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5日(毛主席去世后)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因病逝世,享年83岁。
在这一年,尽管毛主席的身体已极度虚弱,但他依然强撑身体,心系祖国,为他热爱的人民奋斗到了最后一刻——在主席弥留之际,他交给了邓小平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但令主席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历史任务就连邓小平终其一生,都仍未完成。
那么,毛主席究竟给了邓小平怎样的历史任务?邓小平未能完成毛主席遗志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毛主席的生前遗愿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收回香港,为何是毛主席生前遗愿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每当读到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时,毛主席的内心都会觉得感伤不已。清朝末年,列强环伺,黎民疾苦——内忧外患之下,近代的中国被迫割舍香港、澳门等国家旧土。这些祖国母亲怀中的孩子,与神州大地一经分离,就度过了沧桑的几百年。
其中,香港的遗失尤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1842年,腐朽的满清王朝与英国政府签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让香港和神州大地分隔开来。中国人民近代的苦难和沉沦,也从此开始。
实际上,历史上的香港地区,并不是仅仅只通过一个《南京条约》,就全部割让给了英国。而是分为《穿鼻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若干个不平等条约,逐渐落入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中——香港的逐步沉沦,也是近代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缩影。
晚晴时期,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不惜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荼毒中国百姓。清廷大臣林则徐等人深感鸦片流毒危害,数次进谏道光帝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于虎门一带拘捕违法鸦片商人,烧毁大批洋商鸦片,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蛮横无礼的英国列强以中国人民正义的禁毒事业为导火索,对中国悍然发动了殖民侵略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1年1月24日,英军占据香港岛,丧失斗志的清军开始与英军进行议和,双方签署《穿鼻条约》,暂时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然而,英军的贪婪和道光帝的战和不定,让此次《穿鼻条约》终成一纸空文,双方再度开战。此前落败的清军,在第二次开战中依旧不敌英军。双方于1842年8月29日于南京签署和约,确认了英国对香港岛的殖民统治,香港岛从此落入英军殖民统治之下,史称“《南京条约》”。
1856年,不满足于侵略战果的英军以“亚罗号事件”为由,再度向清朝开战,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战之中,清朝依旧落败于英军。双方于1860年10月18日签署《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并入香港租界,割让给英国。
1895年,清朝在甲午战争中落败于日本。帝国列强窥见到了清朝色厉内荏的本质,遂于19世纪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6月9日,英国以“确保香港租界安全”为由,强迫清政府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香港租界划至深圳河的新界地域,将235个大小附属岛屿租借予英国,租期99年。
自此,香港租界的范围被基本确定。生活在当地的人民群众,蒙受了近百年的殖民苦难——这不仅是当地人民群众所承受的“亡国奴之痛”,更是中国百年近代史上一道屈辱的伤疤。收回香港租界,是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更是中国人民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夙愿。
毛主席是如何解决香港问题的?
1912年2月12日,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然而,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因惧于列强对革命的干涉,承认了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所有事关香港的不平等条约。
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中国的国际威望大增。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香港一度被日军所占据。因此,民众呼吁趁机收回香港的声潮越来越高——但是,懦弱无能,依赖英美资本的买办蒋家王朝怎敢与自己的主子做对?面对着英国首相丘吉尔“要让香港永远在日不落统治之下”的疯狂叫嚣,蒋家父子只能唯唯诺诺,忍气吞声。
对帝国主义列强一味恭俭顺从的蒋介石,对中国人民却是另一幅霸道的嘴脸: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不顾人民和平的呼声,悍然发动内战——解放战争自此爆发。
已经腐败入骨的国民党军队,又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对手?面对着势如破竹的解放军,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蒋介石大势已去。对于中国大地的未来,在中国有着殖民利益的英、美等国尤为关心。在解放战争期间,英美各国纷纷向中国派遣驻外记者,采访毛主席究竟计划如何处理未来的中国香港问题。
面对着西方记者的提问,毛主席慎重而严肃地回答道:“中国从来不会放弃行使香港等地的主权,但我们并不希望立即收回香港,而是将它暂时作为我们和西方各国对外交往的窗口。我相信,香港问题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得到解决!”
毛主席的这番回答,给忐忑于香港未来命运的英美各国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世界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我们热爱和平的党。从1946年——1949年的解放战争,之所以未遭遇大规模的外部干涉,毛主席的对外表态和斡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伫立于天安门城楼,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即,毛主席立即对外宣布了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即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所谓另起炉灶,指的就是毛主席认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应该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之上,新中国不承认清朝、蒋介石政权与外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一边倒,是指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路线;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毛主席领导下的新中国不承认一切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毛主席三大外交政策的领导下,新中国实际上并不承认英国在历史上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这表明了新中国坚决行使香港主权的历史态度。
在国际上,毛主席为香港的顺利回归铺平了道路,并为之付出了诸多心血。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中国的外交代表团队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就将中国收回香港一事提上日程。
以黄华为首的外交代表团,在联合国中严肃地提出“香港根本不是英国殖民地”的观点,表明了中国行使香港主权的态度。
黄华这样说道:“香港、澳门从始至终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被英国占领前并非是无主领地,或者不属于中国统治,香港、澳门问题自始至终是中国的内部主权问题,不适宜将香港问题列入殖民地范畴。”
1972年11月8日,联合国第27届代表大会就中国香港问题一事进行表决,最终该表决议案以99票赞成,7票反对的结果得到通过。联合国的大小文件修改了此前将香港、澳门等地列入为殖民地范畴的错误提法,这为中国后续收回香港奠定了国际法理基础。
然而,正当中国外交代表团捷报频传的同时,心系中国人民的毛主席,生命也即将走到了尽头。
邓小平为何终其一生,都未能完成主席遗愿
1976年,弥留之际的毛主席再次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收回中国香港地区的遗愿。随着毛主席的逝世和两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举行,收回香港等地的历史接力棒,转交到了邓小平的手上。
面对着毛主席和中国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夙兴夜寐,时刻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奋斗,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1982年9月,应中方之邀,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访华,就香港问题一事展开洽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
在与中国的多次谈判中,刚打赢英阿马岛战争的撒切尔沾沾自喜,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想要依旧在香港建立英国的殖民统治,见邓小平不肯让步后,又提出了“主权换治权”的无理要求。对此,邓小平予以了严词拒绝,他说道: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不在一个讨论和可以让步的范畴之内。中国人民时时刻刻盼望着香港的回归,中国政府也一定能做到收回香港,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
随后,会谈期间的邓小平对撒切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中国人民,是从来不害怕打仗的!”
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坚定态度,令撒切尔始料未及。在与邓小平会谈结束后,这名号称“铁娘子”的英国首相,竟然在众人的搀扶之下,踉踉跄跄,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会场。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正式决定和平解决香港问题。1985年6月12日,中、英两国政府将《联合声明》送交联合国。
然而,光阴荏苒,岁月不饶人——一手推动香港回归的邓小平,于香港回归的前夕离开人世,享年92岁。
在邓小平逝世的5个月后,1997年的建党节——阔别祖国百年的香港,终于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入驻,和英国皇家海军从海上的离去,无数见证历史时刻的人,都泪流满面。
香港的回归,离不开毛主席、邓小平二人的共同努力,这种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正是今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理由。这份立志于将祖国建设得更美好的火种,注定将被人民永久铭记,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