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七日(周恩来逝世后)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1976年的1月,敬爱的周总理因病去世,这个消息举国动容,在总理火化的当天,人民群众自发的组织起来,前往路边街口送别这位好总理。

周总理在建国后,经常工作到后半夜,为了新中国的外交,总理经常事必躬亲,呕心沥血,导致自己积劳成疾,但即使重病入院,周总理依然将工作处理的井井有条,去世前交代,不举办追悼会,将骨灰撒在山川和江河中。

总理去世后,邓颖超悲痛万分,想起以前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由得心痛落泪。周恩来遗体火化之前,她提出了一个要求,也是周总理生前特别交代过的事情。

总理的追悼大会在1976年1月11日举办,送别的群众伤心欲绝,目送周总理的灵车缓缓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天后八宝山的一处流淌几百年的古井竟然干涸了。

身为周恩来妻子的邓颖超究竟交代了什么事情?八宝山上的古井干涸究竟是何种原因?

●○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一生都在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奋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永远心系人民,对待工作鞠躬尽瘁,是人民的好总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迫切的需要发展经济,建立外交。周恩来作为总理,平日工作极为繁忙,为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周总理总是细细划分工作内容。

每日繁重的工作让总理时常昼夜颠倒,身旁的工作人员给总理写了一句话:“一日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来总结周总理的日常工作,翻译过来就是吃饭和洗澡就要中断接待很多来访工作。

1967年的一天夜晚,周总理还如往常一样,伏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在桌案上的台灯的照耀下,总理的头发早已花白一片。

少时,夫人邓颖超推开房门,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看到周总理皱着眉头手捂胸口,不由得担心的问道:“胸口由不舒服了吗?”

见到是妻子邓颖超,周总理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笑着说:“没事的,休息一晚就好了,让夫人担心了。”

邓颖超则关切的说:“我知道人民离不开你,但是身体也是革命的本钱呀,养好身体才能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这时候周总理总是笑着点头,然后继续工作着。

也正是这一年,周总理被查出患有心脏病。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多休息,总理的病可能是通宵达旦的工作,最终积劳成疾造成的。

可是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经济发展和外交环境都十分不错,总理的工作只增不减。他曾一个月之内接见了各方代表27次,处理各类问题达到43次之多。

党组织考虑到周总理的情况,曾多次给他派助理和秘书,辅助他日常工作。但周总理细心惯了,许多事情必须亲自过问,于是婉言拒绝的这项提议。

直到1968年,总理身边只有两个秘书员,面对每日超负荷的工作,让周总理越来越瘦,邓颖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一次清晨,她让周总理卧床休息,可周恩来却说:“在这个时期我可不能放松呀。”

●○积劳成疾○●

1972年,中国外交关系发展良好,这一年周总理任命为第一任外交部长,并接待了很多外国访华领导人。

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到之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中国成功和日本建交,同时也和美国恢复了正常外交关系,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总理的努力。

时年9月,周总理的心脏病加重,在前往医院治疗的时候,医生张佐良忽然发现总理的检查结果指标反常,这时候他感到隐隐的不安。

后续通过更为细致的查验,确定周总理的尿液中存在血红蛋白,这可能是患膀胱癌的征兆,张佐良立刻向毛主席起草电文,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自从周总理住院后,毛主席一直十分关心他的病情,时常向秘书问起周总理的情况,在得知周恩来的病情后,毛主席立刻下达文件,并要求病情向周恩来保密。

1973年春天,周总理前来医院调养,检查身体的途中,他向主治医生询问:“我近来便血严重,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有保密文件的签订,主治医生只能安慰总理是平日劳累过度造成的。

周总理严肃的看着医生说道:“我知道你们的用意,但是我也有工作需要交接,请一定要告诉我病情的细节。”

