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愁难过猪鼠年2019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来了)
截至1月26日6时,我市新增3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增至13例。
第11例患者田某某,女,55岁,河北区人。1月23日出现发热、鼻塞等呼吸道症状到第四中心医院就诊。1月26日6时经市专家组确诊。目前已转至海河医院治疗。
第12例患者韩某某,女,79岁,河北区人。于1月24日出现发热症状于第四中心医院就诊,1月26日6时经市专家组确诊。
第13例患者陈某某,男,19岁,河北区人。1月20日出现发热、咽痛症状于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就诊,1月26日6时经市专家组确诊。
目前,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确诊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重症患者7例,轻症6例;无危重病例。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6例,其中已确诊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2人,尚有8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我们除了做好个人防护
也要做好心理“建设”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作者简介
关博
天津大学天津医院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兼医学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者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成员。
科学审核
徐广明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谭效锋
主任医师,天津大学天津医院普内科主任,天津市医学会呼吸内科分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内科分会委员,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梁嘉歆
心理学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友心人心理科普平台创始人。
特殊的春节
这两天恐怕“冠状病毒”和“肺炎” 这几个字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说着。就在刚刚,身边的朋友还发来消息说“这两天头疼,不会是中招了吧,我都有点恐慌了。”
2019年末,尚未进入鼠年新春的时候,我们先是迎来了肺鼠疫,这就已经闹了一回人心惶惶。这两天当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特征被检测出来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它叫“2019-nCoV”,而作为始作俑者,它为这个春节带来了越来越黑暗的恐慌。
说实话,这事儿啊,换谁谁紧张。天天看着这个省那个省确诊了几例、新增了几例,怎么可能不害怕。我们家也不例外,本来今年春节定了外出游玩,想着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放松一下,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明年的工作。可是从准备出发开始,全家人的“恐慌症”就开始犯了,先是要求把口罩准备好、准备足量,然后去买了酒精棉片、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晚上回到家,我有一种仿佛置身于消毒用品超市的错觉。
等出发了吧,机场的安检升级,不少人都带着口罩。不过也好,原来拥挤着安检、登机的情景,如今稍稍好了些,大家若有所疑的和身边的陌生人保持着些许的距离。尤其是有人干咳两声的时候,我觉得空气中瞬间会凝聚无数道目光向着声音来源的地方。
恐惧,人类与生俱来的情绪
其实,这一系列的紧张和恐惧,都是可以理解的。人类演化至今,恐惧情绪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存在的。
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指出了六种基本情绪:悲伤,愤怒,快乐,惊喜,厌恶,还有就是恐惧。也就说明,恐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标配。的确,有研究发现我们基因中是存在遗传的恐惧感的。在原始时期,人类要想生存,必须对于所有危险源具有“骨子里”的敏感,才能更好的活下来。但是,现代研究也证明了,婴儿时期我们对于一些所谓的常规危险并不一定都有反应。所以,产生恐惧感这件事,其实也在后天我们如何习得。
话说回来,我们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惧,其实也好理解。一方面,病毒、细菌这些微小的存在,我们根本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最长潜伏期约14天,初期还可能只是乏力。说实在的,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了,谁现在不说自己多少有点期待假期的身体乏力。所以,这份未知,是最主要的恐慌原因。
人天生就有抗拒死亡的自我保护机制,身体遇到外界危险刺激都会下意识作出反应,心理也是如此。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受到了威胁,谁敢说没有一丝恐惧呢。而且,从目前的科学发展来讲,对于冠状病毒,我们的知之不足,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让我们产生了矛盾情绪,经常在“会吗?”和“不会吗?”之间辗转腾挪。这种矛盾的不安全感,也加深了我们的恐惧。再者,从进化角度来说,很多人类如今过着衣食富足的生活,我们自认为已经处于了生物链的顶端。作为高级灵长动物,我们有着极其强烈的、源自本能的控制欲。我们觉得自己对于世界的掌握已经可以让我们安全了。因此,一旦生活中的现实与我们的精神感知不一致时,恐惧、崩溃、不认同等等情绪便不约而同的找来了。
