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龄人结婚(萨日娜)


文丨柠一

编辑丨娱阿姨



1984年,16岁的萨日娜第一次向父亲说起了自己的梦想。

她满脸憧憬,激动地对父亲说:“我想考上上海戏剧学院,以后做一名演员。”

文艺从业者的父亲听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反对道:“做演员最重要的就是外表,你不合适。”

但年轻的萨日娜心中只有梦想,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执意要报考上戏。

父亲见状,只得唉声叹气地摇摇头。

他已经能预见,女儿在这条路上,一定会摔得头破血流。



1

1968年,萨日娜出生在内蒙古包头。

说起萨日娜的家族渊源,则要追溯到奶奶那一辈。

萨日娜的奶奶祖籍山东,为了生计,携家带口走到北京通州一带安定下来。

奶奶的弟弟,则带着自己的家人走到了内蒙古包头,在那里安顿了下来。

后来,萨日娜的奶奶带着家人投奔弟弟,从此以后,一大家族才彻底在内蒙古包头安定下来。



也正是在这种时候,萨日娜的父母才相识相知。

萨日娜的父亲是内蒙古话剧团的导演,还曾是斯琴高娃的启蒙老师。

母亲则是话剧团的演员。

萨日娜是家中老大,底下还有一个妹妹。

虽然父母对萨日娜和妹妹关爱有加,但在萨日娜的记忆里,她和妹妹从小过的就是“留守儿童”的生活。

因为工作的关系,萨日娜的父母常常需要跟团到处去演出。有时一走就是好几个月。

家里只剩下萨日娜和妹妹。



小时候,萨日娜和妹妹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去街头大树下,等待着一辆有一辆汽车经过,希望自己的父母能从上面下来。

但每次愿望都落空了。

这段经历给萨日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后来她对女儿的教育。

后来有一次,萨日娜的母亲从外地突然赶回来,看到萨日娜和妹妹坐在餐桌边上睡着了。

这一幕让母亲感到心酸,从那以后,她从一名话剧团演员改行成为一名编剧,只为了多陪陪孩子。



因为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的关系,萨日娜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文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当时,她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报考哪所学校。

上高中时,邻居家的姐姐来家里做客。

当时,这位姐姐已经上了大学,在上戏读书。

萨日娜看到姐姐衣服上别着的上戏校徽,觉得特别好看,也就是在那一刻,她决定要考上戏。



可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反对。

身为文艺工作者,他怎么会不知道这一行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辛苦至极。

再者,虽然颜值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是要做演员,颜值是第一块敲门砖,而他非常清楚,女儿的颜值并不占任何优势。

经过反复考虑,他不同意女儿走这条路,并且劝诫女儿,如果真的热爱文艺,可以报考广播学院,做个播音员,至少不用风吹日晒。



但让父亲没想到的是,一向听话的大女儿萨日娜这次则非常固执,谁劝都不听,铁了心地要考上海戏剧学院。

眼见劝说无果,做父亲的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女儿的路能好走一些。

萨日娜也知道要考上戏绝非易事,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练习。

可光顾着联系,她却忘了打听学校的招生时间。

等她想起报名时,上戏在内蒙古的招生工作早就结束了,只有上海还在招生。

她和父亲赶紧坐火车赶到上海参加考试。



等到了现场,一直信心满满的萨日娜却退缩了。

考试现场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而且都多才多艺,各有奇招。

而萨日娜,只是准备了一篇朗诵。

她对爸爸说:“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

但这次,却是爸爸坚持了下来,他说:“来都来了,试一试吧,行与不行,总归别留遗憾。”

听了父亲的话,萨日娜也不纠结了,全身心地准备考试。

轮到萨日娜面试时,她抽到的题目是《反目》。

萨日娜很快就进入状态,甚至入戏太深,随手抓起面试老师面前的水杯就要往跟她对戏的学生身上砸去。



老师们眼疾手快,赶紧从她手里把水杯夺过来。

萨日娜这才从角色里走出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做了些什么。

她不好意思地给那位同学道歉,同时也在心里懊悔。

她想,自己在面试的时候居然这么失态,别说能不能考上了,连给老师留一个好印象都没达到。

她垂头丧气地走出考场,面试老师出来后,只对她说了一句话:“回家等通知吧。”

一听这话,萨日娜更加觉得自己没戏了。

又跟着父亲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一路上,萨日娜都闷闷不乐。

可是没想到,过了几天,她居然收到了上戏的录取通知书。



萨日娜喜极而泣,连一向不支持她走这条路的父亲都高兴不已,忙着替她收拾行李。

入学的时候,萨日娜才知道,面试的时候,她虽然失态,却给老师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老师们觉得,她身上拥有成为一个好演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共情。

在上戏的萨日娜不仅学业非常突出,还在入学不久,就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而这第一次遇见,就是一辈子。

2

考进上戏时,萨日娜只有17岁。

而她的同班同学中,还有一位童星出身的,他就是潘军。



不过,跟其他同学不同,潘军是“旁听生”。

很多人一听“旁听生”,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凭什么?

