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江的名人(江泽民此生的两位恩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一个人如果有贵人相助,很可能就会书写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其格局与境界都会得到翻覆性的提升。

因此,很多大人物的成就都离不开贵人。

而此前于11月30日逝世的江泽民同志也是如此。

在他的人生中,共有两个人对其辉煌成就起到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

一位是他的夫人王冶坪,另一位是亦师亦友的汪道涵。

他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

众人又何出此言呢?

勤俭持家,相互扶持

江泽民与妻子王冶坪的婚姻,是中国式青梅竹马的“姑舅亲”。

王冶坪的姑妈是江泽民的养母。

不过,虽是养母,但江泽民从来将对方当做亲母对待,亲切地叫她“娘”。

这便要提一提江泽民的身世。

江泽民出生于江苏。

其祖父江石溪行医、经商,擅长写诗音乐,爱好古籍书画。

因此,江泽民的艺术喜好,离不开自小耳濡目染的熏陶。

其生父名为江冠千。

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六叔江上青。

去到六叔那里后,江泽民就如同和亲生父母一样一起生活。

江上青是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有名的才子。

他的夫人王者兰也出自上海名门,亦能诗擅文。

江泽民虽是理工专业,但心中有一颗文艺的种子,总能以温柔的眼光注视世界。

江泽民

令人痛心的是,他13岁时,江上青为革命事业牺牲。

至此,成为烈士遗孤的江泽民,决心继承父亲遗志;

并于1946年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

一年后,他从上海交大毕业,进入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工作。

江泽民是个孝子。

江上青死后,他一直跟王者兰生活在一起。

等到解放后,江泽民升任副厂长。

他也第一时间就把王者兰接到身边。

只是当王者兰欣喜地搬到上海时,还发现了一件更加惊喜的事。

江泽民正和她侄女王冶坪在谈恋爱。

王冶坪比江泽民小两岁(也有同岁的说法),也是江苏扬州人。

其父曾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型工艺美术品制作工厂。

她家收入虽不丰,但家境也不算难。

青年时期的江泽民同志

而王冶坪和江泽民算得上是青梅竹马。

从上海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她便与江泽民一同留在上海。

不知何时起,情窦初开的两人终于捅破“窗户纸”。

20岁出头的他们很快陷入了热恋之中。

彼时,王冶坪经常来厂里看望江泽民。

他们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坐在如茵的草地上谈天。

解放那年的冬季没有往年寒冷,每个人都沐浴在新生活的暖阳中。

也是这年12月,江泽民与王冶举行了婚礼。

这场婚礼办得很朴素。

他们只准备了些茶点,邀请的都是双方的亲友。

只不过,虽然婚宴很简单,但却热闹难忘。

江泽民与王冶坪

婚后,江泽民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王冶坪则负责揽过全部家务。

这样的恩爱模式持续了一辈子。

六十年代后,中国政治与经济环境都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时候,两人的生活比较艰辛。

他俩工资很低,唯一庆幸的是江泽民有一套所里分给他的宿舍。

而这时,有个节俭持家的夫人就是一家最大的财富。

王冶坪向来衣着普通,没有烫发化妆的习惯。

她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就自己带饭挤公共汽车上班。

下班后,其便回家帮老母亲做饭,几乎没有什么过多的娱乐活动。

非但这样,王冶坪时常还要想方设法排队,购买生活必需品。

如果老家来亲戚,她就向单位借被子、席子在家“打地铺”。

有时一个月的伙食费太高,其还会限制小菜和猪肉的花销。

显然,有王冶坪在,这个家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她为人随和热情,与邻居的关系也处得很好。

