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风俗(立夏将至)

时间过得真快,五一假期已进入尾声,而5月5日就是立夏节气,如今南北方气温都有所升高,不少人已穿上了短袖。

民间有“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的说法,可以说立夏节气对于农耕而言十分重要。

立夏是孟夏的开始,此时太阳抵达黄经45°,气温开始真正升高,炎炎夏日即将到来,万物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生长期,自然界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此时小麦已进入扬花灌浆期,而油菜也几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成定局,水稻也进入落谷、栽插时节。

当然,根据气候学来看,只有平均5天气温均在22℃以上才算是真正入夏,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入夏和立夏时间点差不多。

其实,古代立夏节气到来时有诸多讲究和传统,立夏将至,别忘了吃立夏蛋?立夏蛋是啥?还有6种习俗要牢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1、立夏蛋

立夏开始,暑湿之气就开始扬升,此时人们也会感觉身体异常疲倦,四肢乏力、精神不佳。古时,人们为了避免疰夏带来的一系列困扰,因而有了“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的说法。

立夏前,家家都会提前煮上立夏蛋,可以用上胡桃壳、茶叶、八角等进行蒸煮,其实也就是茶叶蛋。而在选择鸡蛋时,往往是越圆越好,如此就显得生活圆满,一年都能有好收成。而家里有孩子的,吃个立夏蛋,也能祈祷家人平安健康。

如果想要立夏蛋颜色好看,也可放上红茶,可很好的增香增味,加上热水煮开,煮沸后焖上10分钟,再泡上3小时,如此就可进行食用。

当然,民间也有“斗蛋”的讲究,在立夏节气这天,孩子们会将煮熟的鸡蛋挂在脖子上,三五成群玩上斗蛋游戏,也就是鸡蛋相碰撞,没破的为胜者,输了的人要吃掉鸡蛋。

而为了避免嗜睡、精神不振等疰夏症状,长辈也会给孩子拴上“疰夏绳”,或用五色线系在孩子手腕处,其实这也是人们祈福消灾的祝愿。


2、迎夏

早在战国末期,立夏节气就被确定下来,而因立夏后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期,且决定了谷物的产量,因而古时对立夏节气十分重视,会专门举行“迎夏”仪式。

据传,早在周朝时,周王就率领文武大臣前往南郊一带迎夏,其仪式非常隆重,君臣均需要穿上朱色礼服,戴上朱色玉佩,就连马匹都是朱红色,为的就是祈祷上苍能让庄稼丰收,国家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

宋代时,迎夏礼仪更为复杂,而到了明代时,皇帝还会将冬天存放的冰块发放给文武百官,以对其的奖赏。

3、吃立夏饭

古时,孩子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向邻家讨要一碗米,然后再配上蚕豆、蒜苗、香菇、咸肉、竹笋等,将米和食材放在大锅里烧煮,这就是“立夏饭”。

当然,各地的立夏饭食材多有不同,但基本都是5种食材5种色彩,其营养丰富,吃起来美味可口。煮完立夏饭后,孩子们会分给送米的邻家,每家一小碗,其乐融融。

民间认为,立夏饭和五行相对应,可让人体自然平衡,可很好的养生。当然,它也有五谷丰登的期待。

4、乌米饭

江浙、两湖、赣皖一带有吃乌米饭的习俗,直至今日依旧有该传统。乌米饭是以糯米为原料,再配上南烛叶的汁液,按照比例和糯米放在一起浸泡6小时。

等待糯米全部染成乌黑色时,就可进行蒸煮20分钟左右。乌米饭看上去油亮清香,让人看了后大有食欲。民间认为,立夏吃了乌米饭后,就能远离虫蚊叮咬,其身体也会健康。

5、称体重

早在三国时就有立夏称体重的说法,传说刘备死后,赵子龙将其儿子阿斗送往江东,交由孙夫人抚养。而这天刚好是立夏,赵云怕孙夫人养护不周,特意对阿斗称了体重,并约定来年再称上一次,看体重增加与否。

而后,这一习俗被保留下来,古人认为,称了体重后,夏季就不会食欲不振,也不会有疾病缠身和身体消瘦。

因而,立夏时,村里就会挂上一杆木秤,村里人轮流称体重,司称人一边称一边说着吉利地话,如老人就说“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说“员外家找上门”,孩子就称“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等。

6、忌坐门槛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夏时雨水增多,湿气加重,木头会吸收湿气,进而如果人们坐在门槛上,湿气会趁机侵入体内,对人体带来困扰,夏季容易疲倦多病,因而有忌坐门槛的说法。

民间关于立夏的说法很多,看似没有什么道理,却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大家咋看呢?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惠农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8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