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七月十四是什么节(14世纪)
文|青丘
编辑|海蓝宝
琉球王国时期主要影响琉球的日本宗教有日本佛教与神道教。
一、日本宗教传入琉球
日本佛教源于中国唐代,以大乘佛教为主,而日本神道教则是一种起源于日本本土的宗教信仰,实行多神崇拜,其神仙体系的核心是天照大神,宗教建筑是神社或神宫。
伊波普猷认为日本古神道是以自然现象为神明以及与祖先为神明两种宗教观念的融合,与佛教相异。
日本佛教与神道教主要是以“神佛习合”的形式影响琉球,即将神社祭祀与佛教信仰相融合的一种信仰形式。
关于日本佛教与神道教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见于琉球官方史书《球阳》。
禅鉴法师自日本来到琉球后,受到英祖王的礼遇,并且在其居城浦添城附近建立起琉球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极乐寺,禅鉴为寺庙主持。
英祖王统(1260年-1349年)间,极乐寺为英祖王统王府的祈福寺,禅鉴法师后的历代寺院主持也多请自日本。
14世纪中期,萨摩坊津龙张寺真言宗的赖重法印来到琉球,在波上开建护国寺,《球阳》中有记载:“日本僧人赖重法印——护国寺开山主持也。
何年至国以建寺于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赖重入灭,则元明之际,其至国也无疑焉。”
尚泰久王时期(1454年-1460年),琉球二十六寺中有十八寺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来自京都的高僧芥隐在琉球建立其数座归属于临济宗的寺庙,每日开坛为僧侣们讲经。
除了临济宗、真言宗等佛教派系寺庙外,在琉球王国时期,还有遵循“神佛习合”系统的神宫寺,较为著名的有波上、普天间宫、识名、天九、金武七座神社,祭祀熊野权现,另有祭祀八幡神的八幡社。
在琉球诸佛教寺庙中,最为重要的是琉球第一大寺圆觉寺。
圆觉寺以僧人圆觉大师的名号命名,仿照日本镰仓圆觉寺而建立,于1494年正式完工,是琉球临济宗的本山。
同时也是第二尚氏王朝的祖庙,供奉有第二尚氏王朝历代先祖的牌位,每逢重要节日,国王都会率领王室成员与大臣前来祭拜。
《琉球国旧记》卷七中详尽记载了圆觉寺的建立与变迁,记载中除了修缮原有建筑,圆觉寺还新添了东御照堂、西御照堂、法堂三处建筑,其中法堂是安置尚氏先王的牌位专用祭祀场所。
《琉球国旧记》还记载了圆觉寺早期祭祀有药师菩萨、弥勒菩萨以及大势至菩萨三座佛教神。
在《旧记》成书的时候已经损毁,康熙三十年(尚贞王时期)又从福建请来新神像以供祭祀。
《球阳》中则记载道,圆觉寺方丈坛奉有虚空藏菩萨木像,上述三尊菩萨奉祀于法堂,佛殿则奉祀释迦、文殊与普贤菩萨,土地堂奉祀大帝、判官、大权三座神像,祖师坛奉祀菩提、达摩菩萨等。
圆觉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毁于战火,1968年复原总门与放生桥,如今位于那霸首里当藏町。
与临济宗本山圆觉寺相比,末吉宫则是神宫寺,主祀对象是日本神道教的熊野权现,建立于尚泰久王时代。
琉球典型的神宫寺还有冲宫,祭祀冲山权现,前往中国与萨摩的进贡船在启航前会前往此处祭拜,另有安里八幡宫,祭祀日本神道教中的武神八幡神。
综上所述,琉球的日本宗教主要为日本佛教与神道教,日本佛教则主要为临济宗与真言宗两大教派。
大部分琉球佛教寺庙都分属于这两种教派,琉球第一大寺、临济宗的圆觉寺为第二尚氏王朝的祖庙,供奉琉球历代国王牌位,每逢重要节日进行祭祀仪式。
而在神道教方面,前期主要以“神佛习合”的形式传播,建立起许多神宫寺。
琉球王国中后期,琉球为加强与中国的朝贡贸易,在萨摩藩的授意下神道教又有与儒教融合的“神儒习合”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琉球王国时期,佛教、神道教的僧侣们不仅从事宗教事务,还参与琉球政治,作为出使萨摩、幕府的使者活跃于琉球王国时期的政坛。
