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彭的名人(彭德怀的铁三角)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解放全国,已经指日可待。
为了统筹各方面的军事工作,毛主席决定在全军进行挑选,找一些能力较强的人,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协助自己将革命迅速的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
这年2月,当中央军委刚下发命令,将全军整编为四大野战军及华北兵团后,时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彭德怀,便接到了毛主席的通知,要和他谈话。
彭德怀有些疑惑,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的忽然召见,会有什么事呢?
捉摸不定的彭德怀,还是遵照命令,来到了毛主席的面前。
毛主席看着这位从井冈山就跟随着自己一同革命的老战友,很是高兴,嘘寒问暖一番后,毛主席说出了自己召见彭德怀的原因。
毛主席:“我想问你要一个人,张宗逊或者阎揆要来军委工作,你看怎么样?”
彭德怀皱了皱眉头,他有些不太同意,就开口道:“一野离不开他们,我也需要他们,但是如果你真的要对他们委以重任,我也不能本位主义,只能服从了。
张宗逊,阎揆要两人有什么不同于他人的地方?他们最后离开一野了吗?
黄埔一期毕业生,授衔被低估
我们先来说说阎揆要。
阎揆要陕西佳县人,上个世纪初的陕西榆林地区,在动荡的年代里,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大多数在青年时期,就抱有崇高的理想,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不息。
阎揆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04年,阎揆要出生在佳县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读书人,县里兴办教育时,阎揆要的父亲担任了乙种农业学校。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阎揆要的父亲越来越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此,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决定为建立新国家而效力。
在父亲的熏陶下,阎揆要自小对学习,充满了兴趣,17岁时,他考入了榆林中学,这是当地最好的学校,在校期间,他的勤奋,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后来,当阎揆要毕业,想要离开榆林,前往北平深造时,便有人站了出来,明确表示的要支持他。
阎揆要接受了这份支持,随后,他来到了北平,可是刚到北平,他正准备努力时,忽然听闻孙中山即将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为革命培养人才。
在和几位陕北老乡商量后,阎揆要当即决定,奔赴广州,参加革命。
到了广州,阎揆要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帮助下,进入了军校。
有人也许要问了,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阎揆要只是一个学生,为何于右任要对他如此的鼎力相助,两人难道有血缘关系?
实际上并非如此,于右任帮助的,并不是阎揆要一个人,还有杜聿明等人。
而于右任如此上心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也是陕西人,俗话说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原因就是如此。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中,阎揆要显得很不起眼,如同徐向前一般,两人在当时都是属于木讷型,因而在军校,他们并不受校长蒋介石的喜欢。
不过,这并不能否认阎揆要的资历,特别是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的能力显露的尤其让敌人感到惊讶。
用当今的话来说,阎揆要此人,属于“后来者居上”
1926年,22岁的阎揆要,在谢子长等人的介绍下,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早在榆林中学时,阎揆要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不过那个时候报国无门,来到黄埔后,在见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作风后,他内心很是向往,努力向共产党靠近。
最终,他达成了心愿,并且决定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入党以后,阎揆要先是搞的兵运工作,即我们所说的在别人的部队当地下党。
后来,阎揆要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发生在陕北的最大一次规模起义,即清涧起义,起义虽然之后失败,但是在我党的历史上,这次起义,成为了陕北地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涧起义后,党组织给了阎揆要一个新的工作安排,即前往杨虎城的部队做地下工作。
杨虎城虽然是一位武将,但是也有很大的理想抱负,他非常重视部队的教育和素质,当阎揆要来到他的部队时,他很是高兴。
杨虎城认为阎揆要既然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毕业生,那么一定有过人的本领,训练士兵肯定有一套,因而杨虎城便将阎揆要安排前往陕西政府警卫团,负责训练士兵。
阎揆要也没有让杨虎城失望,他将自己在黄埔军校学到的东西全部都拿了出来,为部队尽力。
杨虎城很欣慰,这支部队后来扩编为了特务第二团,阎揆要毫无疑问,被杨虎城任命为了团长。
能够担任特务团的团长,可见杨虎城对阎揆要的信任和器重。
不过,也有让人遗憾的一件事,也正是阎揆要在杨虎城部工作,使得他的授衔后来受到了影响,这件事,也让许多老战友,为阎揆要打抱不平。
具体情况,我们在后文会提到。
1936年“西安事变”时,作为杨虎城的心腹,阎揆要奉命率部在赤水,蓝田一线,抵抗国民党部队,他为最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可也正是由于“西安事变”,作为主要当事人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都受到了蒋介石的“惩罚”
张学良由此被无限期地“软禁”,而杨虎城,蒋介石则是打发前往国外视察,暗地里夺取西北军的兵权。
阎揆要在这期间,看得很清楚,他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纷乱和腐败。
