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江的名人(感动中国)
2018年9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爆出了一个新闻,一个双耳失聪的女孩,将要来这里攻读博士学位。两个月前,她刚刚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获得吉林大学的硕士学位。
消息传来,全院师生的心理都比较受触动,大家觉得难以置信,这条道路,对她来说将会很难吧。
失聪,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耳聋。
我国目前有1.2亿人存在听力障碍,其中听力语言残疾者达2780万人。
每年我国新增3万聋儿,其中有5-10%为药物性耳聋患者。
这些耳聋患者,通常只能上聋哑学校。客观地说,他们未来的前途非常渺茫,上大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遥不可及的梦。
即使上大学,也是聋哑人大学,大学名字面前总要冠以特殊的名字,这种学历很少为社会用人单位真正承认。比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大学、吉林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等。
可是这个女孩,上的是常人能上的大学,还到金字塔的顶端学府——清华大学读博,这也太励志了吧,简直是不可思议。
前不久,这位女孩被评为“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十位获奖者中,她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刚刚30岁。
她是谁,她是如何从无声的世界突出重围,走上成功之路的?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30年前,沿着她成长的足迹,找寻答案。
1992年出生,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一个瑶族家庭,一个女孩出生了。
她的出生给家里带来了欢声笑语,也带来了无限希望。女孩家住郴州市宜章县,这里的人观念还比较落后,重男轻女现象比较严重。
还好,女孩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脑子里没有一点旧观念,把女儿的出生当做上天给他们的礼物。
他们光给孩子取名字就花了几天的时间,总想给女儿取一个最动听的名字。
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给女儿取名梦南。母亲姓江,孩子随母姓,梦里的江南,多么富有诗意,又充满生机。
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出生第九天,亲戚朋友都来看望孩子。
父母大摆酒席,兴高采烈地与来宾共同庆祝。
有人在背后窃窃私语:“还以为是个男孩呢,生个女孩还这么高调。”
梦南的母亲江文革听说了,不以为然地说:“女孩怎么了,只要好好培养,一样有出息。”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开始胎教。女儿出生后,显得格外聪明,好像能听懂大人的话,当她啼哭的时候,只要一唱歌,她就会停止哭泣,手舞足蹈。
四个月的时候,她就能分辨声音地“好坏”。比如有噪音的时候,她就会烦躁,听到妈妈的声音,或者音乐响起的时候,她不但会开心得“活蹦乱跳”,还会笑出声来。
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似乎对声音失去了感觉,她急忙带着哭腔丈夫赵长军:“长军,你快来,孩子怎么听不见了!
赵长军有点不相信:“怎么会?”
当他来到女儿的摇车前,待了一会后,也着急了。
无论是摇动手铃,还是打开音乐,甚至是拍手,孩子都没有一点反应,迷茫地看着他们。这下子夫妻俩都慌神了,抱起孩子直奔县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最近这段时间生过病吗?吃的什么药?“
母亲江文革说:”两周前,孩子感冒咳嗽,一个村医给孩子开了几天药,好像有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什么来着。“
医生表情凝重地说:”孩子现在很可能患的是中毒性耳聋,你们赶紧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吧,别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听了医生的话,夫妻俩二话没说,打车直奔郴州市医院。
检查之后,医生说了一番话,夫妻俩听了如五雷轰顶:“你们的女儿诊断结果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确切地说,右耳完全失聪,左耳只能听到110分贝以上的声音。100分贝是什么概念?螺旋桨直升机的声音在110分贝左右。这意味着,孩子几乎已经完全失聪。”
“大夫,您一定要治好孩子的耳朵,她是我们的命。”
“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目前来说,国际上都没有什么特效药,你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夫妻俩不知道是如何跌跌撞撞回到家里的,也不知道那段时间是如何浑浑噩噩过来的。
总之,只要回到家里,江文革都是以泪洗面,无法接受事实。
还是丈夫更坚强一点,他劝说妻子:“眼睛哭瞎了也没用,我们还是要行动起来,不但不能让孩子废了,还要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
“对,要让孩子最优秀!”江文革也擦干了眼泪。
一般来说,遇到失聪的子女,父母都是将他们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手语。一旦按照这个方向去培养,就意味着孩子将永远失去语言能力,江梦南的父母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因此,父母决定教女儿学习发音和唇语,而不是通常我们看到的手语。
正是这个前瞻性的决定,才让江梦南的人生之路更加开阔,为她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学唇语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论是教的人还是学的人,都需要有很强的领悟力,需要天衣无缝的配合力,没有惊人的毅力是无法掌握的。
什么是唇语,就是看着别人的说话时嘴唇的动作,来解读别人说话的内容,是一种很难的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理论上来说,听觉辨别力越低的人,对唇语的依赖越强,也越容易学会。但是对于江梦南爸妈来说,如何教是个难题,他们虽然都是教师,但是对于唇语他们却是门外汉,也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借鉴。
为此,他们开始上网,查抄有关资料。
他们很快发现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不够专业,他们只好不停奔波于几个大型图书馆中,试图找到更为专业的教授方法。
同事和朋友,也被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利用一一切机会给他们寻找资料。
父母下了工夫,小梦南也非常用心。刚开始的时候,小梦男跟着父母学习唇语,只有动作没发出声音,因为她感受不到。
后来,父母就把她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然后“啊啊啊”地发声。小梦南感受到了父母喉咙的震动,她很快就理解父母的用意,知道想要发出声音,是要经过自己的喉咙运动。
