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25日(百年风华)
赤胆忠心 殊死较量
一切时间的书写,在回眸之时都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支队伍的成长,在诞生之始就担起神圣光荣的使命。
从坚固的“红色堡垒”中央特科到闽西政治保卫处,人民公安脱胎于人民军队,伴随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的产生而产生,作为一支特殊的革命力量生根、发芽、壮大。
一种忠诚,如炽烈燃烧的熔炉般,锻造钢铁、熔铸信仰——
从冒死通报叛徒信息,力挽狂澜、化险为夷的钱壮飞,到深耕情报工作、出奇制胜的布鲁、焦万海;从南征北战、英勇献身的彭干臣,到屡建奇功、护卫和平的土家族英雄朱寄云……公安英雄以忠诚和热血,滋润红旗之艳,灌溉胜利之花。
一份见证,如峥嵘岁月的车辙般,镌刻芳华、烙印记忆——
从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干部特有的“绿领章”制服,到我党晋察冀边区情报战线领导人缀满补丁的马褡子;从藏着地下党组织秘密的小辞典,到写满敌特匪患情况的统计表……公安历史文物无声胜有声,成为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
驱散战争的硝烟,人民公安穿过烽火一路走来,足音铿锵。每一份舍生忘死、义无反顾,都是人民公安听从召唤、使命如山的无悔忠诚,都是毅然决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都是感天动地、鼓舞激励的昭示启迪!
回望历史,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捍卫国家政权、维护安全稳定,有赖于一支坚不可摧的人民公安队伍;护航伟大事业、守望美好生活,必须推动人民公安跨越前进、高质量发展。
牺牲,不容辜负;忠诚,一脉相承。
从烽火中走来,人民公安闯关夺隘、前行不辍,坚定从容、走向辉煌!(作者:丁可宁)
苏区有名的神秘“绿领章”
位于江西瑞金的全国公安民警教育基地、国家政治保卫局旧址史料陈列馆内,陈列着一套外观和普通的红军服没有任何差别,但领章和帽徽都是绿色的制服。这就是苏区时期赫赫有名的神秘“绿领章部队”—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干部特有的绿领章制服。我每次看到它,都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这就是人民公安制服的雏形,见证了人民公安的起源。
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了第一次执委会,决定在共和国行政机关—人民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中设立以铲除特务、搜集情报、肃清匪患、保卫首长等特殊工作为己任的新组织“国家政治保卫局”,也就是最早的人民公安机关。为了跟红军战士有所区别,保卫局工作人员的制服采用特殊的符号和标志,他们戴绿色领章,胸前戴一枚刻有“KBU”三个俄文字母的锡铁皮胸徽。
“绿领章部队”威名显赫,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央苏区的一次战役中,红军大部队被国民党冲散,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被敌人紧追不舍。千钧一发之际,龙飞虎、黄赤波等“绿领章”战士飞身赶到,他们一边向敌人射击,一边并排紧挟着彭德怀往前跑,在其他几位“绿领章”战士的拼死护卫下,彭德怀才脱离危险。1933年6月,“绿领章部队”彻底查清了“红霸天”陈景魁和黄柏区土豪劣绅勾结、杀害当地村民、鱼肉乡亲的案件。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我们一定会传承“绿领章部队”的忠诚本色,用红色精神淬炼优良作风,全力打造一支讲党性、讲政治、讲忠诚的红心警队。
讲述:刘敏(江西省瑞金市公安局日东派出所所长)整理:曾芳洲
小辞典里的“红色名单”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有一本《王云五小辞典》。这本小辞典里,保存了中共上海市警察系统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地下“警委”)领导下的472名地下党员的“档案”。现在,这本小辞典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地下“警委”是我党在上海地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31年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建立第一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开始,到上海解放前夕,地下“警委”在上海警察系统中发展到20个支部、近500名党员,先后开展罢岗、反“甄审”等各种形式的斗争。上海解放前夕,在地下“警委”书记邵健的带领下,地下党员成功保护了关押在狱中的50名革命人士的生命安全,完整地保管了警察局的武器弹药、文书档案和各类物资,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
白色恐怖之下,地下“警委”实行单线领导,党员之间不发生横向关系,党组织不仅不可能建立党员的个人档案,就连一本简单的党员花名册也不允许编写。
作为地下“警委”书记的邵健,怎么能够记住几百名党员的姓名和其他基本情况呢?他苦思冥想,巧妙地运用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中文字形编成密码、代号,将472名中共地下党员的警号、入党年月、分布单位等具体情况隐注在一本《王云五小辞典》内。一本普通的辞典,既不会引人注意,敌人也很难破译。邵健把这本小辞典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上海解放后,邵健立即把它“译”成党员名册及基本情况表,及时把所有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解放后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党委,使一些优秀的地下党员被迅速选拔任命为市局有关处和分局的领导干部,他们在建设新上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隐秘而伟大,邵健和中共上海地下“警委”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忠诚与热血,迎来上海解放的黎明曙光。