经过组织慎重考虑,毛主席最终决定告诉周恩来病情的原委,并派叶剑英前去向周总理说明情况。

●○因病逝世○●

在得知自己病情之后,周总理表现得十分平静,几天后他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件,信中内容依旧是关于工作中的一些事务,并将一些其中一部分工作移交叶剑英主持。

从1974年开始,周总理开始带病工作,有时也要出席中央的相应会议,也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在此期间总理一共接受了大大小小的十几次手术,有时过40天就会动一次手术,因为病痛的折磨,总理日渐消瘦,看起来十分憔悴。

为了给周总理提供日常的营养,警卫员从北京的知名饭店买回一种广受好评的汤。起初总理还可以自己拿起来喝,可是随着癌细胞的扩散,不久之后总理就戴上了鼻饲管。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的的病情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此时他依然不忘记别人,请护理医生照顾其他生病的人们。

次日凌晨,医院的医生各司其职,全力抢救昏迷的周总理,可依然没能挡住总理离去的脚步,9点40分,敬爱的周总理离开了人世。

●○总理身后事○●

1976年1月8日当天中午,八宝山公墓的主任张希来突然接到了中央的电话,让他马上前往人民大会堂开会,这时候他内心隐隐感到不安,但怎么也没想到是周总理去世了。

到达会场,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吴德告诉了张希来真相,这让他手脚冰凉,一时间竟愣在了原地,许久之后悲痛之情袭来,让他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回到八宝山公墓,张希来立刻召集同事们开会,如何送总理最后一程是主要内容,会议中,张希来强调,一定要确保整个流程万无一失。

1月9日,清晨的人们从收音机和报纸中得知了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一时间举国悲痛,大家不敢相信敬爱的周总理真的离开了,播音员哽咽的播报了周总理的讣告,沉痛的哀乐从广播里传向大街小巷之中。

与此同时,火葬场的人员也在紧密的开展工作,他们将墙壁重新刷上白色的涂料,又将火化炉裂开的砖墙修缮如新,确保周总理最后一站走的体面。

张希来也从几个最贵的骨灰盒中,细细挑选了一个最好的,留给周总理使用。同时也定制的最新的木床,并将运送遗体的灵车擦拭干净。

一切准备妥当,工作人员开始模拟之后的细节,如遗体如何从灵车运送到火化炉中,为了确保流程顺利,火化工许秉铃亲自躺在灵床上,模拟了一次葬礼的流程。

随着灵床缓缓升起,渐渐的被运送到火化炉中,许秉铃内心是十分紧张的,尤其是身处于密闭黑色的空间中,让他感到十分压抑。

可是想到这是为周总理做的最后一件事,许秉铃便不那么紧张了,随着身体平稳的落下,许秉铃向外面喊道:“没问题,一切顺利。”

就在总理去世的这一天,妻子邓颖超忽然向党中央请示,并提出了三点要求。原来周总理去世前特别向邓颖超交代,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

可是全国人民如此爱戴的周总理去世,人们又怎能不去送别呢?这个提议让李先念拒绝答应,同时邓小平也支持李先念的决定,最终大家讨论决定,只通过不保留骨灰这一项要求。

●○送别总理○●

1月11日下午,人们自发的聚集在街头,是时候向总理告别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人群之中有两鬓斑白的老人,也有带着眼镜的青年,甚至还有正读小学的孩子,大家迎着寒风站在道路两旁,手拿白色的小花,眼含热泪,静静的等着总理的灵车驶来。

邓颖超的秘书从车窗中看到这样的景象,感到十分动容,他强忍着悲伤将这一消息传达给邓颖超。

邓颖超不希望人民群众因此受冻,不由得想要加快车速,可当时没办法传达清晰,为了让路边的群众多看总理一眼,灵车行驶的速度很慢,本来只需半个小时的路程,结果走了一个多小时。

