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旁(隹字家族)
学汉字,一定要知道这点:
汉字本就是一家一家的。表面上汉字是一个一个的,但每个字与字之间其实都有紧密的联系,只是今天的我们很少去发现汉字的这一特点,对汉字的了解也就多数都是浮于表面了。
建立汉字家族的概念,以汉字本身的字理为基础来学习汉字,才能真正把握汉字的本质。
今天,我们要开始进入断尾小鸟们的家族了,即“隹字家族”。“隹”字我们在《文部》中讲过,它就像 一只小麻雀的样子。
“隹”在古文字中,甲骨文、金文、小篆都很像一只小鸟,有鸟的头部、身体、翅膀和爪子。
隶书时字形变化比较大,也称为“隶变”。“隹”字是由原来一只小鸟的样子逐渐变成了笔画,一撇一点是鸟的头部,一竖是鸟的身体和爪子,四横一竖则是鸟的翅膀和身形轮廓。
这一字形特别容易和佳人的“佳”或居住的“住”混淆,遇到时要注意。
“隹”字是一只小鸟的形象,它读音为 “zhuī”,是模仿小鸟儿鸣叫的声音,如麻雀的叫声。用它再造的字仍旧有表示读音和表示意义两个部分,同时与“鸟”字经常混用。
比方说公鸡的“鸡”,现在人们多用鸟字旁,而原本隹字旁的“雞”则被作为繁体或异体字。
同一个字,人们有时写鸟字表意,有时则写隹字表意,因为二者都是指鸟,仅仅是大小有别,长时间的使用中人们对这种区别逐渐淡化了,也就混淆使用了。
接下来看看用“隹”再造的字。
今日汉字主角:椎、锥、骓
“椎”“锥”“骓”三个字都念“zhuī”。
“椎”为木字旁,是一种木制的工具。古时人们缝制兽皮或棕皮时,往往需要用一个有尖的器物来扎孔,这就是椎子。
原始时期还没有金属,人们就是用一个硬木把它磨成尖,用于扎孔,所以是一个木字旁。
右边为什么用了 “隹”字?原来人们发现小鸟的嘴巴是尖尖的,人们把椎子抓在手中就好像攥着一只小鸟仅仅露出头来,好似用小鸟尖尖的嘴来扎孔一般。
椎子也正是一头尖一头大,便于攥在手中扎孔使用的一件木质器物。
“锥”由“椎”而来,是同一个物件的不同材质,指金属材质的椎子,金字旁(钅)很好 地说明了这一点。
今天人们在使用工具中一般写用“锥子”, 而木字旁的“椎”则多用于“脊椎”一词。
脊椎的“椎”和扎孔的“椎子”又有什么关系吗?牛、羊等动物的脊梁骨是一段一段的,且中间有孔,这一段段的骨头就成了天然的锥柄,人们在孔中插入坚硬的金属铁钎,就制成了锥子。
后来人们把这种便于制作锥子的“脊梁骨” 也称为“脊椎骨”,主要是因为它们有一段段中空的骨头,可做锥子。人们颈部类似这样的骨头就称为“颈椎”,脊梁的部分称为“脊椎”,腰部的称为“腰椎”。
“骓”字配有马字旁,指的是古代一种宝马——乌骓。
乌骓马通体黑色,是西汉时楚霸王项羽的坐骑,号称“天下第一骏马”,后来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乌骓亦忠于项羽而跳江。
《楚辞》写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种马为什么右边用了“隹”呢?它背长腰短,通体黑色,尤其脊椎处更是黑得发亮,且奔驰起来速度极快,如鸟飞驰,所以配以隹字表达快的意思,为“骓”。
又因其色纯黑而得名“乌骓”,但唯独马蹄白色,被誉为“踢雪乌骓”,是难得一见的宝马。
古代关于马的名字有很多,都配以马字旁,同时马的特性也多由右边表音部分的文字来体现。随后,我们讲到“马字家族”时再来一起认识。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欢迎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