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为什么不能提猪肉(回族不吃猪肉)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一说到饮食习惯,大家耳朵里都灌满了这些:满族不吃狗肉,藏族不吃鱼肉,回族不吃猪肉,汉族没啥忌讳。但事实上,这些饮食习惯都是被误解了。
而这些被误解的饮食习惯,都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限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长河,去看看这些被误解的饮食习惯,究竟是怎么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吧。
一、被误解的满族
说到满族的饮食禁忌,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不吃狗肉,而这是对满族饮食习惯的一大误解。
早在女真时期,满族就有屠狗的习惯。他们祭祀的时候,会屠杀白狗,将狗头挂在长杆上,伸向空中,以此来和神明沟通,祈求上天赐予风调雨顺,或者带走疾病灾难。
在平时,女真也会屠狗当做加餐。《三朝北盟会编》中,就记录了女真将狗肉和其他食物一起摆盘,大家把盏言欢的热闹场景。
除此之外,女真在御寒衣物的制作上,也会采用狗皮做外套、狗皮做帽子,丝毫不会避嫌狗。
满族对狗的态度,一直到努尔哈赤时期才有了一些改变,这个改变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带兵打仗不利,节节败退,最后被逼到一个山谷里藏身。他又饿又累,很快就躺在地上睡死过去了,他豢养的小狗就忠实地卧在他的旁边,像个保镖一样守护着他。
敌军翻遍了整个山谷,都没找到努尔哈赤的身影,焦急的不行。这时,有一个机灵的小兵提议,用火焚烧谷里的野草,用烟将努尔哈赤逼出来。
不久之后,熊熊大火就燃烧了起来,火苗将草叶烤的噼啪乱响,而此时努尔哈赤还在沉睡。他旁边的小狗着急了,连忙跑到河里弄湿自己,然后再将身上的水甩到努尔哈赤的身上。
小狗一趟又一趟得跑着,努尔哈赤的身上湿了,而小狗却因为体力不支,昏死了过去。等努尔哈赤睡饱了醒来时,看到的只有小狗快要凉透的身体。
这就有了努尔哈赤对忠犬报恩的传说,说是他禁止吃狗肉的,然而这又是一个误解。
在《满文老档》里有记载,努尔哈赤时期满族还是在正大光明地吃狗肉。甚至当官家发布正式行文时,还是毫不避讳的将狗肉作为奖赏分发给下臣。
实际上,真正让狗成为禁忌的是皇太极,是他发布了禁狗令。因为当时养狗为患,严重到了扰民的程度,国家早先就发布了屠狗令。而皇太极的禁狗令就是针对屠狗令提出的,他不建议屠杀所有的狗。
同时这个禁狗令也是有区域限制的,只在城内,城外还是不受约束的。当城内出现一些跟狗有关的纠纷时,官家还是会对当事狗进行制裁。
后来,清朝入关,满族为了彰显满族和汉族的文化差异,就将禁狗令列为了一条明文。至此,满族不吃狗肉的消息才慢慢地传播开了。
所以,满族是吃狗肉的,禁狗令只是他们的一个文化标签。而大家普遍认为满族不吃狗肉,这是对满族的一个误解。
二、被误解的藏族
实际上,一点狗肉都不吃的民族也是存在的,这就是是藏族,他们长期与狗为伴,觉得狗是一种神物,是不允许宰杀狗的。
相对于藏族不吃狗肉饮食习惯,藏族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不吃鱼肉,而这又是对藏族的一个误解。
藏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吃鱼史,《西藏王统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相关的故事。
仲宁王从布达娶了一个非常貌美的王妃,这个王妃皮肤细腻,头发黑亮,光彩照人。可是不久之后,王妃就肉眼可见地憔悴了下来:她的皮肤失去了光泽,头发变得黯淡,甚至连气色都消散了许多。
仲宁王忧心忡忡,问王妃是不是生病了。王妃回答说只是饮食习惯改变不适应罢了。她说自己在家乡经常吃一种美食,如果能再次吃到这种美食的话,相信自己很快就能容光焕发。
仲宁王连忙让下人去取这种食材。王妃则派了一个心腹婢女将它用油炸苏,封罐密存,偷偷食用,这种食材就是鱼。王妃在娘家时就经常吃,而仲宁王这里没有吃鱼的习惯,所以就导致了王妃的日益憔悴。可见,藏族是一直有吃鱼的习惯的。
而藏族之所以会有不吃鱼的传言,是和后来藏族的大环境直接挂钩的。
众所周知,藏族的水资源很丰富,鱼的种类更是多达一百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食用。
就拿数目最多的腹裂鱼来说,它们生活在淡水区,样貌和普通的鱼也差别不大,但是它们却隐藏着很大的毒性,尤其是它的鱼卵有剧毒。人如果不小心吃到了,就会头疼欲裂,肚子绞疼,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把人整得虚脱。
而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这种鱼毒还没有有效的解药。人们一旦中招,这种磨人的症状就会持续好几天,直到身体扛过毒素的侵袭。
再加上当时的烹饪技术很有限,藏民没法保证烹饪的安全性,就出现了经常吃鱼经常中毒的怪圈,于是渐渐的藏民就放弃了吃鱼。
后来虽然烹饪技术进步了许多,但是很多藏民因为宗教信仰还是坚持不吃鱼。
在佛教传入藏族之前,藏民信奉的是苯教。苯教里面的恶神鲁,传说是生活在水域的,而他一旦被惊扰,就会气急败坏,给人们带来接连不断的厄运。所以藏民就尽量不吃水里的生物,避免惊扰水里的恶神,这里面就包括鱼。
后来佛教传入了藏族,藏民又受到了佛教不杀生的观念影响,力图减少杀孽。他们尽量捕杀个体比较大的动物,比如牛羊之类,以此来减少屠杀生物的数量,从而减轻自己心中的罪孽。
同时,很多藏民为了积累功德,还会选择将捕捉到的动物放生。而在佛教的观念里,放生的动物是不能再被捕食的。而鱼的数目众多,样子又太过相似,放生之后实在无法断定哪些是被放生的,哪些是野生在外的,所以虔诚的藏民就慢慢养成了不吃鱼的习俗。
所以,藏民是吃鱼的,尤其是烹饪技术娴熟的现在。而大家普遍认为的藏民不吃鱼,这是对藏民的一个误解。
三、被误解的回族
