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风水(南阳武侯祠风水绝佳)

自然地理:南蔽荆、襄,北控汝、洛

南阳古称宛,自古山清水秀,物产富饶。南阳历史悠久,西周时属荆州,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南阳地形以平原为主,但整体上是位于盆地之上,俗称南阳盆地。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和大别山以西,北面为秦岭山脉东端的伏牛山,南面为河流纵横的汉江水系。周边的山脉恰好把南阳围合起来,形成环状盆地,地势上呈阶梯状,但坡度较缓。南阳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上位于南北要冲之地,"南蔽荆、襄,北控汝、洛"。

南阳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白河、唐河、丹江、刁河等,便于灌溉,土壌肥沃。南阳位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丰沛。这使得南阳城内花木繁盛,给园林修建提供了丰富的构景条件。

社会文化背景:人才辈出

南阳,自古人杰地灵,文化背景深厚。南阳历朝历代的官僚均是重视教育,而东汉时期,南阳为"帝乡",教育更是得到重视。南阳当地求学之风大盛。这方风土孕育了一代代的人才,如秦汉时期的张衡、张仲景、邓禹等,三国时期的范晔、甘宁、黄忠等,隋唐时期的岑参、岑文本等,宋元时期的王坚,明清时期的王鸿儒、王鸿渐兄弟,近现代的董作宾、冯景兰等。

南阳一地,山川秀丽,拥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历代文人墨客游览南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南都行》一诗中曾说:"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此外还有杜牧、孟浩然、孟郊、刘禹锡等一众文人墨客留下一篇篇咏诵南阳的诗篇。南阳的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前来游玩。

风水: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是风水说中选址的基本格局,卧龙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水上是一处绝佳之地。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南阳武侯祠位于南阳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在此建祠纪念诸葛亮,就风水上而言,是极佳之地。

南阳武侯祠的历史沿革

诸葛庵——南阳武侯祠的开端

南阳武侯祠具体建立在何年,目前还不清楚。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都在请求朝廷立庙祭祀,但朝廷以礼制不符为由拒绝这一请求。所以百姓们纷纷在野外的道路上祭祀诸葛亮,当时蜀国故将黄权己在宛(古代地名,今天南阳地区为主)建诸葛庵祭祀诸葛亮,当时他的族人和部将也多相祭祀,当时南阳的诸葛庵,即后世的武侯祠,在那时是属于私自祭祀的地方。南宋时期,民族英雄岳飞曾到南阳武侯祠祭拜前代先圣诸葛亮,并手书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现碑文存放于南阳武侯祠内。

官赐武侯祠之名——武侯祠的发展和扩大

元朝初年,战火不断,南阳武侯祠毁于战火,庙宇皆毁。元初重建祠堂,当时南阳监郡马哈马拜谒武侯祠,觉武侯祠规格太小,故扩修。元大德二年(1298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南阳监郡马哈马和李君源重新修葺武侯祠,立诸葛武侯塑像在祠内,纶巾羽扇,武侯面容肃然,足以令来凭吊参观的人起敬。武侯祠中也香火不断。此次修葺历时2年,除祠内塑诸多雕像外,还将祠周边的田地百亩作为祭田,又指派张道士张志和主持事务。

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何玮扩建武侯祠,在皇庆元年(1312年)秋落成,诸葛书院和庙学的建立扩大了南阳武侯祠的规模,此时武侯祠有12间,庙学46间,又得到官赐"诸葛书院"、"武侯祠"之名,这极大的提高了南阳武侯祠的地位,同时扩大了其在全国的影响。

明朝初年,诸葛书院己荒芜破败,武侯祠虽然幸存,但也曰益颓败。南阳太守陈正伦拜谒武侯祠,见武侯祠"萧然破坏,采椽败席,不蔽风雨"。于是重新修葺武侯。这次修整武侯祠,扩大了武侯祠的规模。到冬天的时候正堂有3间,武侯祠四周环以围墙,设大门,依据时辰开启或关闭。

明正统年间,知府陈悌重新修葺祠堂,塑诸葛丞相象于其中。成化年间,知府段坚重葺庙宇,复建卧龙书院。明弘治十一年,南阳武侯祠祠内建筑衰落,知县李通重修葺武侯祠,建"草庐"于其中,丰宮了祠内建筑。到了嘉靖时期,皇帝朱厚煾敕賜门额,祭式,分为春秋两祭,春祭在农历二月十四,秋祭为农历八月二十八。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明皇帝遣驸马都尉邬景和、礼部侍郎,谕祭于汉忠武侯诸葛亮"。可见南阳诸葛武侯祠在朝堂中的地位。此后终明一朝,武侯祠得到屡次修葺。

卧龙十景——奠定现今武侯祠的规模

到了清代,武侯祠也是得到多次的修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阳镇总兵柯彩拜谒武侯祠,见武侯祠倾圮过半,于是捐俸修理,令危楼百尺,飘渺凌空,此时修葺历时3个月。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南阳知府朱璘在茅庐东"中建讲堂,傍建斋舍,后建三顾祠,中祀忠武侯,以司马德操、徐元直配之",这是"三顾祠"的名称首次出现,这时武侯祠不仅祭祀诸葛亮,还出现了三顾祠来纪念刘备。南阳武侯祠的祠内建筑相对于以往更加的丰富起来。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重新扩建武侯祠的时候,在施工时于地基中发现前人题咏石刻,内有"卧龙岗十景"(现存于南阳武侯祠)。于是按十景加以扩建,又重建卧龙书院。知府罗景复原的卧龙岗十景,即草庐、小虹桥、古柏亭、梁父岩、老龙洞、半月台、抱膝石、野云庵、躬耕田和三顾堂。这次修葺七月动工,次年八月完成,历时十四个月。这次的扩建对后世影响甚大,基本上奠定了南阳武侯祠现今的规模,此后武侯祠于嘉庆年间重修关张殿、咸丰年间增建龙角塔。

南阳武侯祠的历史变迁特点

由私祭发展到官祭

自元代,武侯祠由民间自发兴起修建得到官方的认可,武侯祠的规格与以前相比变得正式起来。南阳武侯祠也从"私祭"变成"官祭"。这对扩大南阳武侯祠的影响和提到南阳武侯祠的地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在明朝嘉靖时期,更是遣驸马来南阳祭祀,而且规定了南阳武侯祠的祭祀规格——春秋两祭祀

南阳武侯祠"专祠"的性质未有变化,祭祀是建筑的主要功能

南阳武侯祠历经千年,从建祠开始,就不断经历扩建、重建、修簿、重建、扩建,一直到今天的规模的过程。总的来看,在战乱年代,武侯祠易遭到破坏,祠庙荒芜,却得到不及时的修缮。在天下承平时期,武侯祠得到多次修键、扩建。但南阳武侯祠建筑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祭祀是建筑的主要功能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小周周有话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