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公司起名(将铁匠铺打造成民营500强后)

近日,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远新材)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本次IPO,光远新材拟发行不超过1.66亿股新股,募集资金26亿元,用于年产 7 万吨高性能超细电子纱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 1 亿米高性能电子布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年产 8000 万米高性能超薄电子布生产线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光远新材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集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电子纱和电子布系列产品。

光远新材植根于林州老牌钢铁企业凤宝集团,是其产业转型升级而上的一个新材料项目,它的背后站着的是李广元家族。李广元是从河南一个小镇走出来的“钢铁大王”,把一家资产不足3000元的生产队小厂打造成了年销售收入将近100亿元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之际,李广元调转船头进入“电子级玻璃纤维”行业,并将他推向IPO。

铁匠铺走出来的“钢铁大王”

回顾73岁李广元的创业经历,堪称传奇,同时也带着那一代人独特的色彩。

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给村里赚点外快,林州市姚村镇定角村里的一个老支书带领村民从村南的河边,砍下几棵树做支柱,砍下芦苇做顶棚,开办了一个简易的铁匠铺。

这个铁匠铺,靠给村民打造、维修农具赚点收入。几年后,铁匠铺依然没能实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一筹莫展之际,“让我试试”,26岁李广元说。就这样时任大队会计的李广元,毛遂自荐当上了村里小厂的负责人。之所以勇挑大梁,只是因为穷怕了,当时整个村子都穷,只能吃谷糠拌杨树叶,玉米皮加红薯干儿,许多人吃下去会出现浑身浮肿。

光靠打铁,肯定富不起来,李广元内心坚定的认为。于是他背上干粮,去太原,进北京,下郑州,寻找发展项目。

当时国内汽车数量不多,但产业发展已在各地萌动。李广元预测,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必将诞生一个庞大的汽车配件市场。

经过充分调研,李广元从安阳市第三运输公司了解到,一个叫“汽车调整臂”的易耗汽车配件非常紧缺。由此,一个生产刹车调整臂(用于调整刹车间歇)的计划,逐渐在李广元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他要把铁匠铺变成厂房。

建厂需要钱,李广元穷尽家本拿出了三百元,接着,他走家串户,东拼西凑,集全村之力,凑了两万元,又从信用社贷了两万元,勉强凑够了购置加工设备的钱。

1976年,三个铁匠炉,新建了一个翻砂炉,二三十台手动车床,定角的汽车配件厂就这样在艰难中起步了。

李广元开始带领村民去找报废的汽车调整臂,肢解后研究,又背着白面,到缺少白面的山西太原工具厂,换取次品当原料,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批汽车配件试产成功。

不过,由于技术跟不上,生产出来的刹车调整臂要到山西长治精加工,再接着回来组装。

从定角村到长治,只有一条山路,途中有个叫黄牛踢的地方,羊肠小道就在悬崖绝壁上,素有“鬼门”之称。当时正逢阴雨天气,路途险峻,没人敢去,零件送不过去,向客户发货的期限却越来越近。

李广元只得带着女儿亲自出马,开着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出发了,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没有一点儿停下来的意思。就在黄牛踢,路被冲断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和女儿在拖拉机上一困就是三天。

天道酬勤,付出总有回报。历经千辛万苦生产出来的刹车调整臂,虽然稚嫩,但因为稀缺,市场销路很快打开。

1977年,李广元带着30个汽车配件,来到安阳市一家公司。该公司以一个配件3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批配件。公司负责同志高兴地说:“这种汽车配件,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好消息传回了“铁匠铺”,村民们的激情像炉火里的铁水一样沸腾!

1978年,在李广元的积极推动下,在定角村庄东头盖起了一定规模的厂房,安装了生产设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巨大飞跃。

随后,李广元带领大家先后成立带钢厂、汽车弹簧厂、制动器厂等,汽车配件产品增加到20个系列、300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企业效益更是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

在李广元们雁阵效应的带动下,到上个世纪末,林州北部出现三百余家汽配企业,生产的货运汽车配件占全国市场的60%。

当多数人还正沉醉在汽车配件炮制出的盛宴中时,淘到第一桶金的李广元,已经悄悄把目光转向了正蓬勃发展的钢铁行业。

1992年,河南省定角实业总公司成立后,汽车配件厂正式与二汽集团配套。

为实现规模效益,李广元们迎难而上,投资6000万元的带钢厂,投资8000多万元的球墨铸铁厂、东风汽车钢板弹簧公司制动器厂,企业效益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

1995年春天,李广元果断决定上带钢厂项目。1997年5月,具有九十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投资7000多万元、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燃油连续推钢加热,一列两架横列式500粗轧机和两立六平精轧机组成的连轧生产线投入运行,当年达产。

经营带钢厂时,李广元敏锐地察觉到,原材料已成为带钢厂发展的严重制约。上炼钢项目,势在必行!

