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是什么年(美苏在1900和1930年代)

上文“美国的1904到1991:从经济第一到军事第一再到世界超霸”,我们谈到了从经济第一到军事第一再到霸权横行的历程,也就是从区域大国区域霸权到世界强国世界霸权的历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键经验:经济发展好,问题多也不怕;经济发展不好、不平衡的话,问题会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严重问题。

美苏面对国内问题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

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在逐步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三件大事儿,而这三件大事儿的基础就是在“复杂的被周边敌视”状态下,苏联该如何尽快发展、壮大的问题。苏联采用的方式是以个人迷信为核心,打造高度集体化权威,集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国防。

这种方式符合俄罗斯民族的历史特点和民族性格,但是,在新的世纪里,这种发展模式因为过于集中化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受到后世许多人的批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迅速强大。因此,这种行为模式如果作为应对紧急状态的下是可以被历史认可的。

当时的苏联几乎受到世界列强的敌视,而且当时的社会完全是一种丛林世界。现在你可以用现代理念去批评那个时代的人,但身处在“丛林世界”里的国家“生存下去”是最关键的问题。苏联的问题在于,斯大林去世后,仍然采用的是该模式,而且问题更多。“时移世易”改革应该是动态的改革,而不是在一个范围内上下浮动。

在这一过程中,典型的悲剧事件“乌克兰大饥荒”(1932—1933年)爆发,而这一年正是农业集体化运动蓬勃发展时期。各种问题(例如掩盖、拖延问题;腐败问题;官僚问题等)使得这一饥荒问题日益严重。

可以说,苏联的经济“一头轻一头重”问题过于严重,虽然快速提高了实力,但基础并不牢靠,发展不平衡,也因为“联盟”(苏联内部、苏联与其他盟国)内部的“单方面供给”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华约”集团在1950年代逐渐形成过程中,苏联对其他成员就属于单方面控制和供给。没有像“北约”那样内部成员间有互相促进作用。

美国如何应对国内问题

美国自“南北战争”后,其国内经济发展比较顺畅。到了189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其国内问题也特别多,“垄断问题”“游行工人运动问题”“长期的种族歧视问题”“男女平等问题”“退伍军人游行问题”等都乱七八糟的事情,比今天要严重得多得多。

问题是,美国为何挺住了?这就在于美国的资本家非常善于“妥协”,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总体稳定”,什么时候妥协、什么时候让渡权利拿捏得很准。更关键的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好,大部分人都有发展的希望、奋进的希望,你退一步大家就开始满足了。因此,这就说明一个关键问题:什么时候最适合改革?经济发展好的时候。

经济发展好的时候,解决国内问题就相对容易。经济发展不好了,你再去解决问题其实就比较难了。因为,只要改变政策,就会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受到损失。那么,他们就会反对这种改变。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个人(乃至集团)的影响力阻挠改革。

面对内部问题,美国和苏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苏联采取的策略是“极限施压”国内各个政治势力,甚至采用“大清洗”这种方式谋求“一个绝对声音”现象。

美国则不同,因为美国的政治派别、宗教势力、总统和州长权限、三权分立等诸多原因,美国的总统乃至某个集团,很难取得绝对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说话的人就很多、观点就很多,美国统治精英则通过“扒粪运动”对国内最主要的问题“企业垄断”问题进行打击。一方面保证了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一方面催动了“自由竞争”继续存在。

在1890年代到1920年代,美国诸多总统中,其最成功的人当属被雕刻在国会山上的总统雕像西奥多·罗斯福(1901年9月14日—1909年3月4日)。

美国的“进步主义”的“进步”在何处

18世纪后期到1920年代,有理性的美国精英面对国内的政治腐败、垄断、贫富差距等问题,特别是其国内的各种游行反抗非常多,内耗问题比较严重。那么,未来美国将如何再发展,便成为美国精英阶层的思考重点。