事实上,潘军当时已经通过了上戏的招生考试,只是在后来的体检中,查出视力不合格。

好不容易考进来,却因为能力之外的因素被排除在外,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当时,潘军并不是唯一一个因为体检问题被劝退的,但他跟其他同学的反应却完全不同。

其余两个被劝退的同学都因为委屈而痛哭,只有潘军被劝退了还乐呵呵的。



连老师都感到奇怪,忍不住问道:“别人被劝退都特别伤心,你不伤心吗?”

潘军淡定地回答:“反正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再伤心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坦然接受。”

这番话成功引起了萨日娜的注意,她觉得这个男生跟其他人不一样。

老师也被潘军的乐观打动了,再加上潘军童星出身,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表演天赋,老师们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么好的苗子,就让他以“旁听生”的身份跟着其他同学一起上课。



而潘军记住萨日娜,则是因为一次聚会。

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过生日,邀请同班同学出去聚会。其中就包括萨日娜和潘军。

萨日娜的开朗热情给萨日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在聚会上,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萨日娜说话。

萨日娜本身就对他印象深刻,这样一来,想不熟都不行了。

过了一段时间,潘军觉得两人已经熟悉了,就向萨日娜表白了。

可当时,上戏有明文规定,不许学生早恋。



两人只能偷偷摸摸地搞起了“地下恋”。

要么就是拉拉手,要么就是一起散散步啊之类的。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两人的恋情还是被老师给发现了。

但老师却格外开恩,没有掐灭他们爱情的小火苗,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为老师觉得,两人都是认真好学的学生,即使谈了恋爱,也不耽误学习。

反而因为常常凑在一起讨论表演技巧而使得两个人都有进步。

这样的感情,老师怎么忍心拆散呢?

老师不仅不阻止他们,还“吓唬”潘军说:“我们萨日娜可是个好姑娘,你一定要好好对她。”



潘军则是拍着胸脯向老师保证:“放心吧,老师。”

大学毕业时,萨日娜被分配到了全国总工会话剧团。

而潘军,由于是“旁听生”,没法授予他学位。

在校期间,他还能在萨日娜的鼓励下不去在意这个事,但毕业了,他不得不考虑自己将去向何方的问题。

有一天,潘军正苦闷地躺在床上,突然听到下面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还非常急切。

潘军顾不得多想,赶紧下楼。

只见一位老师把一个红本本塞到他手里,说道:“鉴于你大学期间表现优秀,现在授予你学士学位。”



潘军不敢相信地打开封皮,看到上面的钢印他才放心。

紧接着就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这几年的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他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萨日娜,萨日娜也高兴得不行。

随后,潘军又接到通知,他被分配到总政话剧团。

在总政话剧团,潘军终于迎来的曙光,片约不断。

与他相反,萨日娜则在毕业后陷入了人生低谷期。

3

大学毕业时,两人已经谈了三年恋爱。

当时,双方都觉得感情已经稳定,可以结婚了。



但是,两人都是刚走出校园的穷学生,兜里都没什么钱。

根本办不起婚礼,更别提彩礼嫁妆之类的了。

潘军也知道这样会委屈萨日娜,于是问她:“我现在一点钱都没有,你还愿意嫁给我吗?”

萨日娜则指着前面一个卖首饰的小摊说:“那个摊上的戒指一个八块,你买一个送给我,你就可以娶我了。”

潘军也没多想,欢天喜地地买了一个戒指就给萨日娜戴上了。



没有人知道,在人来人往,喧闹鼎沸的大街上,有一对情侣完成了婚姻大事。

买完戒指,潘军带着萨日娜回去开介绍信,准备领结婚证。

但问题又来了。

当时萨日娜只有22岁半,不到法定的结婚年龄23岁。

她央求工作人员给她写成23岁,但工作人员拒绝了,公事公办地写了22岁半。

萨日娜拿着介绍信和潘军去领结婚证,到了才知道,还得交两百块钱。



因为她年龄不够,又有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按照规定,他们要想领结婚证,就得先交两百块钱,一年半之内,没有生孩子,这两百块钱就可以退给他们。

