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1958炮击金门真实瞬间)
1958年6月23日下午5点,一枚红色信号弹从福建上空迅速升起,紧随其后的是数千枚炮弹从不同方向朝着金门岛上的国民党阵地呼啸而去,轰轰烈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
短短40分钟内我军打出了3万发炮弹,整整600吨带着火药的钢铁在两次急袭内铺天盖地地坠落在金门岛上。
国民党前线指挥官胡琏急得是火烧眉毛,心惊肉跳,同时期的蒋介石,却在知道毛主席下令炮击金门后连着说了3个“好”!
蒋介石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连声叫好,这完全有悖于人之常情,其实这背后是蒋介石的“别有用心”。
而毛主席的这一出“炮打金门”,既声东击西,又是敲山震虎,最终打得美国人都束手无策了。
一、金门炮战的发生背景
金门炮弹,打的是国民党,震慑的却是美国人。
自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上打响了侵略朝鲜的第一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美国就将兵力部署到了台湾。
没多久麦克阿瑟又亲自访问台湾,向蒋介石提出了共同防卫台湾的要求,当时同麦克阿瑟一起到来的还有美国第13舰队。
1950年6月,杜鲁门提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公开声称台湾是盟军在二战胜利后从战败国手中接管过来的一块领土。
对于杜鲁门这样“强盗式”的发言,周总理强硬表态,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都不能改变,这不仅仅是历史事实,还有《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证明,中国人民将为解放台湾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到底。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上任后更是将杜鲁门的“强盗精神”发挥到了最大化。
他干脆取消了台湾的中立化限制,台湾可以随意自由地对大陆采取任何行动,“任何”就包括各种形式的军事行动。
美国的支持无疑给了蒋介石极大的自信,甚至让蒋介石自信到以为“反动大陆”的机会到了。
抱着美国人大腿的蒋介石一度欣喜若狂,尼克松访问台湾后,蒋介石忙不迭地学习日本、菲律宾那样,和美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
《台海共同防御条约》一经签订,海峡两岸的关系瞬间就变得紧张起来,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向大陆展开骚扰和军事挑衅。
尽管每次都是损兵折将,有去无回,但是蒋介石依旧对这样的军事袭击乐此不疲,而这样的局面,也正是美国人想要看到的。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想要大规模地反攻大陆依旧不太现实,所以蒋介石便开始疯狂执行“刺杀”计划,利用潜伏在大陆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各种绑架暗杀等活动,周总理都险遭毒手。
1955年4月的时候,周总理、陈毅等人计划乘坐飞机前往万隆出席亚非会议,但是周总理因为突发阑尾炎需要做手术,临时改变了行程,决定改道从昆明飞往万隆参加会议,乘坐的是仰光领导人的飞机。
而周总理原计划要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依旧正常起飞,上面坐着的是准备率先前往万隆准备相关事宜的中国代表团其余人员。
没想到,就在飞机起飞不到5小时的时间内,突然发生了爆炸,飞机被迫紧急降落在海面上,11位乘客全部遇难,只剩下3名机组人员重伤生还。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一看就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地刺杀行动。
果不其然,在万隆会议开幕后的第二天,代表团就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信中写着“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前因后果。
原来是蒋介石派出了一支敢死队,刺杀目标就是参加万隆会议的周恩来总理,临行前敢死队员每个人都从美国使馆领到了专业军备和大量钱财。
敢死队中一名叫做周驹的队员便是本次飞机爆炸事件的始作俑者,他本是机场的一名清洁工,利用工作之便将炸弹带了进去,偷偷装在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上。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真相大白后,蒋介石不仅没有以此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大陆展开了有恃无恐的军事袭扰。
在美国人的挑唆下,蒋介石一度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反攻大陆的实力,组织起了大批兵马,在台湾岛上蠢蠢欲动。
二、敲山震虎、声东击西
1958年炮击金门之前,海峡两岸停战了将近10年之久,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突然决定炮击金门呢?除了蒋介石愈加猖狂地军事侵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原因。
当时,伊拉克人民推翻了大英帝国的傀儡政府,美国认为自己在伊拉克的利益受到了威胁,便派出大量兵力进入了黎巴嫩,英国也派出大量兵力进入了约旦。
美英同时进攻,中东瞬间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有所应对。
当时,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在谴责美英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斗争,蒋介石也看到了国际局势的变化,决定趁乱响应美国,发起“反攻大陆”的战争。
8月6日开始,台湾上下进入了高度紧张的作战状态,同时向金门、马祖两个地方增派了大量兵力,最多时可达10万人,几乎占了台湾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
美国也在声援蒋介石,再一次发布了“不承认中国”的言论,面对着蓄势待发的国民党和别有用心的美国,毛泽东主席决定在北戴河会议上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8月21日的北戴河会议上,叶飞将军作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汇报,毛主席认真听完后,反问道:“这么大规模地用炮打,会不会打死美国人啊?”
叶飞思索了一下,说道:“这是无法避免的。”
毛主席听完又接着问道:“有没有办法避免打到美国人。”
在座的各位都沉默了,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可行的方案,毛主席挥了挥手,宣布散会。
在第二天的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拍案说道:“打!一定要打!照计划打!”