健康和睦的家庭解决了江泽民的后顾之忧,也为他的精神生活与事业发展提供了的养分。

夫妻协力渡过了困难时期后,王冶坪也依然不改节俭淳朴。

不过,她也曾掏空家底,对丈夫大方过一次。

事实上,江泽民一直有一个钢琴梦。

颇有音乐天赋的他,能弹一手好钢琴,却攒不够钱买一架琴。

毕竟那时的钢琴是一件奢侈品。

可在王冶坪看来,丈夫的心愿更重要。

于是,她狠心取光了存折,又向亲戚借了点,凑齐两千块买了一架国产聂耳牌立式钢琴。

江泽民为此感动不已,这架钢琴后来也随他来到北京。

世上有千千万万架更昂贵更专业的钢琴,但都不及它好。

更令人动容的是,江泽民和王冶坪之间的照顾扶持也是相互的。

在上海时,王冶坪有一次生病住进了医院。

得知这一消息,江泽民中午刚开完会,就赶去探望夫人。

当时,他一脸担忧地在病床旁,一口一口地喂王冶坪吃饭。

而他自己却没顾得上吃东西。

就任总书记之后,江泽民还经常偕夫人一同视察或出访。

王冶坪有时颈椎病发作,他都会第一时间发现并细心照料。

1994年9月,江泽民携夫人赴欧访问。

可长时间的外事活动令王冶坪有些吃不消。

见状,江泽民就全程抓着她的胳膊,小心地搀扶着她走。

虽然这样在旁人看来很别扭,但他更担心如若不扶着王冶坪,她就走不动了。

不仅如此,在会见法国总统时,江泽民还用英语低声说:

“我夫人长途旅行很疲乏,有些头晕。能不能请你准备一把椅子,让她坐一坐?”

这般知疼着热的夫妻情真是令人欣羡不已。

一个好妻子可以成为男人心灵的慰藉与前行的动力,引领他从容应对人生的风起水涌。

而一位有智慧的知交好友则能为他智慧与才干的开拓推波助浪。

亦师亦友,一路力挺

实际上,说起江泽民同汪道涵的缘分,那真是妙不可言。

前面提到过,江泽民是烈士江上青的养子。

巧合的是,汪道涵曾是江上青在皖东北根据地的下属。

汪道涵对江上青的能力向来钦服。

在得知江上青牺牲后,他曾为其修建了烈士墓。

而汪道涵的夫人戴锡可也同江家有故人之缘。

戴锡可曾是江上青主持的皖东北革命青年训练班学员。

自然,两人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

只不过,光凭这两段革命情缘并不足以让汪道涵对这个年轻人另眼相看,二人也不会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

他们的结识是源于一次工厂考察。

汪道涵

1949年9月,华东工业部部长汪道涵到益民食品一厂视察。

其夫人戴锡可是该厂所属公司的经理,即江泽民的领导。

在视察中,汪道涵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年轻人。

此人便是副厂长江泽民。

听了他的报告,汪道涵觉得对方充满活力,有独到的思路与见解。

几年后, 当他回忆两人的初见,汪道涵说:

“他是党员,而且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我觉得他前途无量。”

这次视察结束后,由于工作关系,江泽民与汪家越来越熟。

当时,除了惊喜发现两家的革命渊源外。

江泽民与汪道涵诸多相似的经历也令他们有说不完的话。

原来,这两人不仅祖籍、大学相同,还都是学生运动中的尖子。

而且他们有着相同的革命经历,都是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

再加上读书这一共同喜好。

很快两人便互相引为知己。

汪道涵与江泽民

汪道涵十分欣赏这位小自己11岁的老弟,在工作与生活中都给予他许多帮助。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汪道涵对江泽民的帮助改变了中国开放年代的历史。

汪道涵先是提拔江泽民为益民食品厂的厂长。

过一年,他又把其调到中国肥皂厂任厂长。

两任厂长的实践经历,极大地锤炼了年轻的江泽民。

这为他之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952年初,汪道涵升任一机部副部长后,便调任江泽民为第二设计分局电器科长。

这意味着,江泽民进入北京管理的干部序列,在政治上将获得更多机会。

从这之后的十一年,江泽民进入长春“一汽”、赴苏实习、担任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第一副所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期间,他都离不开汪道涵的特别关照。

当然,前提是江泽民有着动力工程领域过硬的履历与能力。

江泽民

江汪两家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

而他们的情谊也在之后的岁月中经受住了考验。

60年代后,汪道涵的妻子戴锡可与一个女儿相继去世。

在种种情况影响下,他每日深居简出,消沉落寞。

可江泽民仍像以前一样对待他的老领导,经常去看对方。

这其实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但他不在意闲言碎语,甚至说:

“他当领导在位时我不去打扰,人家有难时我就要关心,我不担心自己丢这顶乌纱帽。”

在江泽民的安慰鼓励下,汪道涵渐渐走出痛苦和沮丧。

他不时就会去江家看望江母,吃他最爱的扬州家乡菜,帮江母查 《康熙字典》。

江泽民

七十年代中期,汪道涵重返政治舞台,被任命为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

随后,他举荐了江泽民出任命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汪道涵被任命为上海市代理市长。

在任期即将届满时,他向人大常委长万里推荐了江泽民继任市长。

当时,汪道涵对友人说,当上海市长就是“当总务科的总管”。

闻言,江泽民坚定回答:

“当1200万人民的总管,我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听到这话,汪道涵反倒放心了。

他相信根基尚弱的上海在江泽民手上一定能长成茁壮的大树。

1989年6月,因在上海做出的出色政绩,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江泽民第一时间去拜访他的老大哥汪道涵,想征求他的意见。

汪道涵

汪道涵没作过多言论,只是用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来勉励小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江泽民呢喃铭记,这副对联也成为他此后14年治国生涯的行事准则。

大灾大考,中流砥柱

常言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便是一个人的贵人。

什么是贵人?

