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蛋的由来(从古至今)

众所周知,中国把一年四季又分成24节气,而5月5日也就是今天,是24节气中的立夏!在中国的每个节气,或者是每个节日都有对应它的美食,而立夏则是举国上下一起吃“蛋”!

相信很多朋友会非常的好奇,为什么立夏这天要吃蛋,而且又以鸡蛋为主呢?难道吃肉不行?这个从古至今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干嘛非得吃鸡蛋!

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憋在心中已久,为此专门翻阅各种资料。总算是搞明白了这件事,就是为什么立夏这天要吃蛋,而不是肉,或者是菜等其它食物!

立夏为什么要吃蛋,首先要从节气说起!

24节气是中国独有的,是我们的先民根据日常耕作所总结出来的!而立夏一般都是每年的5月分的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45°之时,定为“立夏”节气。其次,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也就是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在古人的眼中,立夏的到来就是标志着季节转换的开始,也就是一年四季中夏季开始的日子。

其次,在古代立夏这天,当朝的皇帝,一般都会举行盛大的迎夏仪式。皇帝不但会亲自率领朝中的文武百官、皇后嫔妃等人,还一律要穿上红色的礼服、朝服,再配上红色的玉佩,有些朝代的皇帝为了彰显隆重,甚至连马匹、车旗等都要红色的!等待人齐之后,就会带着众人浩浩荡荡地到郊外去“迎夏”。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勉励田里的农民们,都抓紧时间耕作,别延误了一年之中的最好时机。其次,迎夏也是古时候人们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但说了这么多废话,和吃蛋有半毛钱的关系?

答案是:还真有!

首先这么多人浩浩荡荡的,总不能每人整俩菜喝一杯吧!其次,皇帝出来是为了勉励老百姓干活的,要知道在古代人们是一天吃两餐的,你皇帝出来加个大餐,让其他人怎么看!而且这么多人大老远的不辞辛劳,吃肉不合适,太显摆!炒个小菜更是不方便,所以煮好的蛋刚刚好!

鸡蛋属于熟食,不仅吃起来安全放心,味道也不差,最重要的是方便!一个人只需几枚小小的鸡蛋,就能饱腹,携带也方便!比起吃肉吃菜或者是吃其它的食物来说,没有比鸡蛋更合适的,而且对于平常的百姓家来说,鸡蛋也都是能吃的起的。况且皇帝在这一天与老百姓吃一样的东西,也算是与民同乐的一种方式了!

既然皇帝重视,而且也吃鸡蛋,所以关于立夏吃蛋的事情就算流传下来了!也就有了“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等民间广传的谚语!

大家发现没有,青城开始说蛋,但是慢慢的开始说成鸡蛋了!这里大家要注意,立夏这天,吃鸡蛋、鸭蛋、鹅蛋的都有!但一般以鸡蛋为主!

立夏为什么多以鸡蛋为主?

众所周知,立夏是战国末期开始的!那个时候人们的食物,有钱人以肉类为主食,平民百姓以谷类为主食!但有钱人是少数,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战乱中的底层百姓们,而这些人可不像现在,面食让你敞开了吃!那会就算一天两顿,也不能吃饱,还要辅助一些蔬菜、瓜果、蛋类来饱腹,而鸡蛋就是蛋类中最稳健的一种!

为什么说鸡蛋最稳健,而不是鸭蛋和鹅蛋?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土墩墓中发现的鸡蛋

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那会的畜牧业已经相当的发达,就算这样当时的“六畜”,也仅仅是指的马牛羊鸡犬猪。至于鸭子和鹅,对不起,还不知道在哪飘着呢!而鸡早在石器时代,咱们的古人就已经开始畜养了,根据裴李岗、磁山和北辛等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圈养家鸡了!就是那句话,养鸡技术哪家强。。。。

其次,鸡蛋由于带有坚硬的外壳,对于常年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来说,一日两餐真的撑不过,所以带上几枚鸡蛋,不仅方便,饿的时候饱腹也是有!再加上皇帝的重视,以及一起同食鸡蛋,所以立夏吃鸡蛋这事基本上就算流传下来了!至于鸭蛋和鹅蛋有些地方也吃,但不是在古代,而是现在开始流行的,而且主要还都是根据鸡蛋的缘由来的!

终上所述,我们就知道了古人立下的立夏吃鸡蛋,一个是身体上的需要,毕竟劳作需要体力支撑。二是皇帝的重视,要知道当每一个朝代的皇帝都重视时,这就会形成规矩,形成民俗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最后,对于“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这些所有的谚语,仅仅是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借助立夏吃鸡蛋这事,表达对生活的向往!

立夏吃蛋,让孩子多个补充营养的理由!

古代的孩子夭折很常见,再加上物资的匮乏,营养不良也是有的!而鸡蛋虽说不是肉类,却是食物营养极为丰富的一种,不说古代了,就是现在谁家早晨不是给孩子都吃一枚鸡蛋!

虽然鸡蛋外壳颜色的不同,营养会有略微的差别,但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来说,鸡蛋都是有营养的食物之一!

再想想看,逢年过节谁在高兴?谁最欢腾?当然是孩子们了!要不然很多地方立夏时,还有斗蛋这种游戏,就是孩子们用鸡蛋相互碰撞,看谁的鸡蛋最坚硬!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多个吃鸡蛋的理由,让孩子们借这个机会补充营养!

所以说,今后再有人问立夏为什么要吃蛋,各位心中有答案了嘛!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馋嘴老于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6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