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高升是什么生肖(一枚钱币发家致富)

在古币收藏中,有一种钱材质粗糙,不可流通,却在藏友间大受欢迎,这种钱就是——花钱

花钱在汉代开始铸造,是中国早期民间一种不可流通的钱币,这种钱民间一般都会在各种活动中铸造出来,比如开炉、镇库、生肖、祝福、馈赠的过程中人们都会铸钱,以求一个好的兆头......



花钱

民俗钱又称“花钱”“厌胜钱”或“压胜钱”。外形常与当时的古钱相仿,但却不能流通。花钱所展示的内容丰富,是不同时期民俗的缩影。

并有如:祈福、镇库、馈赠、祝福、玩赏、配饰等众多类别,映射出百姓对幸福安康、前程锦绣的美好期许。


▲开元通宝背龙凤花钱


花钱的用途分为古钱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可作为厌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系包裹,镇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



花钱的图案五花八門,沒有年号,也沒有通宝,反倒是“龙凤呈祥”“状元及第”这些吉利语,除文字外,还有宝剑、灵兽等图案,寄托著使用者的愿望。

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也有“铜版画”的称谓。



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


为什么说花钱“不是钱币却胜似钱币呢?

因为它虽然是钱币的形状,但却不具备任何货币交易的功能,只是一种形态而已,却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构成了古民俗的一部分,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是以历代铸造不绝。


▲贤孝传家花钱RMB2,722,500

人们对它的收藏热情却是不低,不管是从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或是内涵寓意来说,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花钱源于汉兴于魏晋鼎盛在明清

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花钱历史较短,目前公认的花钱鼻祖出现在汉代,如宜子半两、太常半两,其穿口皆作菱形穿,应是汉人佩带的花钱。

汉代还出现了一种挂钱(有说为扣饰),钱上有一大圆环,钱下有一小方环,面文多为“日入千金、长毋相忘”和“除凶去央、辟兵莫当”。据资料记载在上海福泉山西汉墓及内蒙古汉墓中均有此类钱出土。



西汉 “日入千金长毋相忘”花钱


汉——六朝

汉以后至六朝期间战乱频繁,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稀少,也可能是民间尚不再流行佩带花钱的习俗。

▲官泉五百背双龙布币型花钱


魏晋南北朝之后

到魏晋南北朝之后,民俗钱得到进一步发展,形式上仍多以当时流通货币为文,诸如“常平五铢”“五行大布”等,惟尺寸大小不一,书法有别;背面则铸有日、月、北斗星象以及仙道人物等图案。


▲常平五铢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民俗钱的品类反而不多。

一般仅见有“开元通宝”钱背铸祥云以及契刻简易花草枝叶图案等,但也有其形制与用途较前代有所发展的,如“长命守富贵”钱,以花形五字钱文突破以往圆钱上下左右四字钱文的形式,是唐人婚娶時“撒帳”之用,取吉祥美满多得子之意。


唐·道家北帝伏魔图花钱


宋元时期

宋元时,民俗钱又多了起来,也很有特点。这时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都高度发展的时期,同时又吸收了邻国和国内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

佛教、道教艺术也更臻完美。绘画、造型艺术亦由简率向繁复发展,图案都比较细腻。


宋元·手攀仙桂背花卉贴合银质花钱

尺寸:90*8.6mm;重:60.4g


▲宋·“胡人乐舞图”大型花钱


明清二代

明清二代是我国民俗钱铸造大发展的鼎盛時期。

目前传世和出土的绝大部分花钱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邻域,总体上以吉祥为宗。



明 明浙炉门神敬德背战马白描方孔花钱

40.4*3.4mm,27.4g

刻画细腻,描绘立体,纯黑包浆,品相极美


少见精品古币花钱赏析




成交价格: RMB 34500(人民币)

描述:清·天官赐福背指日高升花钱

尺寸:51.6*2.4 mm;重:30.5g

深褐色包浆,品相上佳。





描述:清·喜生贵子花钱

尺寸:49.9*2.4mm重:29.5g

传世黄亮,品相极美






描述:清·连升三级背一品当朝花钱

尺寸:53.7*3.1mm,重:46g

包浆醇厚,品相极美



成交价格: RMB 109250(人民币)

描述:清·麟子捷报花钱

尺寸:76.2*3.2mm,重:90.6g

传世包浆,图文清晰




成交价格: RMB 8970(人民币)

描述:民国·驱邪降福背十二生肖银质花钱

尺寸:43.7*0.8mm,重:12.3g

錾刻精细,图案清晰




清咸丰花钱

描述:清咸丰辛亥圣庙正殿上梁用花钱

71.9*27.0*2.9mm,22.4g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域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1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