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名字(素喜法师)

2006年3月8日,素喜法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逝世,整个寺庙都沉寂在一片哀伤之中。3月15日,嵩山外的一条河流两岸,竖起了数不清的挽幛,连绵不绝直至300米开外。凌晨五点多,山上的雾气还没散去,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的数万人,已经上山开始诵经哀悼素喜法师,诵经声环绕了整个少林寺,场面可谓盛大。

素喜法师悼念会现场

从3月8日开始,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差不多接待了数十万来给素喜法师悼念的人,宾馆的房间已是供不应求。正式送别素喜法师的灵柩时,附近村庄的民众们都自发站立在道路两旁,安安静静地陪着素喜法师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素喜法师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不远万里前来悼念呢?

父母双亡身世凄惨,最终选择遁入空门

素喜法师,原名耿栓柱,河南登封市人。耿栓柱1924年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独子。耿栓柱的家庭十分贫困,命运也特别凄惨。幼时,耿母突然患上了重病,家里实在没有钱给耿母治病,最后耿母在风雨飘摇的小破屋中结束了一生。

素喜法师

其实那时候耿栓柱都还没什么记忆,也没什么多余的体会。直到渐渐大了,才察觉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才知道自己永远地失去了母亲,再也不能体会到春风细雨般的绵绵母爱。

虽然失去了母亲,但耿栓柱还有父亲在,他认为自己和父亲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摆脱现在这样悲惨的生活。耿栓柱一直对未来抱有期待,将一切都规划得好好的。

可是天不遂人愿,耿拴住11岁时,陪伴他多年的父亲也患上了重病,两人这些年已是活得很是勉强,家中并没有落下什么积蓄,最后耿父也只能含恨离世,留下年幼的耿栓柱孤零零地在世上漂泊。

民国时期的农民

耿栓柱没什么亲戚帮衬,又失去了双亲,一个人生活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半大的孩子找工作没人要,只能在家里种田维持生活。可田里的担子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很重,何况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耿栓柱在田里忙忙碌碌了一年,却没有什么收成,时常挨饿。

经历了悲剧的这十几年,耿栓柱思想已经非常成熟,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开。他觉得既然自己现在是个孤家寡人,已经读不起书改变命运了。但是可以种田维持生活,可难道未来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的生活吗?耿栓柱是不愿意的,他知道这种生活确实挺痛苦的。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梦,想要锄强扶弱惩奸除恶,耿拴住也不例外。

少林寺

耿栓柱也明白他不过是个孩子,不想被别人欺负就要自己强大起来。于是耿栓柱把目光放到了县里的少林寺,他认为出家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最后12岁的耿栓柱毅然踏上了嵩山少林寺,选择遁入空门拜在贞绪禅师的座下,开始学习武术和佛法。师傅给耿栓柱重新取了一个名字:素喜,让他此后忘却俗世姓名和过往烦恼,希望他永远保持纯真的欢喜。

素喜法师悟性极高,未满20岁佛法大成

虽然素喜法师在进入少林寺之前,并没有机会读书学习。但素喜法师的学习天赋很高,进入寺庙以后就开始崭露头角。不管是武术拳脚还是佛学知识,素喜法师都领悟得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赶上了寺里一大半的人。素喜法师的极高领悟能力,受到了贞绪禅师的大力表扬,而素喜法师也成了很多人学习的榜样,被少林寺很多师兄弟都认识和喜爱。

贞绪禅师

在那个时候僧侣都有外出游历学习的传统,素喜法师在少林寺待了几年以后,很多的东西都已经学习完了,如果不离开寺庙见见万千世界,就很难再有所长进。贞绪禅师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素喜法师在近一年的时间中,能够看到成长的痕迹很浅,明显是处于瓶颈期。

于是素喜法师被安排去了陕西省的西安大兴善寺,去到心道法师门下进修学习。得幸被心道法师授予“三坛大戒”,素喜法师很是刻苦,日夜不断地学习和理解心道法师讲授的知识,不到20岁素喜法师就佛法大成,修行一途顺利功德圆满。