1938年,阎揆要坚持退出国民党,回到了革命队伍。
在杨虎城部工作了12年,阎揆要成长了许多,他不再是当年军校里那个青涩,木讷的学生,而是一位身经百战,赤胆忠心的虎将。
回到革命队伍后,阎揆要在延安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后来,他被派往冀鲁豫军区工作,主要是负责军区情报组织。
这些情报工作对阎揆要,可谓是“小菜一碟”
在冀鲁豫军区,阎揆要再次利用自己杰出的能力,为军区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5年抗战烽火将息时,党组织将阎揆要召回了延安,继续对他委以重任,要他担任军委一局局长。
军委一局是中央军委指挥机关的一个综合部门,重要性不言而喻,阎揆要能够担任如此的职务,可见党组织对他的器重。
而阎揆要最终也没有让党组织失望,他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阎揆要来到了彭德怀的身边,担任了西北野战军参谋长,成为了彭德怀的左膀右臂。
那么,与阎揆要同为彭德怀左膀右臂的张宗逊,他的人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护送毛主席上井冈山,护送毛主席去延安
相对于阎揆要来说,毛主席对张宗逊的了解,要多得多。
张宗逊是陕西渭南人,从家乡上来说,张宗逊就和阎揆要有共同之处,两人都是陕西人。
除此之外,两人之后还一同在黄埔军校上过学,不同的是,阎揆要是一期学生,而张宗逊,则是五期生。
大革命失败,阎揆要去做兵运工作,而张宗逊,则是来到了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警卫团。
从这时起,两人的人生,开始有了明显的不同。
张宗逊所在的警卫团,一支完全由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团长为卢德铭。
南昌起义时,卢德铭曾想率领警卫团前去参加,不过走到半路时,被通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南下,卢德铭无奈,只能在修水先休整部队。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央派来了联络员,他告诉卢德铭,要协助毛泽东同志,进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张宗逊以连长的身份跟随警卫团,参加了秋收起义,之后,他一直跟随着毛主席四处征战。
“三湾改编”时,张宗逊被任命为了特务连副连长。
特务连就是在行军作战中执行特殊任务的连队,探敌情、当尖刀,担任警卫,有以一当十的战斗力。
张宗逊能够担任副连长,可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值得一提的是,担任特务连连长的是曾士峨,党代表是罗荣桓。
遗憾的是,后来曾士峨牺牲,而罗荣桓,则是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帅。
从这一方面来说,可以认为张宗逊在我党的起点,很高。
起义部队向井冈山继续进发时,特务连开始保护毛主席,张宗逊对保护毛主席的任务一丝不苟,毫不马虎,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他与毛主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这也是说为何毛主席对张宗逊了解,要比阎揆要多的重要原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时期,张宗逊先后担任了师长,军长,红军大学校长等职,成为了红军中著名的战将。
长征期间,张宗逊担任了休养连连长。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宗逊来到了红四方面军,担任了红四军参谋长。
1936年,历经千辛万苦后,张宗逊来到了陕北保安,毛主席当即召见了他。
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爱将,毛主席笑得很高兴,他说:“张宗逊你倒好,革命把你由南方送回了家乡。”
张宗逊笑着,毛主席接着说:“我们已决定调你到总部机关来,陕北的风土人情你都熟,来给我们当向导吧。”
之后,张宗逊被调任为了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后来阎揆要也担任过一局局长一职。
1937年初,党中央决定将“大本营”放在延安。
张宗逊再次接到了重任。
之后,张宗逊率警卫团一部及先遣人员,乘马星夜赶往延安,划分了各单位的驻地,布设了警戒,制订了迁移方案。
毛主席批示同意后,张宗逊便奉命保护毛主席,进入延安。
路上,毛主席很是感慨,他说:“十年前你护送我上井冈山,现在又护送我去延安,这是缘分吧?”
张宗逊也很感动,他没想到,毛主席还记得当年的事。
此后,张宗逊历任八路军旅长,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张宗逊在陕北,历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等职,他成为了彭德怀的得力助手。
1949年,毛主席说要调张宗逊,或者是阎揆要前往军委工作。
彭德怀不太同意,对于阎揆要,彭德怀认为,阎揆要是陕西人,对陕西的地形条件掌握的好,所以不能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即国民党部队在陕北的头头,是胡宗南。
胡宗南与阎揆要有个共同点,两人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时是同学,因而对于胡宗南,阎揆要是比较了解。
此时要对付胡宗南,阎揆要自然是不能走。
而对于也不要张宗逊离开一野,彭德怀也是同样的看法,有了这两人的帮助,他才能率部在陕北战场上,给予胡宗南一个个重大的打击。
彭德怀说:“我们多年合作,互补互助,相辅相成,有他俩在,我思路活跃......”
毛主席与蒋介石最不一样的地方,便是毛主席很大度,无论是对同志,还是对敌人。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很多决策都是和下属商量沟通过的,因为这样的话,当之后执行决策时双方不会存在障碍,下级对上级的意图很清楚,上级对下级的能力也知道。
蒋介石就不一样了,他喜欢越级指挥,这或许也是国民党部队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毛主席听完了彭德怀的话,笑着说:“如此看来,若解放大西北,就不能动你这哼哈二将喽。”
由此,毛主席最终决定,对于张宗逊和阎揆要,他都没有调到两人工作,而是让他们继续留在了一野。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很英明的,在这两人的协助下,彭德怀指挥部队进展的很神速,大西北解放的步伐,更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