于是她也摸一下自己的喉咙,“啊啊啊”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后来,父母就把她抱到镜子前,模仿讲座里的人的口型,然后再看着自己的口型,一遍又一遍地矫正。
有时候,学会一个字母,要学习上千遍,甚至上万遍。
即使这样,小梦南也不气馁。
开始的时候,小梦南发不出正确的声音时也会苦恼、着急,每每掉下眼泪。
这时,父母就会马上对她进行鼓励,要么对她竖起大拇指,要么给她想吃的东西和想要的玩具。
得到了鼓励之后,小梦南信心倍增,更有兴趣,积极性更高了。
当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玩具的时候,陪伴小梦南的是一面镜子,每天她有至少5个小时站在镜子面前对口型、发声。
三岁那年,小梦南正在屋里玩耍,同事也带着小朋友来了,这时候小朋友喊出了“妈妈”,小梦南也怯生生地喊出她人生第一句“妈妈”。
江文革听见了,抱起女儿使劲地在她脸蛋上亲吻,泪水模糊了视线。
在父母爱的鼓励下,在不向命运屈服的拼搏中,江梦南从字、词开始学起,之后逐渐学习到日常用语,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基本掌握了“听”和“说”的技能。
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想要不落伍,跟上同龄人的步伐,还有很多路要走。
为了达到目的,父母轮流教女儿学习,每天练习唇语的时间不低于4个小时,节假日也是如此,未间断。
对于父母的付出,小梦南完全理解,所以她非常配合。
有时候真困了,夏天的时候她拿起冰块放到自己的脸上,冬天的时候,她穿着单衣站到寒风中吹一会,让自己保持清醒,集中注意力。
正是这种坚持,让她学会了开口说话,跟学生和老师能够正常交流,也能在普通学校基本"听懂”老师讲课。
老师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只为梦南一个人讲课,速度太慢了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此一来,梦南就不能从容地“听”完老师讲的全部内容。
江梦南只好付出比同学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才让自己不落伍。下课铃响过之后,同学们都像小鸟儿飞出去玩耍,梦南却拿起书走到了黑板跟前,仔细看老师的板书,努力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常言道,付出总有回报,汗水的浇灌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小学毕业后,江梦南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
拿到通知书,父母双双将女儿举得高高的,举过了头顶,他们心里高悬的石头终于落地,再也不担心女儿会跟不上同龄人的步伐了。
2010年,江梦南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她再次给了父母一个惊喜,分数超过一本分数线。
对于这个失聪的孩子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好成绩了,因此父母十分满意。可是梦南却做了一个出乎他们意料的决定——重新复读。
她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要再复读一年,给父母、也给自己的人生交出一个更满意的答卷。对她的选择,同学们难以理解,觉得对于像她这样一个失聪的女孩子来说,考出这样的成绩已经极其了不起,何必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
江梦南淡淡一笑说:“没有压力,哪有动力,我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复读的一年里,除了假期,梦南只回了三次家,其余时间都在学校,体重也掉了9斤。
第二年,梦南以615分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录取,学习药学专业。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吉大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闻名遐迩。能考上这样的学校,是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
但是江梦南对父母说:“没有实现目标,我的目标是上清华。”
在吉大完成了读完了硕士之后,她毅然决定参加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考试。
2018年,喜讯再次传来,江梦南通过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试。
今年,即将完成博士学业的江梦南,入选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一个年轻的女孩入选,这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还不多见,因此江梦南备受关注。得知江梦南的传奇经历,到场的嘉宾无不为她的事迹感动,颁奖者也对她赞不绝口,说她太厉害。
江梦南腼腆一笑说:”不是我厉害,而是我有个厉害的爸妈,如果说我高大的话,那是因为踩在了他们的肩膀上。我很骄傲,也很自豪 !”
颁奖会上,江梦南还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我心中的信念就是热爱生活,回报社会。”
说到回报社会,就不能不说江梦南的专业选择。报考吉林大学的时候,她报的是药学专业,这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江梦南这样的失聪学生。
为什么她要知难而上?很多人对此不解。
江梦南回答说:“首先,我不想当弱者,有梦就要成真。其次,我有过不幸,让父母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的劳动,也留下不少泪水,我要揭开更多的生命科学之谜,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让悲剧不再上演。”
因为听力上的缺陷,江梦南费了很多周折,她的执着感动了吉林大学的领导和教授,终于圆了学医梦。
报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的时候,听力难题已经解决了——2018年9月,江梦南植入了人工耳蜗,平生第一次能听到声音了。
手术室外,她和父母相拥而泣。
之后的江梦南,渐渐会摆脱对读唇的依赖,可以和身边的朋友无障碍交流,可以随时闭上眼睛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唱歌。
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机会去参与一些学术交流的会议,为更多人解除病痛。
江梦南说:“相比很多残疾儿童,我是个幸运儿,但是我心中一直燃烧着一团火,那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同病”者做点事。”
每次暑假和寒假,她在回家之前都要到各地的聋哑学校去,给他们唱歌跳舞,带去欢声笑语。
一个平凡的女孩,一个不幸的女孩,却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人间奇迹,画出了最美的画卷,感动了中国。
祝福江梦南,但愿她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