可以帮助你走出低谷,提携你更上一层的人。

不论是为江泽民安顿后方的结发妻,还是处处力挺他的汪老哥,他们都是江泽民人生中的贵人。

只是,他之所以如此有“贵人缘”,是因为自己就是有价值的千里马。

其价值便是自身的魅力、智慧与才能,当机会来临时方能一把抓住。

从治国起,江泽民便在不断创造辉煌,牢牢把握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江泽民刚出任总书记的时候。

这也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

当时,世界局势发生巨变。

随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也遭受巨大冲击。

中国是否仍要坚持社会主义,成为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摸索了十年。

但旧的政治经济体制仍是一座阻碍我们前行的大山。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国内经济陷入僵局。

因此,不少群众出现了悲观、混乱的思想。

危难之际,江泽民力挽狂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定地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

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众所周知,当时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会因此崩溃。

但事实证明,此举稳定了人心,为今后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这是一个伟大的决策。

在历史的紧要关口,行差踏错一步,很可能就万劫不复。

江泽民时常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90年代,他一直致力于理论创新与改革开放。

这一时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式确立。

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理论被提出。

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

就在中国经济逐步苏醒之际,1998年的一场特大洪涝灾害再次向中国发出严峻考验。

那年夏天,全国有29个省(区、市)遭灾,洪水摧毁了无数群众的家。

江泽民心系人民安危,第一时间就出现在抗洪前线。

哪怕是洪峰逼近的危急时刻,他也不顾安危,登上大堤指挥战斗,为军民齐心抗洪,重建美好家园注入了强大的信念。

爱民为民向来是江泽民为官的价值理念。

在担任上海市长时,他最关心的便是如何解决1000万市民的住房问题。

他曾对视察上海的领导说过:

当我们在车站上、车厢里看到拥挤不堪的人群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在简陋甚至危险的教室里上课,数万名幼儿入托困难使年轻父母愁云不展时,当我们了解到全市有两万名职工上下班路上要花费4小时以上的时间,当一场暴雨使11万户居民家中进水时,心里就感到深深的不安。

济世爱民之心,溢于言表!

1999年6月,为改善民生,江泽民又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同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地区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可以说离不开此战略的施行与江泽民的高瞻远瞩。

在中国进入21世纪前夕,江泽民还办了两件“大事”。

一是调整了军事战略方针,强调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的重要性,以及严令禁止了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的经商活动。

第二,在他的领导推进下,香港、澳门先后于1997年、1999年回归祖国怀抱。

至于台湾问题,江泽民也在不断推进两岸协商,提出文攻武备,领导开展反“台独”斗争。

当新世纪的大门打开时,中国早已走出迷惘与悲观。

压抑已久的生命力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州听取省委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三个代表”要求。

这个思想再次体现了他巨大的政治勇气与马克思主义智慧。

2001年12月,在他与朱镕基总理的领导与坚持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依据国情,江泽民对经济战略也在进行不断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理论接连被提出,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江泽民成功接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一手将之推向更灿烂的未来。

2004年9月,江泽民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回到了上海,低调地过着退休生活,但依然时刻关心着祖国的建设事业。

结语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他的离去引发了举国上下沉痛哀悼,很多东西可以说谎,但人民的眼泪不会骗人。

江泽民同志是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慷慨激昂的是他,忍辱负重的是他,力挽狂澜的也是他。

其共产主义理想从不褪色,其伟大功勋永不磨灭!

有人说他的逝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么此时,我们所处的是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继承江泽民同志的精神遗产勇毅前行,便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参考资料

[1]综文.师生情谊 终身不渝——记汪道涵与江泽民的忘年之交[J].先锋队,2006(05):40-43.

[2]青年江泽民:得遇有缘人[J].共产党员,2010(12):18.

[3]江泽民主席夫人王冶坪[J].党的建设,1994(12):43.

[4]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央视网

[5]江泽民与夫人王冶坪的66年,新京报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口说名人馆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2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