素喜法师一直秉持初心,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来处。1945年,21岁的素喜法师选择离开西安,回到了登封市的嵩山少林寺。

这几年的修行经历,素喜法师和同龄人比起来,要更加沉稳显眼。素喜法师哪怕去大兴善寺修行,也没忘记继续修炼武学功夫,几年下来都在不断精进,加上又学习了大兴善寺的武学功夫,拳脚功夫十分了得。比如日练功、地躺拳、象形拳等,造诣那是登峰造极。少林寺很多师兄弟都很佩服他,经常和他交流切磋,往往都是素喜法师获胜,一直风头无两。

少林寺外的一些武学爱好者,渐渐知道了他的名头,也时常过来学习和交流,而素喜法师扎实的功底和高深的功夫,也让武学爱好者为之钦佩,称呼21岁的素喜法师为“少林拳王”,时间越长。这个称呼也被更多来少林寺的人知道,名声也就传了出去。但素喜法师从来不骄傲,总是一副淡然的样子,这也让很多人对他非常地尊敬。

贞绪禅师

素喜法师虽然佛法已经大成,但回到少林寺的他,依旧跟随在师傅贞绪禅师的门下继续学习佛法,经历时间沉淀的贞绪禅师,也给素喜法师带来了很多的帮助,给在路上的素喜法师指明了方向。因而素喜法师的佛法焕然一新,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少年成名的素喜法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爱戴,很多人都十分崇拜他,甚至不远万里也要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访,希望素喜法师能够为他们指点迷津,获得新的生机。

素喜法师从来都是谦虚的态度,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道路,要永不停歇地走在路上,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落后于历史的滚轮,然后湮灭于漫漫的千丈红尘。21岁回到少林寺的素喜法师,又在这里度过了10年的时光,也在缓慢地进步着。直到他32岁时,北京佛学院成立了,贞绪禅师便安排他前往北京进修学习,能够在佛学一途上迈进一大步。

素喜法师心情却依旧如刚来少林寺一般,也正好如那句“君子淡泊如水”所说,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很轻,大家在素喜法师那里看不到着急的情况,他永远都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直到出发的前一天,素喜法师依旧保持去砍柴的习惯。甚至在师傅问他:“素喜,你为何不去收拾行囊?”

素喜法师却反问道:“师傅,有什么东西要收拾呢?不就是带上衣服和被子就好了吗?”这样纯朴可爱的素喜法师,如何能不受到众人的爱戴呢?

北京佛学院

后来素喜法师离开了少林寺,坐上火车去了北京佛学院学习。这里还有一件趣事,素喜法师到了北京,坐在开往学校的车上时,有两人在车上吵了起来,眼见两人声音越来越大,隐隐有了要动手的态势,素喜法师赶紧上前拦住两人,劝慰道:“两位施主,别再动怒,要不你们冲我来。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和气生财,以和为贵才对。”

两个吵架的人看向素喜法师,而后相视一笑停了下来。可见素喜法师的功力深厚,几句话就成功化解一场矛盾,安抚了两个人。素喜法师来到了佛学院学习,开始接触研究《法华经》,这让素喜法师再次突破了佛学进步路上的屏障,对佛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素喜法师还结识了一位老和尚,经常和老和尚一起研究佛学知识,挑灯探讨各自的想法,对于佛学的领悟也变得更加深刻和多元。在佛学院上学的素喜法师,依旧遵循在少林寺的行事准则,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事情。素喜法师会在干旱的时候,帮忙给树苗和盆栽浇水;会在下雪的时候,帮忙铲走路面的积雪;会在暴雨的时候,帮忙疏通排水的管道。

总之不管是和他有关或者无关的事情,只要素喜法师看到他都会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做好,就像在少林寺的时候一样,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合力做事。

2年后,素喜法师从北京佛学院学成毕业,又回到了少林寺。素喜法师将自己在佛学院学习到的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寺庙的师兄弟们,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素喜法师带着在佛学院精进后的武艺,还担任了嵩山少林的武术教头,把自己这一身的功夫,都无偿地教授给在寺庙学习的僧人弟子们,希望他们能够最大程度地把功夫学习并传承下去。

