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到几岁结束(原来儿童节并不是6月1日)

文/澳贝格格

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由来

如果现在问大家儿童节是什么时候啊?别说是大人了,连小孩子都知道儿童节是6月1日。

六一儿童节是受到国际认证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6月1日定为儿童节,是为了悼念捷克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

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其实在这之前,世界各国都有属于自己的儿童节,最早的儿童节开始于1925年。

1925年,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事业组织——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一次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700余名代表与会。

大会制定了保护儿童的5条原则,各国签字遵行,这就是著名的《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

这5条原则,就是后来世界各国设立儿童节的渊源。

其大概内容是:

●允许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对遭受疾病饥饿生活困苦的儿童给予医治救助, 对愚钝的儿童进行帮助, 对犯罪的儿童施以教化, 对孤苦残疾的儿童设法收容;

● 禁止虐待儿童;

●儿童享有优先保护权及努力培养儿童成为社会栋梁等。

在1925年《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发布后,世界各国都陆续设置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如美国胡佛总统定为5月1日,英国定为7月14日,日本3月3日定为女童节,5月5日定为男童节。

中国儿童节的由来

在《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后,中国也建立了中华慈幼协会,并于1931年由“上海中华慈幼协会”发起, 建议政府将每年4月4日定为儿童节,后来再由民国政府教育部制定儿童节纪念办法,并于次年的4月4日实施,所以中国第一届儿童节是1932年4月4日。


中国为什么把儿童节定在4月4日呢?

当时的中国为什么选4月4日作为儿童节,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1、主要原因:因为中华慈幼协会成立的日期就是4月4日,也算是对它的一个纪念,儿童节和慈幼协会的目的和意义基本是一样的,都是保护、救助儿童。

2、蔡元培曾解释:选择4月4日,一是因为气候论,“盖以时期正值春令,且届植树节,以气候论,南北相同”;二是含义论,第一个‘四’,即食、衣、住、行;第二个‘四’,即智、体、德、美四育。

3、跟民国时期的习惯有关:“四四”的命名习惯,与国民政府其他纪念节日的命名习惯相同,如十十国庆节、九九重阳节、七七七夕节、五五立夏节、三三上巳节“相互辉映而不冲”。

1932年4月4日,中国的第一次儿童节,中国有20多个市进行纪念,到1935年儿童节正式成立,成为了全国性节日。

自从1949年确立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以后,新中国也跟世界各国一样,纷纷废除原来的儿童节,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代替原来的"四四儿童节",并由教育部于1950年3月30日正式下文,在当年把6月1日正式作为儿童节。因此,6月1日作为儿童节是1950年才开始的,统一为"六一国际儿童节"。


新中国刚成立的那个年代,社会经济还是相对落后,百业待兴,儿童节虽然为保护、救助、培养儿童为要旨,但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国家经济实力是儿童福利的基础——儿童的生活, 是一面社会的镜子……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天天过儿童节,四月四日不过是加强过儿童节罢了。不幸的儿童,就连四月四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仍旧是擦皮鞋, 拾狗屎、 做苦工、 挨饿、 挨冻……

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孩子们的物质生活都得到了质的飞越,而父母在儿童节那天也会给孩子们准备好儿童节礼物,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儿童会闷闷不乐,原因是什么呢?

套用陶行知的话:父母的陪伴是儿童幸福的基础——儿童的生活,是一面家庭的镜子……幸运的儿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过儿童节,6月1日不过是加强过儿童节罢了。不幸的儿童,就连6月1日也与他们无关,他们在儿童节依旧是没有父母的陪伴,没人陪他玩玩具,没人陪他吃饭,没人陪他讲故事……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儿童一个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 但是给孩子提供更多精神上的关爱,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陪伴,就是作为父母要做的事情了。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在身边,天天都是儿童节。



——END——

参考文献:

黄莉莉《中华慈幼协会研究(1928-1938)》、

孙霞《国家 社会 儿童:南京国民政府四四儿童节述评》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


关注@澳贝格格,了解更多育儿资讯。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澳贝格格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