尽管日本宗教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琉球王国的历史上,其宗教还是以本土的民间信仰为主。
特别是国教琉球女神信仰及其神女体系,对于维护琉球王权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琉球御岳信仰与琉球祖灵信仰等传统信仰则牢牢支撑着琉球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运转。
二、日本宗教与久米村年节祭祀
日本宗教对久米村的影响与琉球类似,因为历史因素,不如琉球民间信仰来得深远,在宗教方面主要有日本佛教,日本神道次之。
在这一大背景下,王国时期前期日本宗教对久米村人的影响也是基于“神佛习合”这一观念的、来自日本神道与日本佛教的复合影响。
久米村清泰寺成为圆觉寺末寺的事件便是受到日本神道与佛教的影响,在“神佛习合”的模式下成为了附属在神社(圆觉寺)的寺庙,即所谓的神宫寺。
另一方面,琉球王国中前期,参与政治的日本佛教、神道教僧侣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的久米村籍官员则在政治方面多有冲突。
而在琉球王国中后期,即十七世纪萨摩藩入侵后,这种冲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求从中琉朝贡贸易中获利。
萨摩藩支持琉球王国继续维持中国属国的身份,因此开始全力推崇儒家思想。
根据这一变化,在琉球出现了神道教与儒家思想融合的“神儒习合”思潮。
《球阳》中的《始赐大日寺于赖庆座主》条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名为赖庆座主的僧侣在日本学道,精通“密法之奥旨”、“两部之深源”,又学习“儒道之书籍”,通晓“义理之精微”,昭显这一时期佛教、神道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因其学识渊博,尚质王命令赖庆座主到王府为自己解读儒家典籍,说明当时僧侣对于政治确实有所参与。
另外,赖庆座主讲道的东寿寺位于唐荣(久米村),说明佛教与神道教借助神儒习合的思潮,也在久米村有所传播。
始祖先灵魂归来后与家人共同生活四天,最后一天结束祭祀仪式后将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盂兰盆节经由琉球传入久米村后,同样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是迎接祖先的御迎,从阴历七月十三到十五的三天迎接祖灵。
在七月十三,人们从早上开始清点灵前供奉的甘蔗等,家主和长子负责清扫神位,其他儿子则分担插花、清扫香炉、杯台灯等诸多任务。
女性们听从主妇的指示准备供品以及接下来三天的用品。到了傍晚,家中的男性带着线香扫墓。
为了给祖先引路,他们返程时不绕远路径直回家。
一到家,就在门口左右点上火把,全家出动烧香在门口叩拜,然后把香移到祖灵前的香炉上再次叩拜,迎接祖先的仪式到这里就结束了。
祭祀的供品则是晚餐的菜肴,有猪肉杂烩、拌菜,还有酒、茶、烛、香。
七月十四日人们全天食用斋菜。十五日是送走祖先的(ウークイ),早餐与午餐有一种甜酒、冷素面、田芋、芋头做的料理等等;
晚上晚餐除了荔枝汁外,还将炒牛蒡作为供品,用中国样式的大盘子盛上年糕装饰在左右两侧。
这一天,前来上香的客人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过了十二点,等到全家齐聚的时候,作为主祭人的一家之主献上酒,点上香,焚烧纸钱。
然后全员拿着香一同出门,前往就近的十字路口,对着墓地所在的方向敬香,十五日的祭祀仪式到此结束。
十六日清晨的扫墓仪式结束后,整个盂兰盆节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