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几点消失(话说你不知道的中元节背后的故事)

中元节将至,刚刚看到一则关于中元节文明祭奠的公告。想起往年这个时候,早早可以看到售卖冥币的小贩。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也是民间所谓的“鬼节”。

中元节这天,以往会上坟烧纸祭祖,以此表达了对先祖的尊重。

钟馗

但是,今年疫情去了来,来了去,传统的祭祀方法已经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何况现在还是最好减少出门集会。

再说又是一个工作日,等忙碌了一天,再来准备祭奠物品,对上班族来说真的不方便。

估计,老人看到上面这句话一定会对我碎碎念。真的很想说,现在年轻人的压力,老年人是无法想象的。

有时候真的很想偷懒,以外卖来解决祭奠食材,也不知道祖先会不会认为我敷衍。

话说回来,以自己的口味来点的餐,估计老人们猛戳拐杖都是小情绪。

网友网购祭祖食物

说实话,中元节已经渐渐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里了。(@且读百草言​虽然是70后,往往认为只有国家有法定放假的节日,才认为是节日!)

总说文化自信,总认为过中元节是迷信。其实咱们更应该去理解这个节日背后的意义。

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元节祭祀是爱心、孝道的体现,是寄托哀思、追悼亲人的主要方式。

再看看近年来,也许是影视剧,商家的行为,部分国人热衷于过外国人的“万圣节”。

直白地说,都是“鬼节”,为什么“万圣节”竟然盛行,“中元节”却被说迷信。

溯源于古代的“秋尝”之礼

古时,七月十五被称为“秋尝”,意思是七月初秋,谷物成熟了,用新收获的粮食来祭祀先祖,给先祖“尝新”,同时也祭祀土地和庄稼。

盂兰盆节

古时当佛教传入中土,关于《佛说盂兰盆经》的故事也就传了进来:

目犍连(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得了六通,就忽然想起了自己已经故去的母亲,想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但是他的母亲,成为饿鬼道中受苦。

佛告诉目犍连: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众自恣的时候,凡间的子女们当为自己七世的父母及现在父母于危难之中的人,设百味珍肴饭食及新鲜果品等世界的甘美之物,放在盆中,供养十方的大德僧众。

……

目犍连按佛的方法,在七月十五日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其母亲当日就脱离了恶鬼道,得转他生。

后来佛教徒们也将七月十五称作了盂兰盆节,并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

因季节转换诞生的节日名称

道教有三元的划分:上元、中元、下元(或后元),分别对应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三元中,上元和中元,对应一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开头。

“元”是开头的意思。这下好理解了吧?

上元,是上半年的开头。中元,是下半年的开头。

再加上十五这天,有最明显的天象标志。那就是月正圆。

所以上元日和中元日,定在当月十五这天,而不是正月初一和七月初一。

所以中国人过中元节,既是感恩先祖,向先祖汇报丰收,同时也传达了对粮食、土地的崇拜,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西方的“万圣节”期间,人们打扮成鬼的样子是为了吓跑鬼魂。

而且西方人的“万圣节”可以说是一个狂欢节,人们盛装打扮,玩“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通宵开Party……

我们只有更好地走进,了解了我们的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才能对得起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才会对自己的文化自信。

中元至,正是哀思故人时

杨绛在百岁访谈中说过这么一段话: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在杨绛看来,生死等同于回家,百年归土,归的是家。我们从家出生,在家长大,终于回家。

当生命的离别,成为世间无法避免的劫难,只有学会珍惜,才是应对生命无常最好的解药。

中元寄哀思,文明念故人

正因为老人没有很好地把节日背后的故事传承给年轻人,所以年轻人才会被影视剧、商家给带偏了。

所以老人们觉得当下年轻人对这重要节日敷衍了事,不知所谓。

再想想,无论是自己亲力亲为准备的食物还是网购的食物,在祭奠中就供奉在路边,同时伴着烟雾缭绕中燃烧的冥币。

这种传统祭祀方式,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与国家提倡的文明祭祀的观念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其实中元节祭祖,咱们可以用更加文明的方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情感用现代文明的方式来表达。

比如:尝试网上祭祀,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文明祭扫的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哀悼祭奠的目的,且文明、低碳、清洁、环保、安全。

#头条#​#故事#​#中元寄哀思#​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且读百草言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1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