讲述:马骏(上海公安博物馆展陈部副主任)整理:吴艺
一挂马褡子的故事
我一直参与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旧址的管理工作。我们旧址收藏有一挂马褡子,是原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许建国曾经用过的。
许建国,原名杜理卿,1903年生于湖北黄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八军团、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分局局长。他参加长征到达延安后,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副处长。
1939年2月,中共中央成立社会部,下设干部部、战区部、情报部、地方部,杜理卿任战区部部长。1939年3月,中社部派杜理卿率领苏毅然等13名干部从延安出发前往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城南庄。在这里,杜理卿改名为许建国,意为“许身建设国家”。1939年7月1日,经中央批准,中共北方分局社会部在阜平县史家寨村成立。由此,许建国在晋察冀边区运筹帷幄,指挥着隐蔽战线上的众多英雄豪杰与敌人斗智斗勇。
当时晋察冀边区的生活相当艰苦,日军对边区党政军机关时常进行扫荡、围剿。边区机关不停地转移,转移时就用马车、小推车等运送文件资料、生活用品等。1940年的一天,许建国到城南庄开会,聂荣臻看到许建国后就说,部队刚打了胜仗,缴获了不少鬼子的物资,我也给你挑了一件。什么东西呢,就是这挂马褡子。别说,这马褡子真是实用,能装进去好多东西。同年12月,北方分局往平山县老坟沟转移时,许建国用的就是这挂马褡子。
从这以后,每次转移,这马褡子就派上了用场。抗战胜利,成立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后,许建国担任部长。1949年1月,许建国又带领队伍到天津接管警察局。这马褡子用破了,贴上补丁,缝了又缝,许建国一直舍不得扔掉。他把它看作是自己亲密的伙伴,有着太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用不上马褡子了,但每次走上新的岗位、辗转新地方,他都带着它。
这一挂马褡子,见证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奋斗的故事,见证了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
讲述:盖智勇(河北省平山县公安局民警)整理:张建林
手刻油印的教材《政治侦探须知》
在榆林市警察史馆,有一本1936年11月由西北政治保卫局编印的学习教材《政治侦探须知》,这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政治侦探须知》共12页,蜡刀刻的楷体字,详细记录了上世纪30年代政治侦探的原则、任务、路线和方法,讲授了化装术、谈话术、盯梢术、秘密交通和通讯等政治侦察技能。书中记载的内容就像一幕幕谍战剧,现在读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战争年代,中共政治保卫人员就是用这样的“法宝”与敌特人员斗智斗勇。
这本《政治侦探须知》的主人叫黄正明,1933年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西省延川县政治保卫局局长、子长县政治保卫局局长、神府特区政治保卫局局长。后参加陕甘宁边区保安处训练班,1946年分配到临县碛口检查站任站长,1947年因病回家养病。1982年8月逝世,终年78岁。
存史育警,启迪后人。《政治侦探须知》是研究延安时期公安保卫工作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侦查破案历史研究价值,更为后来榆林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今,榆林公安涌现出一大批刑侦专家、破案能手,并将破案技巧代代相传。被誉为“大漠神探”的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高智君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侦查破案必须在有限的细节中发现疑点和线索,只要锲而不舍找到破绽,就一定能还原真相,找到案件真凶。
在榆林,像高智君一样运用《政治侦探须知》进行逻辑推理破案的民警还有很多。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这是对忠诚警魂的最好诠释。
讲述:田建发(陕西省榆林市警察史馆负责人)整理:阮仕喜
一张泛黄的统计表
在我们州公安局陈列馆内,存放着一份藏品—《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所布置独山专区特务组织系统调查统计表》。由于年代久远,纸面已经泛黄,但工整的字迹,穿越时空界限,传递革命信仰。它详细记录了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组织主要成员、结构、分布等,是一件记录贵州解放历史的珍贵文物。
1949年底,国民党反动派特务组织分布在当时的独山专区各处,盘踞在深山里想颠覆新生的红色政权。铲除掉分布在专区各地的特务组织,当时的公安战士亲手绘制了这样一张统计表。
在随后的剿匪斗争中,解放军部队和公安战士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发扬不怕牺牲、英勇奋斗、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在各处战场上成功歼灭了土匪的主力,令土匪闻风丧胆。
