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法自毙是什么生肖(从老鼠身上悟出人生真谛)
有个成语叫“作法自毙”,说的是商鞅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
商鞅辅佐秦孝公推行变法,得罪了很多人。秦孝公死后,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并追捕他。商鞅逃至边关,想要住宿,客舍主人不知道他是商鞅,也见他未带凭证,便说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叹了一口气,“唉,我竟然被自己制定的法律逼到了这个程度!”
李斯是偏法家之人,他的死多少有点“作法自毙”的味道。
李斯出身低微,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后来不甘现状,辞去公职,拜师荀卿为师,并从那里得到了接近法家的思想和主张。
学有所成后,李斯到了秦国,靠着自己的努力接近秦王。李斯献上了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并帮助秦王统一了六国。在这一过程中,他自己也爬到了人臣的顶点。
再往后就是秦始皇在巡游途中暴卒,李斯被裹挟着参加了赵高和胡亥的沙丘之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这就是沙丘之变。
胡亥上位后,胡作非为,激情激愤,李斯多次上书,惹怒了赵高。旋即,赵高污蔑李斯与其儿子李由谋反。在严刑拷打后,李斯被迫认供。公元前208年,也就是秦二世二年,李斯被“具五刑”、“夷三族”。
所谓“五刑”,就是抽掉舌头,脸上刺符号,削去鼻子,砍断双腿,割下生殖器,最后才是用铡刀腰斩。一代名相的下场悲惨至极。
李斯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至少三个原因在起作用:
李斯的靠山是秦始皇,靠山倒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从成为郎官开始,李斯就一直留在了始皇帝的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在统一六国期间,李斯在幕后策反瓦解六国势力,秦始皇对其计谋多有采纳。
六国统一后,到秦始皇驾崩,李斯作为左右手陪在秦始皇身边长达11年之久。李斯参与,甚至主导了秦朝建立后的各项大事,如设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车同轨,等等。
秦始皇对李斯不可谓不信任。然而,在专制统治下,很多臣子的命运都是与帝王挂钩的,帝王不在了,他们的好日子基本上也到头了。李斯就是如此,何况李斯还是一位热衷改革、得罪了很多人的丞相,他的命运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李斯热衷改革把很多人都得罪了
凡是改革,皆有阵痛;凡是变化,总有不适。李斯在幕后推动的一场场改革,将自己置于很不利的境地。
比如,他推动统一六国,遭到了六国没落贵族的反对和嫉恨。多年后,项羽起事,打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利用的就是旧贵族对统一的仇恨和不适心理。李斯得罪了六国旧贵族。
又比如,在一次秦始皇主持的座谈会上,大家围绕着治国理政进行交流,很多人都说始皇的功业是开创性的,而以博士淳于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应该分封与法古,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秦始皇把这个事情记下来,交给李斯去深入讨论。然后,就有了李斯李斯著名的那篇关于焚书的文章,“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就是焚书,焚书之后是坑儒。
当然,李斯是否参与焚书坑儒,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李斯是丞相,他不参与这样的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就把天下的读书人也得罪了。
二世的残暴统治,让人们噤若寒蝉
沙丘之变中,最差劲的胡亥取代扶苏而成为皇帝。明眼人一看,这是一个阴谋,而身在丞相的李斯竟然参与其中,这让人大跌眼界。
你身为丞相,为什么没有劝阻呢?可以想象,臣子们在心里怎么看待李斯的。事实上,李斯在功名利禄之下,在时局的变化中,早就将始皇帝的知遇之恩都抛到了脑后。
胡亥为了上位,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这种操作谁看了不害怕?而胡亥上位后,在赵高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反常操作,如严刑峻法,大开杀戒,戍徭赋敛无度,更是加重了恐怖氛围。
当时,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都选择了自尽,朝中的要职已遍布赵高的党羽。从这个形势看,李斯后来被诬陷,并遭到严刑拷打、刑讯逼供那也是自然的事情。
可以想象,严刑峻法之下谁还敢有不同的声音?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斯曾经写了一篇奇文给胡亥看。大致意思是说,天下都是皇帝的,当皇帝的就要好好享乐,全天下的人都应该为皇帝服务,如果有臣民不听话,那就用严刑峻法伺候,让所有人都恐惧,就不敢闹事了。后来,胡亥和赵高果然用严刑峻法,外加刑讯逼供,处死了李斯。
李斯这个人比较复杂。首先,他是偏法家的,崇法尚刑,不仅主张轻罪重刑,还进行极端的改造和自我发挥;其次,重法之下的李斯并不懂得权术,除了始皇的信任,他并没有赖以保命的东西;最后,李斯性格上也有缺陷,他谋求和在意功名利禄,不惜突破道德的底线,在关键时刻又患得患失,这使他陷入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之中。
李斯一生信奉“老鼠哲学”。厕所的老鼠过得那么惨,而粮仓的老鼠却过得比人还好,这是由它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这种思维的本质便是逐利。李斯的一生就是逐利的一生。难怪史学家们称他为“鼠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