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新娘(新娘子)

新娘子——转自《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


有一种传统年味美食名叫:“新娘子”(闽南语)。从入口到下喉都保持一种酥脆,香贡贡(闽南语)的味道。吃时会发“咔擦,咔擦”的清脆声,一吃就停不了嘴的节奏,满口甜香酥,却闻不到半点儿油腻味。它的学名又叫:“寸枣”。属糯米甜小吃。


“新娘子”是我们小镇年味里的传统小吃。过年家家必备“新娘子”。你要问我,其源于何年何月?无历史可考证。我们从学会吃时,它就和年一起走进我们的生活。为何叫“新娘子”?也无从查起,属民间特色。我自理解为:“其貌喜气洋洋,其味香酥甜滋,像极了新娘子的喜庆,故名新娘子。”这是纯朴的劳动人民赋予它美好的愿望。


“咔擦,咔擦。”我一边码字,一边往嘴里塞“新娘子”,已经不知道吃几条了?热嘴啊!(闽南语)一杯热茶热滚滚,一条“新娘子”香贡贡,厚茶配“新娘子”,这是绝配。在小镇只要到了年关,老茶客们的茶桌上少不了它的身影。一条“新娘子”,几声“咔擦”声,再呷一口浓郁“老枞”或“三印水仙”茶,茶烧,嘴香,(闽南语)味美如仙。


“松叶嫂,冬节过了,你家要浮(闽南语)新娘子吗?”春风妈在一进家门就对外婆问道。“要呀,糯米泡好,洗好,已经拿去碾了。今天要做了,紧慢都要做,早些做,孩儿较有东西吃。我小弟已经来。”外婆迎上来回着,“你来正好,来帮忙。”舅公是做传统小吃的高手,那厨艺如他的人一样俊逸,帅气十足。从面食到糯米小吃没有一样难得倒他。


“新娘子”的做法和糯米粿差不多。区别再于糯米粿包好要用蒸,而新娘子要油炸,把碾好的糯米粉和成团,切块,揉成长薄片,快力细切成一寸寸的长方形小块。柴火灶上油烧至八成热,扬散下鼎炸至金黄色,捞起放着米筛中,等所有的“新娘子”都油炸完。倒出鼎中油,加适量的水,烧开,放进适量白糖,烧沸,再放进麦芽糖,搅拌成糖浆,再熬成白绵沙状,倒进油炸好的“新娘子”,拌匀,这道工序用劲要巧,白绵糖着色才漂亮,使每一条金黄色的“新娘子”都穿上洁白的婚纱。


“你跑去哪里了?几天前我还在想怎么不见你来呢?”老板娘从石头房的小店铺里探出身来对我讲道。“阿姨,我搬去县城了,好久没回来了,想您家的新娘子,趁今午没上课,赶下来买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家新娘子浮(闽南语)这久,都没看你人。”“您看,我这不是来了吗?”我拿一条新娘子就吃,咔擦,咔擦的。“好呷,还是那个味。阿姨,您这小石头店铺不简单啊!传承了几代人的传统年味。”我带着甜滋的美味,迎着冬日回家。


想起鼠年和牛年连续两年在漳浦电台上畅谈“年味”之欢,把“新娘子”,“米香”等传统的小吃说得头头是道,还真感谢小时候吃的丰盛。能两年连续上同一档节目,聊同一话题,可见传统年味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多么的重要。我们还是喜欢自己的传统美食文化!过后,我戏言道:若我有本事把家乡的传统小吃都整理成文,并且做成美食,绝不亚于满汉全席。


“咔擦,咔擦。”一小碟“新娘子”吃光了,一泡茶呷完了,字码好了,天也黑了,年味也慢慢的浓了。





梁子简介


梁子,是一位资深瑜伽老师,一位擅长写散文与诗的准女作家。散文与诗刊登于《晋江经济报》、《金浦报》等报刊,勤于笔耕,才思敏捷,迄今发表作品七十多篇。所写的诗曾在漳浦电台“为你读诗”节日中播出。也曾因所写的散文《年味》,受邀到漳浦县人民广播电台与主持人聊“年味”。被戏称为“写文章的女性中瑜伽教得最好的人,教瑜伽的老师中文章写得最好的人”。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好山好水好生态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4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