据后来统计,在抓捕敌特和剿灭土匪过程中,我们州共有10余名公安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就有一级战斗英雄肖国宝、长顺县第一任公安局局长冯育民。
在歼灭“贵州人民反共自卫救国军”曹绍华匪部的战斗中,肖国宝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为部队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长顺县公安局首任局长冯育民在外执行任务时遭遇土匪伏击,他顽强抵抗直至壮烈牺牲,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公安战士在剿匪斗争中立下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黔南各族人民的心中。
这张泛黄的统计表,一直鼓励着我们党员民警,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坚持学习、坚持斗争。从表中密密麻麻的文字里不难看出,当时公安战士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和顽强作风,这也是我们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讲述:毛迅(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整理:周文学
钱壮飞:战斗在敌人“心脏”里
钱壮飞(1896-1935),男,汉族,浙江湖州人。1915年考入国立北京医科专门学校(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在北京京绥铁路局附属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隐蔽战线斗争的杰出代表。
1929年,钱壮飞受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派遣,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担任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他不断为党获取大量重要情报。经钱壮飞安排,李克农和胡底先后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三人组成特别党小组,直接归中央特科单线领导,他们在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形成一个红色的“铁三角”,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钱壮飞成为“龙潭三杰”的首要人物。
在钱壮飞的传奇生涯中,有一件为世人称颂的奇功。1931年4月25日晚,正独自值班的钱壮飞一连收到发自武汉的特急密电六封,是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千钧一发之际,他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党中央,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钱壮飞从龙潭虎穴撤出后,奉命进入中央苏区,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负责保卫和情报工作,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1935年4月牺牲于贵州金沙县。
彭干臣:革命政权下的第一位公安局长
彭干臣(1899-1935),男,汉族,安徽人。1899年出生于英山县(今属湖北省),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4年5月,彭干臣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留校担任教导一团连党代表,并随黄埔军校学生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1925年6月,中央派彭干臣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秋,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工作,为攻下武汉立下大功。
1927年3月,彭干臣受中央军委之命赴上海参加周恩来领导的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化名“何樾”,在南市区与王若飞一起负责指挥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彭干臣受党中央指示密赴南昌,协助周恩来同志筹划南昌起义,并担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兼卫戍司令,是我党革命政权下的第一位公安局长。
1932年春,彭干臣奉中央指示到闽浙赣苏区,先后任红十军参谋处长等职,参与指挥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协助方志敏率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巩固和扩大了苏区。1933年,任彭(湃)杨(殷)陆军学校校长。
1934年冬,彭干臣参加方志敏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于浙赣、皖赣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发动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根据地。1935年1月,彭干臣在上饶、德兴间怀玉山地区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5岁。
布鲁:延安的“福尔摩斯”
布鲁(1909-1972),男,汉族,原名卢茂焕,又名陈泊,广东乐会(今海南省琼海市)人。因破获大案,他被毛主席称赞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1926年,布鲁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作战勇敢,他被任命为琼崖工农红军副连长。1932年,他经香港前往厦门、上海,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上海码头工人总工会党的书记。
