族一个部落首领的家庭。因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风俗不同。冼夫人早年丧父,他的哥哥冼挺继承其父的部落首领之位。
冼夫人从小便有过人之处,《隋书》记载: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即,冼夫人从小便聪慧贤达,谋略过人。她在部落内部能够约束部下,行军布阵,颇有章法。
如果说,这段记载只能说明冼夫人有“能力”的话,那么,下面的内容则更能彰显冼夫人的“格局”和“胸怀”。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岭南诸郡被朝廷称为“蛮夷烟瘴”之地,朝廷很少驻军于此,当地的治理则倚重于各部落酋长,而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利益,经常相互攻击,弱肉强食,这是当地几百年来的“生存法则”。
而冼氏所在的部落人数多达十余万,在南越地区实力雄厚。冼夫人的哥哥冼挺被梁武帝任命为南梁州刺史,他仗着部族势力,多次侵犯周边的州县和部落。冼夫人当时只有十来岁,她看到哥哥日益跋扈,非常担心,她认为一个部落要想立足于世,靠的不是拳头,而是信义。于是,冼夫人出面规劝哥哥和亲族。史载:
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夫人多所规谏,由是怨隙止息。
意思是,在冼夫人的多次劝说下,他的哥哥逐渐收敛,周边对他们的怨言才日益减少。
古人云: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慎而重之。
引申来说,一个人有了权力,内心总有高人一等的感觉,他总会想着怎么来欺负别人,这种思想非常危险。
笔者认为,冼夫人所在的部落有十余万之众,“权力”已经足够大,但她能清楚地明白自己应该靠“信义”立足,对于一个古代少数民族女子来说,这是非常高贵的品格,值得后世仰视。
正是因为冼夫人有这种超出常人的胸襟和见识,周边的部落提起冼夫人,无不竖起大拇指。在部落内部,冼夫人的威望也逐渐拔高,成为大家的部落核心。冼夫人用心经营,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待到她16岁那年,已有一千多个小部落归于她的麾下。
二、女子收海南,婚姻促融合
公元528年,冼夫人年满17岁,这一年,梁武帝萧衍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控制,下旨设置了高州、罗州两郡。
梁武帝的这个举措,让梁朝的势力范围扩展至雷州半岛。
当时朝廷设置二郡,最担心的是岭南诸部反对,毕竟这是在和岭南诸部抢夺地盘。
岭南诸部自然不想被朝廷管辖,因此都建议冼夫人带头对抗朝廷。一时间,冼夫人成了众人的风向标,朝廷和诸部落都对她有着殷切的期盼。
殊不知,冼夫人虽然身为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她骨子里还是认可“大一统”政权的。等梁武帝的政令一下,作为岭南的部落首领的冼夫人最先表态欢迎。不仅如此,冼夫人分析形势后,还主动上书给梁武帝萧衍,建议朝廷将海南岛也纳入版图,在海南岛设立崖州郡。
本文开篇时笔者提到,海南岛是西汉王朝放弃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笔者赘述一番。战国末年,秦国横扫六合,随后挥兵南下,征服岭南,海南岛也是这个时候被纳入秦朝版图的。
刘邦建立汉朝后,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疆域。然而,到了西汉末期,王朝统治力衰弱,叛乱四起,岭南的少数民族也各自争斗,不服朝廷管辖,海南岛上诸部亦然,最终朝廷不得不放弃对海南岛的统治。
根据《资治通鉴》的解释,西汉王朝之所以放弃海南岛,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国力衰弱,无力征伐琼州叛乱;第二是海南岛的自然环境恶劣,“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这个“穷乡僻壤”,朝廷有些“得不偿失”。
西汉放弃海南岛之后,虽然东汉、魏晋到南朝时期,朝廷仍有诏书给到海南岛各部落,但也仅仅是表面文章,海南岛仍处于“蛮夷”割据的掌控之下,并未实际归朝廷管辖。直到600年后,冼夫人乘势上书收复海南岛,并协助南梁王朝在海南岛恢复郡县制,海南宝岛终于重回祖国怀抱。
在历史上,冼夫人收复海南岛的意义重大,她在南方大力推行汉文化教育、发展生产力,为唐宋时期乃至以后的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冼夫人在岭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当地官、民越发不敢轻视这位女子。公元535年,名门之后冯融被梁武帝派往罗州担任刺史,冯融目睹了冼夫人在部落间的威望,对冼夫人推崇备至,他立即做了一个决定,让其子冯宝求娶冼夫人。
