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测试(4)
我家孩子脾气急,稍微复杂的点的玩具都不愿意继续玩了。
面对孩子的一分钟热度,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注意力差的表现。
其实,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来看,这是宝宝意志力差的原因。
遇到困难就退缩,稍微有点动静就不愿意再看绘本,这些表现都在提醒父母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意志力了。
而下棋不仅能让孩子的空间和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意志力的提升大有作用。
长时间的对垒,竞争性的博弈和对规则的遵守,这些特点让棋类游戏成为非常好的训练工具。
意志力分为三个维度,4-5岁是发展关键期
意志力表现为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
意志力一般有三个维度:
- 第一,注意力的能力。能够在某一任务上花费较长时间,或在中断一段时间后还能重新回到原来的任务上;
- 第二,抗干扰能力。在受到干扰后,能将注意重新转移到原来的活动上,或在受到干扰时也能集中注意;
- 第三,应对挫折的能力。能接受合理的挑战,并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放弃。
对于意志力的发展,在 3-4 岁幼儿日常行为表现中还不明显。
关键转折期在4-5 岁之间。
这一阶段幼儿从缺乏自我控制进入到可以进行个体的自我控制的状态,且发展速度最快。
到了 5-6 岁年龄组幼儿绝大多数都有了一定的意志力。
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意志力测试任务中表现为不能坚持下去,坚持时间很短。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任务中的坚持时间会逐渐增长。
3-6 岁幼儿的意志力可分为顾虑冲动型、被动控制、约束顺从型和自主控制型四种类型。
- 3 岁幼儿主要集中在被动控制型和约束顺从型上;
- 4 岁幼儿主要集中在约束顺从型上;
- 5 岁幼儿主要集中在自主控制型和约束顺从型。
三种方法测试幼儿意志力,道具简单易操作
对幼儿意志力水平的测量可以通过基于幼儿坚持时长的情景实验获得。
这些测试一般一般针对3-5岁的孩子进行。
上文提到过,注意力、抗干扰能力和应对挫折能力构成了意志力的三个维度。
所以,对于意志力的测量,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展开。
父母可以在家按照测量的过程对孩子的意志力水平进行简单实验。
1、幼儿注意力能力的测量
实验材料:积木、秒表、复制的积木目标图片。
实验过程:
- 向幼儿展示复制积木的目标图片,并为幼儿做大致的介绍;
- 给幼儿提供相应的积木;
- 让幼儿按照图片的样子把积木搭起来并提示幼儿,如果不想玩了可以结束任务;
- 观察记录幼儿复制积木块所用的总时间。
在此过程中,父母不提示不打断不帮忙。
如果遇到倒塌情况,记录幼儿倒塌的次数,以及倒塌后是否继续摆积木,同时将继续摆积木的时间计入总时间。
计分方式为记录幼儿复制积木目标图片所用的总时间,作为幼儿注意力能力的分数。
2、幼儿抗干扰能力的测量
实验材料:红豆、 绿豆、两个盘子(幼儿用于装豆子)、装有儿童游戏的 ipad。
实验过程:
- 事先将数量远远超过幼儿能力所及的红豆、 绿豆撒在桌面上(以免幼儿一会儿就把豆子捡完,实验无法继续);
- 请幼儿帮忙把豆子分开来,红色豆子装在一个盘子里,绿色豆子装在另一个盘子里;
- 告知幼儿旁边放了一个装载幼儿游戏的 ipad,如果幼儿不想分豆子可以随时玩游戏;
- 对幼儿说完指导语后,假装到另一个地方干别的事,避免幼儿认为父母是在监督他的行为。
计分方式为父母离开后,观察记录幼儿除去玩游戏的时间外,从计时开始到结束所用的花在分豆子任务上的总时间。
3、幼儿应对挫折能力的测量
实验材料:钥匙、带锁的宝箱、贴纸。
实验过程:
- 告诉幼儿这里有一把钥匙(钥匙事先设定好,不能打开宝箱), 只需要用钥匙打开宝箱上的锁,就可以拿到宝箱里的礼物;
- 父母借由离开,告诉幼儿就在隔壁房间,如果打不开需要父母帮助便可到这里求助;
- 赠送幼儿一张小贴纸,奖励幼儿配合完成实验。
计分方式为父母离开后,通过观察记录幼儿自己试图打开宝箱的持续时间,以及最后幼儿是否主动寻求主试帮助。
棋类游戏促进数学能力,利于意志力培养
棋类游戏多强调规则和对规则的遵守,属于规则性游戏的一种。
它是以棋子、棋盘为工具,以棋规为依据的智力游戏。
幼儿到了五,六岁时会对玩棋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里孩子在选择棋类材料进行游戏的次数超过了益智区的其他材料。
因为棋类活动是有输赢的游戏,在玩棋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的耐力与注意力。
而当游戏结束后,胜者喜悦,输者也必须“败不馁”,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同时棋类游戏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幼儿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的发展。
因为棋类游戏需要幼儿运用经验和规则,策略的使用能促使他们更好地预判和计算。
创新棋类玩法,超大棋盘和人体棋子让孩子更感兴趣
棋类游戏的方式不局限于在桌子上进行对弈。
对幼儿参与棋类活动的要求也不需要过于强调棋艺技能,父母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改变传统的对弈方式
例如父母可以将小棋盘在塑胶场地或家庭客厅上放大为棋盘格子。
鼓励幼儿自己扮演国际象棋棋子,遵循该棋子的走法规则,坚持冲到底线复活“皇后”。
当棋盘被放大后,孩子会被新奇的食物所吸引,迫不及待在棋盘上做好前进的准备了。
而幼儿自己扮演棋子,一方面更加熟悉棋子的走法规则,另一方面这种新颖的形式给幼儿带来极大兴趣。
这样的活动方式把棋类活动融于健康领域,既能够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坚持到底的快乐。
同时也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兴趣和活动参与度。
明确和制定个性化棋类规则,提高孩子抗干扰能力
棋类活动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规则。
棋类活动不仅具有自身“摸子动子落子无悔”、“观棋者不语”等规则。
父母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自己制定棋类活动规则。
比如:对弈三局两局胜利,在棋盘上救出小动物才算获胜等等。
通过明确棋类活动的规则,可以使幼儿关注棋盘、局势,通过对规则的遵守来发展幼儿的抗干扰能力。
同时要善于观察幼儿是否了解规则。
如果发现幼儿还不明确规则,父母可以给予提示和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
比如当幼儿有些犹豫要不要悔棋的时候,她的内心已经在进行思想斗争。
而最终没有悔棋的幼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继续进行对弈。
积极反馈、交流分享比掌握下棋技巧能够更重要
在下棋的过程中,父母要及时对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出反馈。
当孩子胜利时,父母可以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小经验小策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失败时,父母要给予幼儿鼓励和帮助,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应对困难和失败。
同时还要和幼儿一起回顾游戏中值得学习和改善的地方。
此时,父母应把更多的表达机会留给孩子,这样可以使幼儿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幼儿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能够获得一些成功的小经验。
比如在注意力的方面,“我以后下棋的时候要认真看每一步棋”。
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摸子动子落子无悔,小朋友悔棋是不对的”。
在应对挫折方面,“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要想想解决的办法”,“实在想不出办法可以找老师和伙伴帮忙”。
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在不同方面更好的塑造坚持性。
相关阅读
孩子画画自言自语,注意力差的表现?恭喜你,说明孩子这种能力强
打完预防针后变脑瘫!为防止意外,宝宝接种疫苗要注意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