1936年夏,布鲁到西安,在我党领导的“红中社”(新华社前身)办事处工作。西安事变后,布鲁进入延安红军大学四大队学习。1937年夏,布鲁毕业后进入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先后担任侦察科长、情报科长、保卫部长。1938年,布鲁创办了延安保安处第一期侦察情报干部特训班。
1942年布鲁破获国民党军统“汉中训练班”大案,经边保与锄奸部门密切配合,共抓获已潜入边区的特务51人。这是抗战时期延安破获的最大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案件的破获在边区引起轰动,毛主席称赞布鲁是延安的“福尔摩斯”。
1943年初,布鲁被调到陕甘宁边区的绥德地区,先后担任地区保安处副处长、地委委员、保安处长。1946年,布鲁被派往东北,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社会部长兼省公安厅厅长。
1949年,布鲁随大军南下到江西,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厅厅长。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布鲁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兼市公安局局长。
1972年,布鲁因病去世。
焦万海:“英雄情报科长”
焦万海(1919-2003),男,汉族,陕西省宜君县人。193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赴陕甘宁边区参加革命。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万海长期从事公安、保卫和情报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关中分区新正县保安科文书、耀县保安科长、赤水县保安科长等职。作为边区最年轻的科长,焦万海常常只身深入敌占区,搜集各种情报,并购回党中央和八路军急需的药品、电台、枪弹以及生活日用品。习仲勋同志表扬他是“边区出色的青年干部”。
解放战争时期,焦万海历任陕甘宁边区关中情报科长、侦察科长、三原军管会治安处长、宝鸡专区公安处副处长等职。在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作为边区情报科长,焦万海在于桑同志的领导下,为党中央转战陕北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线索,对行军路线大有帮助。彭德怀同志称赞他:“焦万海是个英雄情报科长!”
西安解放后,党组织派焦万海火速赴宝鸡任公安局局长。紧接着,焦万海又接命令返回西安,带领30名青年保卫干部,去祁连山下接管玉门油矿,出任军代表、保卫处长。
新中国成立后,焦万海先后任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军管会军代表、玉门石油矿务局党委书记、湖北省“五七”油田会战指挥部办事组副组长、石油工业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等职,在我国石油工业战线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焦万海1984年离休,2003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朱寄云: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获得者
朱寄云(1916-1995),男,土家族,四川省黔江县人(今属重庆市)。1938年10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寄云1927年毕业于黔江县立初级中学校第一班,青年时代冒着生命危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由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10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朱寄云参加了陕西省安吴堡青训班,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朱寄云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后担任延安青年干部学校总务科指导员、人事股长,三边分区保安处侦察员、股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秘书,黄龙山区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基干大队政委,中共陕西省委社会部秘书兼警卫营教导员,军分区联络科长等职务。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攻克旬邑县城和职田、太峪、张洪等镇,关中保安分处派朱寄云等分处警卫队同志参加战斗。入城后,朱寄云和战友们对敌特务机关进行接管,先后抓获敌县长、中统译电员、党部书记长、特务、警察局长等,缴获了大批文件、资料和物资、武器。
北平和平解放后,朱寄云任北京市公安局三处治安科长。1949年,他南下广东,任广东省公安厅治安处处长、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等职。后任公安部第一民警干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62年起,他历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吉林省公安厅厅长等职,1982年12月离休。1991年8月,朱寄云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199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