恰逢林州有家濒临倒闭、负债累累的地方国有钢铁公司要改制,李广元发现了机遇,决心盘下这个企业。李广元筹资1000万元启动资金,以“蛇吞象”的勇气,重组了当时负债已达200%的国有企业林州钢铁公司,接收了全部职工,他为这个新组建的企业取名为“凤宝钢铁公司”。重组当年,就投资8000万元新上了炼钢设备。

炼钢项目投产后,除满足带钢厂40万吨的原材料需求外,市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凤宝钢铁公司一鸣惊人,也改变了结束了林州市有铁无钢的历史。

李广元并没有满足。接下来的两年里,第二条炼钢生产线紧锣密鼓地投产运营,钢产量从40万吨提升到80万吨,产量翻了一番,产品供不应求。

2005年,普通钢材产能过剩。李广元果断决定,上马优特钢生产线。特钢生产出来后,市场依然红火。

在一次钢材研讨会上,李广元偶遇了天津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经过交流,他看到了凤宝钢铁的未来,他认定上马无缝钢管是个不错的选择。2008年7月18日,公司第一条无缝钢管生产线投产,李广元的精心经营下,很快企业便成为河南最大无缝钢管生产企业。

跬步致千里,小流汇江河。就这样李广元以“拓荒牛”的不屈精神,使凤宝特钢迅速跻身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河南省“百强”“百高”企业,当地人也称他为“钢铁大王”。

电子布

市场形势千变万化,转型升级永不止步。

2010年,钢铁行业开始出现拐点,经济新常态下,钢铁产能的过剩已是实实在在的课题。这样的背景下,李广元和从部队转业后回到林州的儿子李志伟,开始谋划凤宝传统产业的转型。

善于在发展中找出不足和优势,果断抉择,大胆出击,是李广元最大的优点。这时候,李广元注意到了一个叫“电子级玻璃纤维”的东西。

电子级玻璃纤维又叫电子布,是将玻璃纤维通过捻线、织布等工艺制成的产品,是电子器件的关键性基础材料。手机、电脑电路板中用到的覆铜板,就是由其加工制作而成。

其单丝的直径为几个微米到二十几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0~1/5,这种生产技术曾长期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

而最初李志伟敲定进入电子玻纤行业,其实也颇费一番周折才将研发、人才、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敲定。

2013年,李广元创建林州光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8月,该公司新研制的5微米超细电子级玻璃纤维纱投入规模生产。

目前,光远新材已经建成了中部地区产能最大的电子纱、电子布生产基地,2021年光远新材占据中国大陆电子纱产能的10%,排名第五,居于首位的是上市公司中国巨石(600176.SH),占比18%。

公司通过自主技术创新,成为仅有的极少数能稳定批量生产 并供应超细纱、极细纱和超薄布、极薄布的内资厂商,并成功研发出低介电、Low-CTE 等高性能电子布产品。

深创投为股东

招股书显示,光远新材产品性能获得了下游境内外众多知名客户的认可,如宏和科技、富乔工业、德宏工业等电子布生产厂商和生益科技、 南亚新材、金宝电子、联茂电子、华正新材、超声电子、斗山电子、台光电子、广州松 下等覆铜板生产厂商。

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 年 1-3 月,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8.28亿元、8.66亿元、16.99亿元、3.84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4161.4万元、-742.2万元、5.29亿元、6,129.10万元,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07%、14.36%、47.54%及29.38%。其中,电子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2.66%、60.29%、66.3%和61.53%,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光远新材的未来受到资本看好。截至目前,除嵩山资本外,已有河南农开、杭州春和兴泓等多家基金进入。

目前光远新材由李广元的儿子李志伟管理,李志伟也是光远新材的控股股东。IPO前,李志伟直接持有公司35.33%股份,间接持有公司0.54%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5.87%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此外,凤宝住建持股17.7%,深创投基金持股16.47%,李卫平持股13.94%,宁祥春持股为3.41%,嵩山投资持股2.1%,林州财信持股1.69%,嘉兴合任持股为1.47%。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ipo观察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2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