为了能尽快结婚,他们还是乖乖地交了两百块钱。

两人结婚以后,潘军的单位给他们分了一套11平的房子。

房子虽小,但新婚的两人依然欢天喜地地把这里当成了婚房。

但是,一直不生孩子的萨日娜引起了婆婆的不满。

两位老人盼着抱孙子,但萨日娜迟迟没有怀孕,他们难免会催一催。

每到这时,潘军总会挡在妻子面前,无论母亲说什么,他都笑呵呵地答应,合理的就改,不合理的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不过,跟生活中的琐碎比起来,事业上的打击则更让萨日娜痛苦。

4

虽然萨日娜也被分配到了话剧团,可她的工作却跟表演毫无关系,而是去修鼓风机。

好在萨日娜能吃苦,虽然这份工作特别辛苦,但她还是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潘军则在表演上大放异彩,除了固定的话剧演出外,还接拍了不少影视剧。

萨日娜经常去剧组给丈夫送饭,除了关心丈夫外,还想看一看真正的剧组究竟是什么样的。



其实萨日娜跑了不少剧组,每次听说哪里有新戏开拍,她都积极去面试。

但无一例外,都被刷了下来。

直到有一次,她又去一个剧组面试,导演对她说:“你要不考虑干干别的,虽然你演技不错,但你这个长相,不会有人用你的。”

萨日娜听了,心里特别难受,颜值她又控制不了。

多说一句,很多广告商为了挣钱,甚至把萨日娜和同龄的伊能静放在一起比较,以此来证明颜值的重要性。

简直荒唐!

听了老师的话,萨日娜不服气,难道颜值不够的人就不能当演员了吗?她偏不。

从那以后,她更加勤奋,努力修炼自己的演技,等待机会的降临。



功夫不负有心人,属于萨日娜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5

1994年,萨日娜又去一个剧组面试。

这次面试她的,是著名的女导演杨阳。

其实当时,杨阳导演已经挑好了演员,但那位演员一听说要去环境艰苦的黄土高原拍摄,就拒绝了。

所以萨日娜来面试的时候,导演先给她打了预防针:“我们这个剧本,拍摄条件非常艰苦,而且,团队经费也很紧张,给不了你太高的片酬。”

萨日娜连忙表示:“没关系,我能吃苦,多艰苦的环境我都能坚持下来,片酬有没有都行。”

就这样,萨日娜第一次进了剧组。

而这部成就了她的电视剧,名字叫《牛玉琴的树》。



这部剧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还获得了飞天奖一等奖。

当时的萨日娜只有26岁,但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她在剧中看起来有40岁左右。

这也注定了萨日娜日后的角色大多都是“母亲”或者朴素的劳动妇女。

1996年,萨日娜出演了电视剧《午夜有轨电车》,获得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

这是她从影以来的第一个艺术大奖。

拿了奖之后,本以为萨日娜会一路高歌猛进,没想到,她却选择了慢下来。



6

拿了奖之后,萨日娜短暂地休息了一阵,生了一个女儿。

可是当时,她的事业刚刚起步,无暇照顾女儿。

想起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萨日娜不想让女儿重复自己童年的老路。

于是,她对丈夫说:“咱俩必须保证至少一个人待在家里,你去拍戏的时候我在家,我去拍戏的时候你在家。”

丈夫潘军欣然答应。



但是,剧组并不会因为他们就改变时间。

有时候,两人都忙着出去拍戏,一去就是几个月。有时候又是两个人都没有工作,都得待在家。

这时候,萨日娜已经是著名的“母亲专业户”了,片约不断,名气也渐渐超过了丈夫潘军。

潘军见状,主动提出自己在家照顾女儿,让妻子安心出去拍戏。

他知道,拍戏一直时妻子的梦想。

现在好不容易梦想实现了,他怎么能折断她的翅膀呢?



对于丈夫的付出,萨日娜非常感动。

她知道,对丈夫最好的回报,就是认真拍戏,不敷衍任何一个角色。

2008年,凭借《闯关东》中的“文他娘”一角,萨日娜获得了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

这是飞天奖历史上,第一位两度获此殊荣的女演员。

而每次谈起自己的成就,萨日娜总会自豪地表示:没有丈夫就没有我的今天。



人们常说,爱不仅是妥协和牺牲,更是理解和包容。

正是因为这样,潘军才能全力支持萨日娜大胆追求梦想;也正是如此,萨日娜才能发自内心地感激丈夫对家庭的付出。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隔壁娱阿姨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3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