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指的是什么(陶瓷鉴定师张杰老师上手讲解民国浅绛彩)

清末的浅绛彩瓷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其艺术价值极高,深受藏友喜爱。今天域鉴古陶瓷鉴定师张杰老师,通过一套民国浅绛彩盖碗来给大家介绍浅绛彩瓷器特征,希望对广大藏友有所帮助。


点击视频

三才碗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

三才碗


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这种器型从雍正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直延续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只是清中期以前的多数是没有碗托的,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开始流行这样带碗托的三才杯。

浅绛彩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浅绛”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浅绛”原指元代文人黄公望创造的一种以水墨勾画,以淡赭石渲染而成的山水画。陶瓷界所说的“浅绛”,借国画术语,是指晚清流行的一种以淡淡相间的墨色釉上彩料,在白瓷上绘制花纹,再染上淡赭和极少的水绿、草绿与淡蓝等彩,经低温烧成,使其瓷上纹饰与纸绢上之浅绛画近似的—种制品。不过其题材已不再局限于山水,除山水外,尚有人物、花鸟、走兽之类。


浅绛彩人物

从事浅绛彩瓷制作的艺人大多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们大多通书画,能诗擅文,制作浅绛彩瓷时,从图稿、勾画到渲染都是由一人来完成的,使画面自由洒脱,充满了艺术表现力。

浅绛彩瓷,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创造了瓷上文人意趣的最高峰。


鉴别特征

浅绛彩瓷器口沿部分多施以金彩,金彩和浅绛彩都属于低温彩(650-700℃),所以经常出现脱彩现象。

口沿金彩


瓷器上人物的面部,因为刻画比较细腻,比较浅,一些老的浅绛彩瓷器,其人物都是没有表情的,都是空白的。并不是没有画,而是因为低温彩脱落了。


款识上的特色


民国时期的盖碗,经常会在碗盖和碗底施以款识。款识有别于清中期和清中晚期,从咸丰以后它经常是采用一种矾红印章款出现,也就是用印章蘸了矾红彩以后盖在瓷器上,再进行烧制出来的,所以它显得非常的格式化,非常的生硬,这是款识上的特色。

款识

盖碗碗底部分也是经常会在口沿部分施以金彩,经常是以花口的形式出现,碗壁内还经常施以墨书文字进行装饰,这也是这个时期的特色所在。


碗壁文字

浅绛彩瓷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这样的墨书提款某某人 某年制,为我们鉴定瓷器的年代,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域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