这时,进步主义成为一种盛行的社会哲学,而西奥多·罗斯福就是这一运动的典型代表。

“进步主义”的“进步”主要是讲对待国内,反对任何激进的改革或革命,主要是追求资本家间的平等竞争,其国内主要是进行经济“妥协”,阻力就是各种大公司、大企业。

它明里暗里地支持以“言论自由”为目的进行各种“扒粪运动”,用新闻言论逼迫垄断企业、反对自己政治主张的势力就范。用以实现进步主义者眼中的平等、公正,逼迫大部分美国精英阶层让渡部分权力给普通民众,以让民众们为“美国的整体利益”而战。

通过媒体扒各个企业的“黑历史”,让民众意志、选票压力逼迫所在政党妥协,妥协之后带领大众向垄断企业发动冲击,迫使垄断企业更温柔的行事甚至分解它们。这样做确实让美国的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活跃度增强,也舒缓了当时的一些社会公平问题。同时,也让美国的政治制度设计看上去变得更合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进步主义”属于温和的做派。但其实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侵略性的本质,特别是在对外问题上,奠定了直到今天我们的感觉——对国内民众百般讨好,对外部那是秋风扫落叶般的无情。

罗斯福在对外关系上最著名的政策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carrot and stick)。这一政策,有人说是出于1901年。那年,罗斯福在发表演讲时曾说过一句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这被认为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起源。当然,也有人说是来自于西方的民谚:要使驴子前进,就在它前面放一个胡萝卜同时用一根棒子在后面赶它。

打败西班牙之后的各个殖民强国,说实话以美国当时的军事实力是无法与英德苏法抗衡的。所以,在殖民入侵上,胡萝卜就成为最公开使用的招数。

胡萝卜的最大代表行为就是“跨国公司投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跨国公司其实是一种软性经济殖民。一方面为了给国内产品寻找出路,一方面为经济殖民的崛起提供垄断利益。

虽然,“跨国公司”在美国国内渐渐老实,但在国外,它们却以“国中之国”的“治外法权”,让他国人民受到更残酷对待。特别是拉美国家。

直到今天拉美国家中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加勒比海各国都没有摆脱这种“软性殖民”的恶果,充当着美国的“原材料”“水果”批发市场,每个国家负责向美国输出水果、蔗糖等。

因为早在百年前,作为原材料供应基地、跨国公司的乐园,某个国家只被限定在某几种水果或某种农产品的种植基地,从生到死那个国家的人只会干这些。

“原材料”“初级产品”是赚不到利润的,再加上美国扶植各国的某个家族、某个势力作为统治上层赚取大部分利润,造成大部分人学历低甚至文盲,国家根本无从发展。这就是拉美许多国家守着水果、农产品却没有粮食保障的原因。因为,各个“代工”之间可以通过“交换”取得所需,但“交换”能否完成要看“老大”国家的态度。

与其说,这是胡萝卜还不如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毒药。在美国庞大需求下,拉美特别是加勒比海诸国的单一化经济二百年来(甚至西班牙统治时期的五百年来)都是如此,这个问题就极为严重了。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心理崇美因素造成,问题非常难以解决。虽然,许多人都知道这样做不好,但难以改变。

有了胡萝卜,那么大棒就不用说了,看看当今世界就知道“大棒”是什么了。轻者制裁他国,重责武力推翻他国政权。

总结陈词:美国很幸运

如果说美国的“进步主义时代”只有我说的上面诸多内容的话,其实算不上什么“进步”。但美国很幸运。在经济获得高度发展过程中,赶上了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德国和美国异军突起,打破了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中英国一股独大的现象,虽然总体科技英国仍然是第一,但是与德国、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20世纪后的世界竞争将是科技的竞争。

限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我将以专文的形式详细说明这一问题。下文再聊!

美国的1904到1991:从经济第一到军事第一再到世界超霸

李鸿章何以获高评价?以2003年某电视剧为例,谈艺术的善恶观

大明于谦的感情世界:一生所期与你偕老,镍婚之年家书停寄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坐古谈今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