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禄三星(福禄寿三星)
福禄寿三星,是我国民间深受世人崇拜的吉祥神组合之一。每逢年节或喜庆场合,他们的身影便会频频出现。
自古至今,在剪纸、刺绣、年画等民间艺术作品中,福禄寿三星一直都是人们乐于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些作品里面,福星手拿一个“福”字,禄星捧着金元宝,寿星则托着寿桃,柱着拐杖。
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星辰的崇拜。
在古人的心目中,浩渺无际的星空是众神的居所,每一颗星都是一位星辰之神。星辰之神虽然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却被认为是地上万物的主宰。
最初,人们把天上的星辰想象成恐怖的怪兽模样。后来,随着道教的兴起,他们也被晋升官职,统称为星官。在古时,人们将木星称为岁星。古人观察发现,在木星活动的12年周期当中,气候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气候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因此在《史记》《汉书》等古代典籍里面,明确记载岁星是主管农业的星官。
从《史记·天官书》的记载来看,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现期,已经开始专门建造庙宇来供奉岁星。在紫禁城的先农坛旁边,就有一座祭祀岁星的大殿。每到金秋时节,皇帝就会率领文武百官在此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岁星赐福天下,保佑五谷丰登。
民以食为天,丰收当然是福。因此,岁星后来被赐予“福星”的称号应该是实至名归。福的含义十分广泛,包含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理想。
禄星,顾名思义,就是主管功名利禄的星官。
古代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士子一旦通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做官发财。禄,即官吏的俸禄。高官厚禄是士子一心向往的,于是便产生了禄神崇拜。
禄星和福星一样,也是由一颗星辰演化而来的。它位于北斗七星的正前方,总与北斗七星相伴升起。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北斗七星正前方的六颗星统称“文昌宫”,最末一颗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禄星开始走红。科举考试使平民有机会靠读书做官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条小路却太过狭窄和艰难。求之不得,自然会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文昌宫里的那颗禄星就显得特别耀眼。
禄星,从一颗普通星辰演化为读书人顶礼膜拜的科举考试之神,又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吉祥神灵中一位不可缺少的灿烂“明星”。
寿星,也是一个星宿,又称“老人星”或“南极老人星”
现在所见寿星老人的形象,总是一身平民的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
据史料记载,秦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都城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南极老人星。但供奉的理由,却与今天大不相同。那时候的人们认为,见到寿星则天下太平,见不到寿星则预示着会有战乱发生。早期的星象著作也提到,如果老人星颜色极为暗淡,甚至完全看不见,就会发生战乱。
东汉时期,汉明帝曾主持过一次祭祀寿星的仪式。他亲自奉上贡品,宣读祭文。同时,他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汉明帝还向在座的老人赐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这件盛事,后来被记录在《汉书》里面。
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发生了变化,由象征权力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杖,其政治教化功能也逐渐减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因此桃木手杖变成了寿星手中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时取消了自秦、汉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的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融入民间,成为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灵之一。
后来,受道教养生观念的影响寿星的形象也发生了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寿星的大脑门儿与古代养生术所倡导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是高高隆起的,寿桃的形象也与此相近。这些长寿意象的融合与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的形象,迎合了世人“三星高照”的心愿。虽然后来他们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神威,却因此走进千家万户,受到万千百姓的祭拜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