素喜法师在这段日子中十分繁忙,每天都在给僧人弟子上课,不是佛学课程就是功夫课,忙得团团转。素喜法师经常要熬夜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内容,早上还要早起自己修行,一时间身体变得虚弱,被疾病缠身,但素喜法师依旧带病坚持教学,想要尽早把自己的一身本领都交给年轻的小辈们。

少林弟子们也十分感动他的付出,都学习得很用心吃苦,也希望能够早点成为素喜法师那样的人。因为佛学院和讲课的经历,素喜法师更加明白少林佛学和武学的重要性,此后毕生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少林文化。

传承弘扬少林文化,曾解救迷途的青少年

佛学院游学回来的素喜法师,带着弟子们修缮寺庙,保护佛像,整理少林寺的佛经和武学秘籍,将少林文化很好地保存和维护了下来,使得后人能够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物,也能了解到少林寺的历史,这种意义是十分重大和深远的。

素喜法师不光致力于传承弘扬少林文化,也致力于解救青少年的命运,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发展。素喜法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他深刻地明白青少年是未来,如果青少年不能有很好的归宿和前途,那么国家也不会有进步。

1978年以后,武侠小说的流行和电视剧的传播,社会上开始掀起到“去少林寺学功夫”的热潮。每天都有很多的少年人都慕名来到嵩山少林寺,想要求少林寺主持收下他们,让他们学习少林功夫,好在江湖中叱咤风云。

然而嵩山少林寺无法接纳这么多人不说,很多青少年的心智并不成熟,大都只是奔着学功夫的目的而来。但进入少林寺属于修行,本人必须深思熟虑,并知晓入寺将要经历的事情,有能力承担这种行为的后果,主持才有可能收入少林寺。

十几岁的孩子能知道些什么,又能承担什么责任呢?别看素喜法师是年幼进入的少林寺,但他的经历和身世并不一般,并且当时素喜法师没了亲人,一切事情本人可以做主能够承担后果。这些迷恋武侠的孩子们,显然不能和素喜法师放在一起比较。

少林寺的生活也是清苦的,养尊处优、没经历过苦日子的孩子们,显然待不下去,所以主持收下的人很少,但这些孩子们来少林寺就已经把后路都堵死了,如果方丈不收下他们,这些人就会留在这里,继续上山请求方丈收下他们,态度都很坚持。然而来的人员多身份杂,很容易出现问题,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挽救这些青少年的想法和未来,善良的素喜法师亲自写了一篇文章。素喜法师提出,会少林功夫的武师比比皆是,不一定非要来少林寺学习。他们大可以拜在那些武师名下,学习少林功夫,进少林寺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好,也不只是学习功夫,还要学习佛法、上山砍柴、浇水种菜。

少林寺的生活是很苦的,很大部分人都受不了,而且也并不是任何人来了,少林寺都会收下。希望大家认真想好未来的方向,再下决定。哪怕是年轻人,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好在素喜法师的一片谆谆教导之心没有白费,劝退了很大一部分想要来少林寺的人。当然依旧有人坚持要来少林寺,但至少问题少了许多。素喜法师平常也十分热心,会帮助一些来少林寺求助的孩子们。

只要素喜法师可以提供力量,他都会出面为孩子们解决问题,让他们前进的路多一些可能,少一些坎坷。素喜法师是淋过雨的人,自然想要给别人撑伞。

素喜法师63岁时,少林寺的主持行正和尚圆寂,他接过衣钵成了少林寺的下一任主持。此后的素喜法师,一直走在弘扬少林文化的路上,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参加社会救助工作,秉持师傅贞绪禅师第一次教他的“慈悲为怀”,把自己的善良和关爱,传播到了力所能及的地方。

74岁时,素喜法师将主持交给了释永信法师,自己一个人过起了安静的生活,继续在路上前行,一路向善。

2006年,82岁的素喜法师圆寂,等到素喜法师出殡时,万人前来少林寺惦念场面很是盛大。作为解放前最后一位出家的和尚,他的一生都为少林寺而活,为少林寺的发展殚精竭虑,虽然素喜法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不灭,永存心。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留名青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