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什么时候冬至(冬至在月头)
冬至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同时还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包括吃饺子,吃汤圆,酿米酒,甚至有些地区还会祭祖。另外,民间还有很多关于冬至的谚语,例如“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干寒冻死鬼”,意思是人们可以通过冬至是发生在月头还是月尾来判断这一天冷不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为什么人们会通过冬至是在月首或月尾来判断这一天的天气?
谚语中所指的月首和月尾,是按照一个月具体的时间来划分的。一般来说,一个月有三十或三十一天,将其平均分为三份,最开始的十天就是月首,也被称为“月头”,接下来的十天被称为月腰,最后的十天就是月尾。当然,这些谚语都是老一代人传下来的,它们所指的“月”肯定是农历的月份,而不是阳历的月份。
当然,如果是按照阳历来算的话,肯定就不存在月首月尾的说法,因为阳历中的冬至,一般都在12月23日左右,一直都是在月尾。反过来看农历,今年的冬至在十一月二十九,正好在月末,而去年的冬至是在十一月十八,在月腰。2020年的冬至正好在十一月初七,位于十一月的月头。
按照“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干寒冻死鬼”的说法,如果冬至发生在一个月的刚开始,那冬至这天的天气就会比较温暖,晚上睡觉就算盖被子也不会觉得冷,但是冬至如果是在月末的话,气温就会非常低,甚至会有冻死人的危险。另外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和前两句的意思也一样,意思是如果冬至是在月腰的话,天气也不会太冷,出门的时候没有戴帽子的必要。
根据这些谚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冬至是发生在月首或者月腰,那么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就不会太寒冷。但是如果冬至是发生在月末,那这一天的气温就会特别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冬”,在这一天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着凉。
这样的判断方法真的准确吗?
这些谚语都是前人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不过,这些谚语真的准确吗?仅仅是依靠冬至这天的时间,就可以分析出这一天到底是冷还是暖吗?以去年的情况为例,2021年的冬至正好发生在月腰,也就是说这一年的冬至是比较暖和的。但是,在同年月初,国家气候中心就发出通知,今年冬天的天气比以往都要寒冷,而且在本月中旬还会出现一些拉尼娜事件,将会有冷空气来袭,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会下降至零下十度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单单是依靠这些俗语来预测气候情况,肯定是不现实的。如今世界上已经研制出了一系列可以预测天气的设备,最起码可以准确的预测一天之内的天气,时间再长的话就有些不太现实了。而我们仅仅是通过一句俗语,一个简单的日期,就要判断冬至这天的天气到底冷不冷,确实有点过于夸张。
同时,最近几年由于环境破坏而导致的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有些情况根本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说,不管是在月首也好,还是在月末也罢,仅仅是依靠一个日期,就想判断这一天的气温,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且古人对气候的研究方法也不够严谨,可能也没有过多的观察,只是偶然间发现冬至在月初时,天气比较温暖,而在月末时,就比较寒冷,因此就直接做出了这样的论断。
另外,很多民间俗语是有地域性特征的,北方地区流行的俗语和南方地区流行的俗语肯定不同,但是现在想要弄清楚这些俗语的出处,也没那么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有很多的俗语放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了,慢慢的都在被人们淘汰。我们只需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足够了,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种所谓的“测量工具”。
今年冬天的天气也比较冷,而且今年的冬至也马上就要到来了,如果大家想要知道今年冬至的天气,最好还是提前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如果这一天的温度比较低的话,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御寒的衣服,防止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