学会面对恐惧
其实,恐惧的可怕不单单是将你锁死在自己禁锢中。它也可以化作一把无形的刀。我们都听说过被吓死,这的确是真的,但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在医院工作,有时候遇到一些家属,死活不愿将病情的真相告诉给病人,说让他安心的离开吧。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不断的研究,在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内,可以找到像饥饿、疼痛、嗜睡、愤怒、恐惧和快乐等原始体验的根源。而当大脑边缘系统体验到恐惧时,也就是当我们感到害怕时,一种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物质就会在大脑边缘系统的不同部位被分泌出来,很快很快,经过一系列的激素调节,你的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从而改变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但是,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激活行为会降低多巴胺分泌水平。大家这些年多多少少也听过“多巴胺”的名号。所以,当它分泌减少时,我们心情会低落,我们的身体会感到不适。这也就是心理、生理健康水平的同时跌落,即便没有遇到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那也有可能被其他问题趁虚而入。
所以,当恐惧来临的时候,其实我们之所以烦躁不安,或许是激素在作祟。当然,其实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面对恐惧。
病原和传播途径
就拿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说吧,我们知道未知是恐惧的助力酶。如果我们了解的多了也就减少了助力的力量,“恐惧”有可能就不那么可怕了。所以,获得最新、最准确、最科学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随便一个朋友圈就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谣言四起。一个朋友昨天破天荒喝了一斤三两的白酒,不一会儿大家就可能传成他喝了三斤。所以,真知识是力量,伪科学可是比病毒还可怕的存在。
我们了解到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的RNA病毒,属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可以分为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它可以感染许多动物物种,像蝙蝠、狗、猪、老鼠、鸟、牛、鲸、马、山羊、猴子等等,当然也可以感染给人。但是经过研究,它会对热敏感,56℃以上加热30分钟可以有效对其灭活。除此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也是有效的。所以,控制传播、杀灭病毒并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从疾病传染的角度,我们知道要想得传染病,一方面呢要有传染源,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确认了此次传染爆发的来源是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那只要我们不再非法狩猎、交易和食用此类野生动物,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染源对于人类的入侵。
第二点就是传播途径,由于这是一种新的病原体,目前对其传播途径还不是非常清楚。但通过呼吸道传播,这是肯定的。相关机构也还在进行血液、粪便等传播途径的研究。那就以呼吸道传播为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为例,我们当然就是要做好防护。选择有效的防护口罩,比如过滤密度合格的医用口罩,不要掉以轻心的坚持佩戴。同时对于其他部位,那就是要做到勤清洁。尤其是手卫生那就特别重要了。很早以前,我们就在科普六步洗手法,不知道你现在还知不知道或者记不记得。要知道,平常外科手术前医生洗手消毒是不少于五分钟的,而卫生洗手就需要洗两遍。即便如此,还可能因为手部消毒不到位,小概率事件发生感染。那回想一下你平时是如何“沾水式“洗手呢。另外,刚刚说了,高温灭菌、脂溶性消毒剂的合理使用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的。
什么人群是易感人群?
最后就是易感人群了,据不完全统计,也有部分医院的经验认为,40岁至60岁貌似是得病较多的人群。其实我觉得主要还是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了,也出现过23岁的发病者。但是经过系统治疗22天后,小伙子已经出院了。因此,我认为免疫力低下人群一定要注意了。当然这个事儿,并不是第一天说起。当下,国家大力发展“健康中国”计划,其实也是由于近年来,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于国民身体素质有关的。我们日夜劳作,回家后窝在沙发里抱着手机刷刷刷。即便不被传染病盯上,多多少少也会闹个颈肩腰腿痛。所以说,不管有没有这闹心的病毒,运动起来,提升免疫力,至少我们可能就不会是易感人群了。
虽然,医学并无法预测和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的努力,负重前行。健康于我们每个人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对于疾病和病毒的恐惧,往往比病毒本身更加可怕。所以,让我们科学的认知,科学的生活。当然,如果现在问我,新型冠状病毒来了,你怕吗?我会回答:当然怕,但是我不会盲目的恐慌,只要了解并面对、应对它,今年春节照样开开心心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