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月几号(七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


最早起源于星宿崇拜,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每年都在七月初七举行,又称七夕。


后来人们加入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七夕节开始成为爱情的象征,成为“中国情人节”。


儒风君整理了七夕的七种习俗,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的中国式浪漫。



01

拜七姐


宋代刘克庄有诗云:“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在这七夕的前一天,姑娘们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七姐。


七姐是婺女星的化身,民间称为七星娘娘、七娘妈。


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七夕的大部分习俗都有七姐衍生而来。


七月七日是她的诞辰,在这天祭祀祈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们在这天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





02

穿针乞巧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因为七姐在天上负责编织云彩,所以这一天民间女子要比赛结彩线,穿七孔针。


把丝线连着穿过七个针孔,谁的速度最快,意味着谁能最终获胜。


速度慢的,称之为“输巧”。


“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这是七夕爱情之外的另一重含义。


女子要有自己的手艺,有自己谋生的手段。


唯有如此,一个人才能活得更有底气。


这其实比爱情本身更靠谱。如果没有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乞巧节很可能单纯是一个女性技艺锻炼的节日。


这是古代女子不可多得的竞技活动,也是她们在封建社会中的立身之本。




03

乞求姻缘


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神话里,喜鹊搭桥,牛郎织女在这一天相聚,他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自古以来,多少女子的梦想便是得到一个知心人,白首不相离。


女生在这一天,月下观星,朝天祭拜;


虔诚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这是一个古代女子毕生的幸福,一点也马虎不得。




04

种生求子


七夕前几天,女生会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泡发芽。


芽长到两寸的时候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也有人把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七姐是儿童的守护神,在这一天求子再合适不过。


这其中蕴含的是古人求子得福的祈愿,也是中国人对于平安健康的祝愿。



05

储七夕水


传说七夕节七仙女下凡到下界的河流里洗澡,此时的河水里沾染了仙气。


在七夕这天,河里的水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来洗脸可以让自己更加美丽。


用来洗头、洗发可以让自己爱情更为美满。


用来洗澡更是可以让自己驱邪避病。


在七夕的早上,人们早早得去河边打水,然后用瓦罐储存起来。


让自己一年的重要节日里都有仙水可用。


这是古代女性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与祝愿。





06

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七月七不只是七姐的生日,也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是中国读书人心中的神,他主宰着文章的兴衰。


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七夕这天,学子会准备好香案,焚香祷告,希望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七夕”这晚,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男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


也为无数的单身男女,创造了相会的条件。


千年以来,诞生了无数佳话。



07

拜床母


七夕除了拜七娘,家里有小孩的还要拜床母。


古人在七夕这天,会用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祭祀,并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


祈求床母保佑孩子健康长大。


古代没有疫苗,医疗条件也不佳,很多孩子活不到成年。


所以会有求床母保护的习俗,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女性的焦虑。


为了防止床母过度宠溺孩子,这种祭祀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孩子要保护,但是不能溺爱,凡事过则为灾。


这种教育观念,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还会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儒风大家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6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