这桩“汉俚联姻”起初并不顺利,因为两个当事人都不太能接受对方。冼夫人从没想过自己将会嫁入刺史府;而冯宝身为刺史公子,诗书传家,从未想过要娶一个俚族姑娘。但随着二人的见面和了解,他们渐渐接受了对方,也理解了这桩联姻的实际意义:他俩的结合,不仅能将冼氏部落和刺史府绑定,还会促进汉俚两族的真正融合。所以冼夫人和冯宝的婚礼,成了“天作之合”。
这一年,新娘子冼氏22岁。
三、助夫治州县,蕙心平叛乱
从十余岁影响部落,到22岁嫁入冯府,冼夫人已不是少年,但她人生的光芒并未因嫁人而黯淡。
冼夫人的夫君冯宝是名门之后,从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品性良善。冯宝与冼夫人成婚后,在其父冯融的举荐下,担任高凉郡(今广东高州一带)太守。高凉郡当时属高州府管辖,南邻南海,少数民族杂居,民风彪悍。儒门出身的冯宝在治理少数民族时有些理想化,刚开始并不顺利,多亏冼夫人在一旁辅佐。《隋书》云:
(冼夫人)每共(冯)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意思是,冼夫人每次和冯宝一同处理诉讼案件,即使有她的亲族犯法,她也绝不纵容,其他部落酋长看冼氏族人都遵守律法,因此也不敢行那违法之举。从此,高凉郡政通人和。
冼夫人在高凉郡不仅为冯宝取得了“政绩”,接下来,还成功地帮冯宝避免了一场“灾祸”。
公元548年(南梁大清二年),被梁武帝萧衍收留的东魏叛将侯景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寿阳发动叛乱,史称“侯景之乱”。一时间,风云四起,天下大乱。时任高州刺史的李迁仕秘密谋反,假意派人邀请冯宝前往州府议事,想趁机控制高凉郡。根据《隋书·卷80》记载:
宝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
冯宝听闻刺史有事找自己商量,赶紧动身前往,不料被冼夫人拦住。冼夫人说:“按照朝廷规定,刺史无故是不会召见太守的,他可能是骗你和他一起造反!”
冯宝很疑惑,对妻子说:“如今天下大乱,李刺史召见我可能是和我商量如何治理郡县吧?”
冼夫人并不是吃素的,她把自己搜集的情报拿给丈夫冯宝看,他说:“朝廷急召李刺史去援助台城,他却称病不去。而他院子里经常有铸造兵器的声音,说明他早有反心,如果你去了,很有可能会被当作人质,到时候他会用你来胁迫你的部下。”
冯宝听取了冼夫人的话,决定暂时不去,静观事态发展。果然,几天后,李迁仕扯旗反旗,开始攻打朝廷驻赣石守军。
听闻李迁仕真的叛变,冯宝焦急万分,他找冼夫人商量,如何才能以一郡之力来对抗一州刺史李迁仕。按照冯宝的想法,由他亲率高凉郡的兵马夜袭李迁仕才有一丝获胜的把握。
冼夫人分析形势后说:“如果你亲自去,必然会引起李迁仕的警觉,不如我带着礼物替你去,就说你不敢来,让我先来探探口风。他们一定不会对女子设防,我趁机偷袭,必有胜算。”
夫妻俩很快定下策略,由冼夫人带领千余人,挑着粮食前去刺史府送礼,李迁仕果然大喜。冼夫人决定擒贼先擒王,趁机突袭李迁仕。由于李迁仕的大军大部分都在城外,一时间,他调不来援军,又不是冼夫人的对手,只得弃城逃跑。
冼夫人有勇有谋,以极小的代价平定叛乱,大获全胜。冯宝以及高凉郡的将士们对冼夫人佩服不已。
此战后,南梁将领陈霸先率军逐渐平定侯景之乱,冯宝夫妇积极配合陈霸先平定岭南,取得了陈霸先的信任。后来陈霸先建立陈朝,对冯宝和冼夫人十分礼遇。
冼夫人智勇双全,辅佐夫君、治理百姓,平定叛乱,每每出手,无往而不利,堪称奇女子。
四、丧父受忠义,丧子护家国
公元557年十月,南梁末帝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南陈立。两个月后,51岁的冯宝病逝,这让44岁的冼夫人陷入困境。
当时,陈朝刚立,岭南诸部落对新王朝的态度不一,再加上冯宝病逝,部分将领觊觎太守之位,欺负冼夫人孤儿寡母。
在内外交困之际,冼夫人果断做了两个决定:第一,支持汉族王朝(指陈朝)对岭南诸郡的统治。第二,守住丈夫冯宝的基业。
在笔者看来,冼夫人的这两个决定,前者乃是忠,后者则是义。如果她能做到这些,那她对国家、对家人都有了交代。
接下来,冼夫人秘密派人护送他年仅9岁的儿子冯仆北上拜见陈霸先(陈武帝)。陈霸先见到冯仆非常高兴,不仅让冯仆代自己向冼夫人示好,还封9岁的冯仆为阳春郡守(今广东阳春市)。阳春郡与高凉郡相邻,冼夫人派冯、冼两族心腹部下到阳春郡辅佐冯仆,她本人也悉心教导冯仆,希望冯仆不坠乃父之名。
两年后,广州刺史欧阳纥打算诱骗年幼的冯仆一同造反,冯仆犹豫不决,派人请示冼夫人。冼夫人大惊,连夜派人送信给儿子冯仆,信中写了一行字:
“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
这段话出自《隋书》,意思是说:我们家已经做了两代忠臣了,不能因为我疼惜你,就允许你辜负这国家。
冯仆知道了母亲的意思,带部将反抗欧阳纥,冼夫人也在这时带领百越酋长讨贼,母子俩里应外合,击败并俘获欧阳纥。
因为平叛有功,南陈宣帝陈顼封冯仆为信都侯,又加授“平越中郎将”,转任石龙郡太守。冼夫人也被封为石龙太夫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陈宣帝特赐冼夫人络驷安车一乘、鼓吹一部,冼夫人在岭南的仪仗和刺史同级。
