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三(南京大屠杀中)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比心]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国民党参战军队共有13个师和13个团,总兵力超过15万。
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共有1万左右将士殉国。在随后的撤退中,约有5万军人逃出生天。而其余10万左右的军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中的大部分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
那么,后人总会有一个疑问:身处绝境中的这10万军人为什么宁肯遭到屠杀,也不奋起反抗呢?
守,是不守?
1937年11月11日,蒋介石召集一众国民党高层研究一个问题:南京守,还是不守?
从军事角度上说,白崇禧、何应钦、李宗仁几名军界高层提出的建议没有错。他们认为中国军队在上海已经损失惨重,急需休整。上海和南京之间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何况中日战争肯定会旷日持久,所以,不必为了一座南京城而白白耗费实力,还是放弃的好。
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也支持这种观点。
蒋介石心里其实也这么想。在这帮军界大佬发言完毕之后,他并没有置可否。但就在此时,忽然跳出来一个“英雄”,豪言要与南京共存亡。此人是谁?
正是国民党第一批8个一级陆军上将之一的唐生智。
此人过去是湖南军阀,曾经2次“倒蒋”,所以在蒋介石一手遮天之后,只能在南京政府“啃冷馒头”。这一回,他突然跳出来,颇有借机咸鱼翻身的打算。
蒋介石当时还是有点矛盾。
除了军事角度的客观因素,从自身来讲,他也是不想守南京的。因为在辛亥革命前,他曾经数次赴日,而且是陆士的毕业生,属于妥妥的亲日派,所以他才和何应钦那么好。自“九一八”之后,蒋介石早就被日本鬼子吓破了胆,还整出来一个人神共愤的“塘沽协定”。
但是,再怎么说,蒋介石在当时也是中国的领袖,如果他带头放弃南京,那“卖国贼”的标签他是一辈子也别想撕下去了。要说贴个标签也没事,作为政坛老油条,什么“委屈”受不了?他真正担心的是其他山头会借此逼他再次下台。
而且,从日本鬼子侵华的第一天起,蒋介石就特别迷信“国联”,总希望通过那个名存实亡的“国联”去劝日本“立地成佛”。所以,如果中国军队直接放弃南京,他担心自己在“国联”眼中的形象会一落千丈,“国联”也就不会再费力进行斡旋。
因此,在蒋介石的盘算里,南京还是要象征性地守一守。注意,只是象征性的。
可现在唐生智如此慷慨激昂地跳出来,而且发誓要与南京共存亡,自己就不能不表个态了。其他军界大佬也一样。唐生智这一招是妥妥的“道德绑架”。
最终,蒋介石任命唐生智当了南京卫戍总司令,南京保卫战也从“守一守”变成了“死守”。
12月7日,蒋介石坐飞机跑了。唐生智则召开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再来一遍慷慨陈词。
12月8日,为了表现自己死战到底的决心,唐生智命令把长江边上的船全部烧毁,替南京守军断了退路。然后他又命令36师守在江边渡口,如果看见逃兵,就直接开火击毙。
而他自己呢,却悄悄地把一条小汽艇藏了起来。
他不是要死战到底吗?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呢?
除了上述唐生智只想“咸鱼翻身”外,当时他手里的兵力实在是不太理想。保卫战的主力包括国民党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36、87、88师以及12000多人的教导总队。
但是,三个德械师在上海已经打残了,主力基本损失过半。后来补充的新兵几乎全是临时征召的农村小伙子,或者是抓来的壮丁,战斗力不值一提。精锐尚且如此,其他参战部队的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唐生智认为手里唯一有一战之力的也就只有教导总队。作为军阀,他过去打仗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更何况现在是以残兵对气焰正盛的日军?
因此,唐生智也就是在蒋介石面前表个态,在心眼里根本没打算真正殉国。但就是他这一己私心却给南京大屠杀白白平添了10万冤魂!
