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清明节(进入闰二月)

闰二月来了!今年清明不一般,遇到寒食节和上巳节,上坟祭祖的时候大不相同,到底什么时间去合适呢?

一、清明遇闰月

是否有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中气”有关,农历历法规定,农历12个月,每个月要有一个中气作为标志,才能成为独立的一个月。比如,正月必须要有中气雨水,二月要有中气春分。

什么是中气呢?

中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名词。二十四节气由十二节气(节)和十二中气(气)相间排列组成。没有闰月的年份,农历的每个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十二中气分别为: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2023年闰二月,是因为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农历月只有清明一个节气,没有中气,中气谷雨跑到下个去了。

为了确保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作为标志,就要闰一个月。因为今年这个闰月是排在了二月之后,所以叫做闰二月。

另外,古人把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称为“朔日”,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中间的十五或十六称为“望日”。

而今年清明节是在闰二月十五,是望日。古人认为日为阳、月为阴,望日是月圆之日,也就是这个月里阴郁气最强的日子。所以,老辈人说今年祭祖的日子、时间都要注意。

二、清明遇寒食

“春分自淮北,寒食过江南”,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等,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了。

寒食节日期,一种说法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一种说法是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在《夏小正》中记载:去冬至一百五日为寒食,乃因龙忌丹阳集会,龙星亢之位,春属东方,心为大火,惧火甚,故禁火。”

从记载中来看,寒食节的日期是在冬至后的105天。

寒食节起源于祭祀、远古改火旧习。所以,寒食节期间要禁火和只吃冷食。并且,节日当天有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娱乐活动。

翻看日历,我们可以查一下,从冬至开始数,数到105天,这天正好是清明节当天。也就是说,今年清明节和寒食节相遇了。

清明祭祀最重要的就是给祖先送纸钱、奉熟食祭洒等。因此,老辈人说,清明节遇上寒食禁火,按一些地区的说法当天不宜祭祖。

不过,今年有点难度啊,清明只放一天假,想提前就得请假了!

三、清明遇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相传是黄帝轩辕的诞辰。

其实,在古时候是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由于巳日多逢三月初三,所以,魏晋以后,上巳节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

我们知道立春是寅月(正月)的开端,惊蛰是卯月(二月)的开端,清明是辰月(三月)的开端,第一个巳日就是“上巳节”。

2023年清明节交节在丙辰月的癸巳日,这天正是辰月的第一个巳日,也就是“上巳”。因此,今年清明节和上巳节相遇了。

在《后汉书·礼仪志上》中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ji,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病),为大絜”。

祓除的意思就是去水边沐浴。古人认为,“上巳节”正处于季节交换的一段时间,阴气还没有完全褪去,人容易患病,去水边沐浴可以祛除病痛和灾祸,并祈求福祉降临,这天凡事要多注意。

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的清明节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的禁火、冷食等习俗,以及上巳节的“祓除畔浴”活动。

总之,今年清明节听身边的老辈人说,最好选在单日的上午以及晴朗之日,最好避开清明当天以及有阴郁之气的日子和时间去祭祖。

当然,这种说法毕竟是按老辈人的观点来的,可能会有些片面。毕竟,清明自古就是祭祀的大日子,应该是百无禁忌的。

最近网络上流转了一句话,说“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临上门。”,让很多人很反感。有网友表示,即便有这种说法,最好也不要说,这会让售卖祭品纸钱的摊贩的生意只“火”一天,影响了生意。

还有的网友说,为什么不说“闰月清明去上坟,金银财宝装满盆。”那么整个闰二月,售卖祭品纸钱的摊贩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更能带动消费,岂不是更好?

对于“有闰二月不上坟”的说法,荆门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王君表示:“这种说法有在湖北出现,主要是提醒我们要提前去祭扫祖先,表示孝心,不要拖沓到闰二月才去。”

其实,即便是有些地区有这样说法,也不代表全国,清明祭祀是传统节日,没有必要去畏首畏尾,就像烧香拜佛一样,完全看自己的想法,并不非得这样和那样的。

只要心里有祖先,心存一颗感恩的心,何时上坟祭祖都是没问题的!大家认为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三农科普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