冼夫人辅佐儿子冯仆26年,公元584年,冯仆病逝,年仅35岁。作为母亲的冼夫人悲痛万分,几乎气绝。
作为古代女子,冼夫人早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又丧子,人间悲苦她几乎经历一遍。
看着自己三个年幼的孙子,冼夫人必须从悲痛中走出来,因为她知道,儿子虽然去世了,但她仍要扶持孙子。
当时,杨坚已经取代南陈,建立了隋朝,但南陈的势力仍在,冼夫人仍忠于南陈余部。直到6年后(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派晋王杨广拿出南陈后主的兵符和犀杖展示给冼夫人时,冼夫人才彻底相信南陈已灭。她带领族人向北跪拜南陈之后,派长孙冯魂(冯仆长子)迎接隋朝使者,接受隋朝的统治。
几乎同年,岭南人王仲起兵反叛,冼夫人的长孙冯魂被杀,冼夫人忍痛发兵讨逆,最终平定叛乱。
不久后,岭南各部落首领陈坦、冯岑翁、邓马头、李光略、庞靖皆不服隋朝管辖,或起兵反叛,或另立山头,冼夫人先礼后兵,劝大家为了百姓福祉,臣服于隋朝。岭南地区再次因冼夫人得到了安定。
隋文帝杨坚为了表彰冼夫人的功绩,特地追封冯宝为谯国公、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同时,允许冼夫人独自开府,岭南六州兵马皆归冼夫人统辖。
这一年,冼夫人88岁。其孙冯盎为高州刺史,另一个孙子冯暄为罗州刺史。冼夫人在南越诸地威望达到了顶峰,岭南诸部以冼夫人为主,称其为“圣母”。
五、品德传千年,巾帼第一人
公元595年,隋文帝的独孤皇后赏赐大量的金银首饰给冼夫人,冼夫人把这些金银首饰放在一个金箧里,每逢召开大会,他都会把南梁、南陈以及隋朝给她赏赐的物品陈列到大厅里,给来参会的各位官员、将领、酋长以及冯氏族人看,他告诫族人: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即,我经历了梁、陈、隋三朝,皆用一颗忠心做事,现在三朝的赏赐都在这里,这就是我得到的回报。你们要牢记我的话,对朝廷要忠心耿耿。
公元602年(隋朝仁寿二年)正月初,冼夫人病重,病危之时,她迅速安抚一起土著叛乱事件。当月十八日,冼夫人病逝,享年90岁。隋文帝听闻冼夫人去世,“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冼夫人历经三朝,经营岭南70余年,90岁仍威震南疆,可谓传奇。冼夫人去世后,他留下的血脉仍然对中国古代的大一统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冼夫人去世19年后,也就是唐朝武德四年,冼夫人之孙冯盎率岭南20州归附唐朝,使得李唐王朝和平收复岭南诸郡,避免了一场大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中国南方仍有许多冯氏人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卓越贡献。
《六韬》中说:
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人,忠则无二心。
冼夫人屡次平定叛乱,是为勇;谋略百出,是为智;劝族人良善,为百姓福祉着想是为仁;不负冯氏族人是为信;支持中华一统是为忠。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曾在《随园诗话》中评价冼夫人:
古来奇女子,如冼夫人,事载史书,惜见于诗者绝少。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奇女子,但是像冼夫人这样忠勇仁智信的女子,史书上少之又少。
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也评价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笔者写史,始终认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管这个人来自哪个民族,不管他(她)忠于哪个朝代,我们首先要看他(她)对祖国的统一、民族的统合有没有作出正向的贡献。如果有,他(她)的这种精神,就应该值得后人敬仰和膜拜。而冼夫人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
据统计,中国古代人民为了纪念冼夫人,先后修建了大量的“冼太庙”,从海南到黑龙江,至今仍有2000多座冼太庙,这些庙宇,有的叫冼太庙,有的叫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等。不管这类庙宇叫什么名字,它都是中华民族近1500年对冼夫人光辉品格的祭祀和继承,是全国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大团结的守望。
往事越千年,近1500年过去了,冼夫人的精神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