当灵车缓缓驶入八宝山,这也是周总理人生的最后一站,邓颖超想到之后二人再无相见之日,悲痛之情让一向冷静的她失声痛哭。

邓颖超双手缓缓抚摸灵柩,轻声唤着周恩来的名字,这一幕场景令人无比动容。在场的工作人员和亲属也痛哭不已,场景令人心碎。

工作人员怕邓颖超伤心过度,影响到她的身体健康,不由得轻轻搀扶起她,但是邓颖超却悲痛的恳求:“让我再看看恩来吧,以后再也见不到了……”

此时八宝山相关负责人员过来一一劝说,时间到了,该送别了。

等到周围了亲朋好友平复了心情,周总理的遗体缓缓推进了火化炉中,大家也按照邓颖超的要求:安全、完整,顺利的完成了火化任务。

第二天,邓颖超遵照周恩来的遗愿,将骨灰分成了四份,分别撒在了北京和密云水库上空,以及海河和黄河入海口。

部长罗长青透露,总理生前最后找他谈话,想要让海水将自己的骨灰送到台湾岛上。

●○古井一夜干涸○●

说起八宝山这口古井的由来,这便要追溯到明朝时候。当时八宝山为护国寺,为了让寺庙里的僧人饮水方便,于是便开工凿出了这样一口深井。

数百年间,这口古井依然存有泉水,即使是遇到大旱的灾年,北京城郊的井水都干涸了,附近的百姓村民都会来到八宝山古井这里取水。

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遗体火化之后,八宝山附近的村民来到古井旁打水,结果这个流经几百年的古井竟然干涸了

村民在井口便站立良久,有的人说古井有灵,因周总理逝世而追随而去,也有的人说,井水就像人们的眼泪,眼泪流干了,井水也枯涸了。

后来相关部门也前来查看,北京城郊农业和工业用水巨大,根据专家解释,可能是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到了八宝山古井,最终导致井水干涸。

这一现象至今很难解释,到底是天意还是巧合,我们不得而知。

●○主席落泪○●

在得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后,毛主席悲痛万分,曾几度落泪。。

毛主席和周总理相识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两人互相是对方的知己,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探索奋进,留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1932年毛主席在遵义会议讨论谁剥夺了指挥权,周恩来选择坚定的站在毛泽东一边,这也是我党确立了毛主席的指挥地位,成为了历史上一大转折点。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周恩来协助毛主席完成多次重要任务,两人工作上是一起吃过苦的革命战友,生活中又是知心的亲密朋友。

在周总理患病期间,毛主席十分关心他的病情,时刻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恩来近来可好?”在得知病情恶化后,毛主席总是叹息一声,难掩伤心之情。

那一日主席正在卧室中休息,护士孟锦云听到外面有人进来,便起身查看,于是便注意到桌上的纸条。

看到纸条内容的孟锦云大吃一惊,随后伤心的留下眼泪,但是她随即调整好情绪,思索着如何将消息传达给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年事以高,身体也大不如前,这种悲痛的事情对他的身体影响很大,孟锦云需要在最合适的时候,将纸条内容读给主席听。

下午中央的讣告送到了主席的办公室,孟锦云含泪读出了讣告内容,主席听到后,睁开眼睛不可置信的看着孟锦云,良久之后眼泪滑落在主席的脸颊上。

之后的几天,毛主席经常一言不发的坐在沙发上阅读,他不愿工作人员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即使悲痛异常,毛主席依然为周总理操办身后之事。

1976年1月14日,孟锦云向往常一样给毛主席读今日的新闻,当念到周总理的悼词时,主席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伤心的大哭起来,整个中南海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结语○●

周总理的一生,总是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无儿无女,两袖清风,是真正意义上的伟人!

再周总理患病期间,他依然带病工作,奋斗在最前线上,这种精神怎能让人不为之感动?他的高尚人格注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永愿传承不灭,活在后世每个人心中。

仅以此文向周总理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文章欢迎您来评论区参与讨论,获取更多精彩文章,请您点一下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江卿曻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