除了被误解的藏民,还有一个被误解的民族就是回族。回族的饮食禁忌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不吃猪肉,而实际上他们除了历史原因不吃猪肉外,还有很多不吃的食物。
我们先来说说,回族不吃猪肉这个饮食习惯的产生原因。
我们都知道,回族主要分布在北方,尤其是新疆附近。这里的地理环境一直比较严苛,沙漠化尤其严重。所以,人们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就很有限,再加上当地土壤贫瘠的关系,种啥收成都不太好。
而猪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它们几乎不挑食,蔬菜、水果来者不拒,甚至连一些人们无法下口的树皮、野菜也能轻松下肚。在当时人们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压根就没有富裕的食物用来饲养猪。
同时,也因为猪的杂食性,人们只给猪提供一种食材是没法将猪养的很壮的。所以,大家都是只识其猪、不食其肉,慢慢就养成了不吃猪肉的习惯。
除了客观的地理原因,回族不吃猪肉也有一段传说。
有一次,回族的祖先在和外族战斗的时节节败退,被逼到了一条大河面前。前有追兵,后有大水,人们处于一片绝路。
眼看着敌人就要追过来了,大家都快急死了。这时,有人看到附近有几头壮硕的猪在悠哉悠哉地遛弯,于是灵机一动,提出了骑猪过河的建议。
这几头猪虽然面相丑陋,但是性情很温和。人们爬上猪背的时候,猪既不躲闪,也不反抗。接着,猪像是能懂人心一样,驮着人们渡过了大河。
这就是回族因为感恩而不吃猪肉的传说。
实际上,除了地理和传说的原因,回族不吃猪肉还和宗教有着直接关系。
伊斯兰教认为,猪是懒惰的,吃完就躺着了;而且它们也不太注意居住的环境,总是把窝里弄得乱糟糟的;同时,猪是不会抬头的,这和伊斯兰教崇尚的回心转意的信条是相违背的。因此,就慢慢就留下了不让教徒食用猪肉的条文。
而回族大多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斯兰教的圣经《古兰经》里就明确规定了,不能吃猪肉。正是这样的宗教信仰,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才使得回族流传下了不吃猪肉的习惯。
而事实上,回族不仅仅不吃猪肉,狗肉、蛇肉、驴肉,他们也是不吃的。所以大家认为的回民只是不吃猪肉,这也是一种误解。
四、被误解的汉族
作为人口占比最大的汉族,貌似对饮食没有什么禁忌,但是实际上,汉族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吃牛肉。
早在西周的时候,《礼记》里就有明确规定,诸侯不能随意宰杀牛。上层阶级尚且有禁牛令,底层民众就更不能随便宰牛了。
这时禁牛令的产生主要和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有关。汉族的主要食物是小麦和水稻,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而当时的生产工具并不发达,于是人就成了耕种的主要劳动力。
后来人们驯养了牛,发现牛在耕种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一头健壮的耕牛甚至可以伴随一代人的成长,影响一个家庭的兴衰。因此,古时的统治者为了提高农产量,就会明文规定,禁止宰杀牛。
此外,随着统治者对禁牛令的加持,能够被宰杀的牛就越来越少,牛肉价格也就越来越贵,长此以往,汉族也就慢慢地不吃牛肉了。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禁牛令也迎来了放松的日子。
现在有关禁牛令的记载,可以一直追溯到宋朝。《宋刑统》里还有规定,私自屠杀牛,判刑一年半。
在后来的《水浒传》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大侠往店里一坐,抬手招呼店小二来两斤牛肉、一壶好酒。我们都知道,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他写的故事是发生在宋朝的,可见明朝的时候,已经逐步放开了禁牛令。
这个转变是和综合国力息息相关的。随着生产力不断提升,统治者们的政治主张也由国家稳定变成了对外扩张。此时,他们开始放弃禁牛令,推行对维持扩张更有利的禁马令。
而现在,随着物质生活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家不仅注意荤素搭配,还注意营养均衡,牛肉就成了经常上桌的一道家常菜,而禁牛令就成了历史里的一道记忆。
当然,即使是文化大融合的现在,汉族也不是什么都不忌口,各个地区的汉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饮的食习惯。
比如,号称能吃福建人的广东人,他们是不吃辣的;资深的南京人,他们是不吃鲤鱼的;海南的小伙伴,是不吃猪头和鸡爪的。
所以,大家普遍认为的汉族没有饮食禁忌,也是对汉族的一个误解。
中国民族众多,历史悠长,每一个民族饮食习惯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人文因素。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很多民族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把某种食物当做不能触碰的禁忌,他们甚至还可以和其他民族一起同桌而食,相谈甚欢。
但是,我们还是要尊重各个民族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就像尊重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一样。
毕竟,只有我们自己珍视自己的文化,并将它潜心地传承下去,其他国家才没有那么容易进行文化入侵,我们的文化也就不会那么轻易地被别人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