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组合名字(三人结拜为兄弟)

毛主席是个平凡又伟大的人,他伟大是因为呕心沥血一生,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平凡是因为他始终把自己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放在一起。

毛主席在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新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他和他的革命伙伴一起,努力的想要为这个民族做出点成绩。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毛主席曾选择了参军,在军中,他曾有过两个结拜兄弟,但随着时局的变化,毛主席的这两个结拜兄弟,一个成了铁匠,一个则成了农民。

多年后再相见,只道人事沧桑。

湘江结义

1911年10月10日,一场志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兵变在武昌爆发,中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帝制,在这一天被打破。

中华民国的建立,让无数的青年人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当时还在湘乡驻省中学堂求学的毛泽东深受影响,于是便决定参军。

毛泽东收拾行囊来到了新军军营,但在报名时,却遇到了麻烦。

新军军营规定,必须有可靠的熟人做担保,才能加入军营。

毛泽东犯了难,他一个学生,到哪里去找什么担保人,就在毛泽东为难时,从军营里走出来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朱其升,是军营里的士兵,他刚结束完训练准备回宿舍,就听到军营门口传来的声音,朱其升原本是想去看热闹的,凑近一听才知道是有人想参军,却没人担保。

朱其升看毛泽东身形高大,说话也很斯文正派,便问毛泽东为什么想参军。毛泽东回答道:青年人就是要为了革命而尽力。

朱其升一听这话,顿时感觉这个年轻人不一般,于是他便主动提出为毛泽东来做担保人,谁知道报名处的士兵却说,一个担保人不行,最少需要两个。

朱其升对毛泽东说:你在这等我,我再去给你找个人。

没多久,朱其升就叫来自己的战友彭友胜回到了军营门口,一起来为毛泽东做担保。

彭友胜是副班长,虽然军职不算高,但有了朱其升和彭友胜做担保,毛泽东顺利的加入了新军,在登记手册上写下了“毛润之”这个名字。

加入新军后,毛泽东被分到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每个月会有7块钱的饷银。

巧的是,毛泽东和朱其升、彭友胜两人分到了同一个宿舍,两人比毛泽东年长几岁,对他照顾有加。

新兵参加训练时,朱其升和彭友胜在空闲时,总会跑过来指导毛泽东练枪,不厌其烦的帮毛泽东解决各种小问题。

朱其升、彭友胜和毛泽东完全不同,他们两人都是没读过书,为了讨口饭吃才来军营当兵,但毛泽东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是个正经的知识分子。

有时候在宿舍时,毛泽东经常会给大家讲四大名著里发生的故事,没几天时间,毛泽东就成了宿舍里的香饽饽。

因为是自己初到军营认识的人,毛泽东对朱其升和彭友胜也格外的不同,三个人经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毛泽东时常语出惊人,朱其升逐渐觉得这个年轻人和别人不一样。

朱其升和彭友胜对毛泽东照顾有加,有时候伙食好的时候,总是把碗里的肉留给毛泽东,天气冷了就多给毛泽东准备一件棉衣。

在相处中,毛泽东了解到了朱其升和彭友胜的身世,两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朱其升原本在铁匠铺打工,有时候连基本的一日三餐也满足不了,后来赶上了辛亥革命,为了生活,朱其升索性辞了工,来军营当兵。

彭友胜家里是农民,但那时候农民都是干着最累的活,却填不饱肚子,辛苦种的庄稼不是交了税就是给了地主,同样是为了生活,彭友胜决定参军。

参军之后,毛泽东和朱其升、彭友胜之间的友情越来越深,没事干的时候,毛泽东就教二人写字,还帮他们写家书。

三人逐渐成了至交,毛泽东也将朱其升和彭友胜看做自己的兄弟,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日常操练,三个人总是形影不离。

人生转折

毛泽东在加入新军半年之后,事态又发生了改变,被推翻的清政府不甘心就这么落败,打算让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来对抗革命军队。

双方征战多日,最后达成共识,只要袁世凯加入中华民国,便让他出任中华民国的第二任总统。

袁世凯上任之后,贼心不死,想方设法的削弱各省的兵力,湖南好不容易组建的新军,也得按例进行裁撤。

就这样,毛泽东才当了半年的兵,军队就解散了。军队解散之后,毛泽东决定回乡备考,继续自己的学业。

朱其升则准备回老家找份差事谋生,彭友胜还是想继续参军,于是便南下前往广州准备参军。

三人在一起简单的吃了顿饭,就此分道扬镳。

朱其升回乡以后,自己开了个铁匠铺,勉强能够养家糊口。彭友胜则参加了军队,后来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名军官。

多年以后,彭友胜成了国民党的少尉排长,而毛泽东当时正在广州鼓动农民运动,宣传革命。

彭友胜在报纸上看到毛泽东要来广州的消息,心里十分高兴,他还特意跑到讲习所去看望毛泽东。

两人再见面都十分感慨,彭友胜将自己这十多年的经历讲给毛泽东听,毛泽东在得知他的身份后,便真诚的向他发出邀请,想要他和自己一起搞革命。

彭友胜思虑再三,最后拒绝了毛泽东的邀请,他认为既然都是为了打倒军阀,那么在哪里都一样,而且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能做到排长的位置实在是不容易,如果他跟随毛泽东,没有文化基础,他担心自己走不长远。

毛泽东见他很是犹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对彭友胜说:我们现在要走的路,就是要唤起千百万工农民众,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争取国民革命早日成功。