幸存者
12月8日,日军完成对南京的三面包围,南京军民唯一的退路只有向北过江。
12月10日,中国守军拒绝了日军劝降,日军遂发动总攻。但中国守军的抵抗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因为南京城墙高达20米,厚度超过13米,日本的小山炮根本奈何不得。所以,日军的重点进攻方向选在了容易展开队形的光华门。而在这里的是守城部队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教导总队。与此同时,雨花台和中华门各处的战斗也相继打响。
在日军的很多文献中都有关于南京保卫战的记载。
19联队的宫部一三对光华门的战斗有这样的描述:虽然一度占领了光华门,但我军一旦停止炮击,敌军(中国守军)就开始大举反攻。我们全力抵抗,弹药很快耗尽,所以拔出刺刀开始肉搏。敌人一边向我们投掷手榴弹,一边围住我们拼命开火。我们联队损失过半。
36联队战史中记载:在光华门的战斗中,阵亡275人,伤546人。
日军曹长长野喜诚对进攻雨花台的战斗有如下回忆:40名士兵组成爆破敢死队,最后仅剩3人。爆破成功后,1个步兵中队(约200人)发动进攻,最后仅剩几十人。
47联队战史中记载:在中华门的城头上,中国士兵大叫着从四面围向我军。两军士兵互扔手榴弹。在硝烟中,有刺刀穿过身体的声音,搏斗的声音和伤员痛苦的呻吟。
因为战斗太过惨烈,很多日军士兵都把进攻南京一战称为“地狱图”或者“殊死的战斗”。
打到12月12日中午,日军在3天的战斗中伤亡超过7000人,仍然没有攻入南京城内。
但不久之后出现的一幕令日军再次震惊。
12月13日一早,和日军殊死搏斗的中国军队突然全部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12月12日下午,蒋介石急电唐生智,让他撤退。唐生智在当晚7点召开了南京保卫战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命令各部突围或撤退。8点,他坐着提前准备好的小汽艇跑了。
但是,唐生智对各部的撤退或者突围根本没有周密的安排。
他原本的计划是“大部突围,一部过江”。可他在临逃走之前,又嘱咐师以上的高级军官:“87师、88师、教导总队等部如果不能突围,可以过江。”
于是,混乱的局面出现了。原来准备突围的部队全都跑到江边,要过江的部队一下激增到9个师,计划变成了“一部突围,大部过江”,可哪有那么多船?很多部队撤到江边后才发现没有船。
如果是突围,那各支部队就要从当面之敌的薄弱环节直接杀出去。可到了江边后,再准备返身突围,已经根本不可能了。于是,无法渡江的10万中国守军很多都成了日军的俘虏。
那么,这就奇怪了。
俗话说“兵过十万,扯地连天”。如此多的有生力量,就不能继续与日军死战?他们为什么要甘心当俘虏呢?
反抗
古语云: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在国民党军中,张自忠将军这样的人太少了。
唐生智是南京保卫战中第一个逃跑的。那他麾下各师的师长该怎么想?
国民党后来的海军司令桂永清在南京保卫战中是教导总队的总队长。当他接到唐生智的通知时,让副官向下传达撤退的命令,他自己则直奔长江边,坐着提前准备好的轮渡逃出生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国民党官兵都是往上看,唐生智坐镇的时候,大家深受感染,所以浴血奋战。可他带头一跑,这股劲就直接从头泄到底。不能否认在南京保卫战中有很多国民党军官血战到底,以身殉国。但还有很多军官的意志并没有那么坚定。
如前文所述,国民党参战各部队中几乎有一半,甚至一多半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前一天还是普通农民,今天就让他们敢于直面生死,这并不现实。
另外,参加过淞沪会战的很多老兵,一看桂永清之流先行逃跑,那种怒火和怨恨是无法言语的。这让大家根本不知道在为何而战?
所以,从唐生智逃跑的那一刻起,国民党部队的士气已经荡然无存。否则,怎么解释12日白天还在奋力抵抗的各师,晚上就全都夺路而逃,涌向江边?怎么解释前一刻还在和日军血战的士兵,下一刻就开始抢夺老百姓的衣物,以便自己换上后,能逃避日军的搜捕?
在江边还发生了更为令人痛心的一幕。唐生智原来安排36师在渡口把守,专门射杀逃兵。可他跑之前,却没撤销这项命令。于是,眼见越来越多的溃兵而至,36师选择了直接开火。很多没有倒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士兵却倒在了袍泽的枪口下。
从古至今,在部队大规模溃逃时,能逆风翻盘的战例屈指可数。更别提南京保卫战失利后的这种情形?
12月13日,日军杀入南京城,随即展开对中国军人的大规模搜捕,凡是额头有帽檐印儿,或者手掌有老茧的全部列为抓捕对象。
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和无辜的老百姓落入魔爪,并被分批屠杀。
教导总队有一名勤务兵叫唐光谱,他是大屠杀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据他回忆,他和很多战友被抓起来之后,一共被关了6天。日军根本不给大伙吃的,只是在第三天才给了点水喝。所有的人在饿了6天之后,别说反抗,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在第6天,日军对唐光谱和他的战友展开了屠杀。他很幸运,有人替他挡住了子弹。
事实上,在日军对中国军民分批展开大屠杀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引颈就戮。
在12月17日的草鞋峡集体屠杀中,2000多中国俘虏就选择了奋起反抗。根据日军事后的分析,中国俘虏是互相用牙咬开了彼此捆手的绳子,然后趁日军不备,突然集体暴动。
日军65联队联队长两角业作在战后的回忆录写道:“2000人突然向我们冲了过来,我们赶快开枪,但人太多了,天也黑,所以他们逃走了很多。”
在这次暴动中,第65联队一共被打死7人,其中有1名军官被刺死。
联队机枪中队大友登茂树回忆:“我们中队死了名军官,身上被扎了7刀。”
在血腥、恐怖的南京大屠杀中,草鞋峡暴动可谓一抹难得的亮色。它证明了在这次国殇中,与屠杀并存的还有反抗,与屈辱并存的还有光荣。
所以,任何有意抹杀或者淡化中国军民在大屠杀中奋起反抗的说法都是绝对不能成立的!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南京大屠杀虽然已过去了80多年,但侵华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却丝毫不容粉饰或者掩饰。
日本只要有一天还未真心悔过,我们就绝不会原谅他们。日本只要有一天还在为军国主义招魂,他们就是我们势不两立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