两人聊了很久,之后毛泽东送别了彭友胜,两人也因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北伐战争之后,彭友胜升任为副连长,但他却越发感到后悔。

在国民党内部呆的时间越长,他就越后悔自己当初没有选择跟随毛泽东,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虚伪和冷漠,后来又辗转得知自己曾经的兄弟毛泽东,已经是共产党的领导人了。

为了国家大义,彭友胜留在了军队,参加了抗日战争,1940年之后,彭友胜的身体出现了毛病,便借此机会离开了军队,回到了老家。

自此,三个人再也没有聚在一起过,曾经志同道合的三个人,最终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其升才知道自己的兄弟,已经是国家主席了。

1951年,彭友胜和村里人闲聊天时,说自己曾和毛主席是战友,周围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每每都嘲笑他吹牛。

后来土改工作组在工作中,发现彭友胜家境贫穷,便将他归到了贫民这一组,还给他分了土地和牛。

彭友胜心里对国家十分感激,于是便向毛主席写了封信,他希望毛主席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原本彭友胜不抱有任何希望,可没想到,毛主席竟然真的给他回了信。

毛主席在信中建议他待在乡下,并叮嘱他如果在生活上遇到难处,可以拿着信去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

彭友胜收到回信之后,听取了毛主席的建议,专心在家里务农,后来家里实在是遇到了难处,彭友胜才拿着信去找了程星龄。

程星龄按照相关规定,每个月补贴给彭友胜30块钱,帮助他度过难关。

彭友胜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度过难关之后,他在家乡承包了大片的土地,种起了茶叶,每年丰收之后,他都会将最好的茶叶寄给毛主席。

苟富贵,莫相忘

毛主席的另一个兄弟朱其升,自从回老家之后,就一直忙于生计,再没有时间关心这些国家大事,他甚至不知道毛泽东就是毛润之,直到1952年,他在报纸上无意中看到了毛主席的照片。

他觉得报纸上的人非常眼熟,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竟然是自己曾经的兄弟,他拿着报纸不可思议的跑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家人。

家人得知之后却不相信朱其升的话,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朱其升便找村里的文化人,帮他写了一封信寄给毛主席。

信寄出之后,一直没有收到回信,朱其升也逐渐不抱希望了,没想到一个月后,朱其升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信封里还有200元。

朱其升收到回信之后,非常高兴,立即收拾东西准备去北京拜访毛主席。

来到中南海之后,朱其升被警卫员拦在了门外。

朱其升将信封递给警卫员,声称自己是来找毛主席的,警卫员拆开之后,发现纸张确实是中央人民政府所用的纸张,字迹确实是毛主席的。

警卫员虽然心里疑惑,但看到毛主席的亲笔书信,也只能将人领到了毛主席的住所,朱其升到了之后发现,毛主席早早的就在这里等他。

见到朱其升之后,毛主席立马大步向前握住了朱其升的手,亲切的叫他二哥。

这一声二哥,叫的朱其升热泪盈眶,他连忙说道:毛主席,我可算见到您了。

毛主席拉着朱其升坐下,笑着说:二哥,你还是叫我润之吧,四十几年没见,二哥身体还好吗?

时隔几十年没见,朱其升心里多少有点忐忑,毕竟现在身份大有不同了,但朱其升见毛主席这么关心自己,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他点点头说:好着呢,倒是您,日夜操劳,要注意身体。毛主席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连忙叫人给朱其升倒茶。

两人坐在办公室里聊了很久,其中还聊到彭友胜,回忆起当年的岁月,只觉得恍如隔世,毛主席还特意询问了朱其升的工作状况。

在得知他还是靠打铁度日之后,毛主席说道:大家都不容易,不过,你要相信国家,相信政府,我们现在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只要一心搞好建设,老百姓的日子,会好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朱其升觉得心里暖暖的:润之你说得对,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这都得感谢你呀!

毛主席谦逊的说,我们为革命牺牲了这么多人,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就是为了把老百姓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看着极具有魄力的毛主席,朱其升终于反应过来,自己当年觉得毛润之与众不同的原因。

为了招待朱其升,毛主席特意让厨房做了一桌湖南菜,还给他收拾了一间客房,让他在北京多住些时日。

由于毛主席事情繁多,便派警卫员带着朱其升到北京城里参观,空闲的时候,毛主席会主动拜访朱其升,听他讲基层百姓的生活情况。

通过朱其升,毛主席了解到了底层百姓的不易,他将这些牢牢记在心里,然后召开大会,详细的制定对农村改革的方针。

朱其升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才返回老家,离开之前,毛主席又特意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了500元交给朱其升。

朱其升怎么都不肯要,毛主席硬是塞到他手里,让他拿回家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朱其升十分感动,再三叮嘱毛主席要注意身体,随后才离开了中南海。

回到家乡之后,朱其升决定为自己的家乡也做点贡献,他拿着毛主席给他的钱,在老家开了个雨伞厂,将十里八乡的手工劳动者,都聚集在一起。

经过经营,雨伞厂的生意有了起色,他始终谨记毛主席的话,开办这个工厂也是为了帮助周围的老百姓,解决就业问题。

两年后,朱其升再次来到北京看望毛主席,他除了给毛主席带了很多家乡的特产,还把自己开办工厂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十分欣慰,鼓励他继续保持,将工厂做大。

三人虽然同是农村出身,但最后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毛主席不忘昔日友情,在风雨飘摇的革命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念寒尘缘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