毛主席下定决心要炮击金门,是因为金门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特殊了,金门位于厦门的入海口,距离厦门的距离很近,是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第一站”。
也正是因为金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国民党在这里布置了重兵把守,一天24小时轮流巡视,可以说,沿岸的解放军不论有什么动作,金门都可以得知。
金门炮战前期的准备工作是由叶飞负责的,当时正赶上雨季,几乎天天都在打雷下雨,恶劣的天气让国民党的侦察机不敢出来,却也给了我们准备的机会。
解放军战士们经常淋雨工作,身上的衣服被反复淋湿,又吹了海风,很多战士都得了伤风感冒,但大家依旧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火炮送到了预定作战地点。
如今,万事俱备,只等毛主席一声令下!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赫鲁晓夫突然访华,来和毛主席商量建立中苏“联合舰队”一事。
毛主席的拒绝态度很坚决,但是赫鲁晓夫却始终不死心,中苏关系的节外生枝,使得毛主席不得不下令推迟了炮击金门的发起时间。
1958年8月23日下午5点50分,炮击金门的命令终于下来了,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的冉冉升空,数千颗炮弹从福建前线呼啸着飞向金门岛上的国民党阵地。
漫天的炮弹落到地上后炸起了升腾的烟雾,之前在金门岛上打冷炮的胡琏也不敢嚣张了,腰板也不硬了。
两次急袭时长一共40分钟,40分钟内,解放军打出了3万发炮弹,600吨钢铁在金门岛上从天而降,这样的壮观场面可想而知。
在第二次急袭的时候天都黑了,解放军的密集炮火生生照亮了金门岛的上空,一颗颗炮弹自福建前线发射拖着长长的尾巴,以抛物线的形式落在金门岛上,落地爆炸的瞬间照亮了夜空。
此时的人民解放军早已不同往日,但是胡琏却依旧抱着当年的心态展开反攻,没多久,金门岛国民党守军就被炮弹炸得溃不成军。
前线的胡琏急得焦头烂额,他摸不清毛主席的意图。
如此轰轰烈烈的一场炮战到底是为了威慑国民党还是真的要一路打过来,解放台湾,如果人民解放军真的打过来,国民党军队又能否抵挡得住?
这些问题萦绕在胡琏心头,急得胡琏在前线作战指挥室来回踱步。
同时期,远在台湾的蒋介石正准备收拾收拾吃晚饭了,听到炮击金门的消息后,古稀之年的蒋介石不怒反笑,连声说了3个“好”。
蒋介石这是魔怔了吗,还是被炮击金门的消息吓到了,怎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连声叫好,这背后的原因还是源自蒋介石对美国的“过分信任”。
蒋介石天真地以为自己和美国人成为了“利益共同体”,金门遭受猛烈炮轰,美国人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只要美国出兵,自己反攻大陆就有胜利的希望了。
看来,蒋介石还是相信了西方人的“谎言”。
蒋介石连忙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打电话,请求美国出兵援助。
艾瑟豪威尔是个很计较利益得失的人,他其实心里很清楚,中国解放台湾属于国家内政,别国没有充分理由干涉。
一旦美国在这个时候介入,国家内政立马会上升为国际斗争,但显然,这不是当时的美国想要看到的局面。
在美国人眼里,蒋介石显然没有伊拉克值钱。
在第一天的炮战中,人民解放军一边封锁金门岛,一边对海面上的国民党军舰展开了打击,彻底中断了金门驻军的补给线。
这下子蒋介石着急了,不停地催促美国,请求艾森豪威尔发兵帮助自己,并对金门、马祖的补给军舰护航。
美国虽然同意派遣军舰护航,但不同意介入台海战事,反而要求蒋介石从金门、马祖撤军,与大陆“划峡而治”。
美国人的这一要求把蒋介石气够呛,之前还挑拨蒋介石反攻大陆,信誓旦旦给予蒋介石承诺的美国,却在这个时候变卦。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一场金门炮战,不仅没占到便宜,还要赔进去金门、马祖两个重要海岛,蒋介石真是亏得肝疼。
虽然美国人临时变卦,但蒋介石依旧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更不愿放弃金门、马祖两个重要门户。
一旦失去金门、马祖,“反攻大陆”将成为一纸空谈,美国政府也就有理由将台湾变成“国际托管”,那个时候,谁又会听他蒋介石的话呢?
从这个时期开始,蒋介石和美国之间的合作出现了裂缝,两方的矛盾也愈加激烈。
此等形势下,毛主席决定再加一把火,他下令金门炮战停止三天。
台湾见状,立马在美国军舰的护航下对金门展开了补给行动,沿岸的解放军看到后坚决执行中央下达的“不打美舰”的命令,对台湾运输船开火。
本以为美国军舰会有所帮助,最起码会保护运输船撤退吧,没想到炮声一响,美国军舰立马落荒而逃。
美国这一逃,正中了毛主席的“下怀”,毛主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台湾运输船,而是想要打出美国人对于台海战事的真实态度!
如今看来,美国人已经形成了“脱身主义”。
随后,毛主席提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策略,决定用金门、马祖套住蒋介石,同时提出停战7天,国民党可以随意输送补给,前提是不能有美国军舰护航。
紧随其后,中央人民政府又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告诉世界人民,中共中央愿意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海矛盾。
毛主席此举,不仅激化了美蒋矛盾,还取得了爱好和平、期盼安定生活的台湾民众的支持,为和平解决中国内政矛盾提供了先决条件。
就在毛主席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美国艾森豪威尔的处境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他在伊拉克发动的战争使得美国国内怨声载道,人民对艾森豪威尔极度不满,各方势力都在施压。
自顾不暇地艾森豪威尔根本没有多余精力和蒋介石纠缠,便不断地敦促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还宣布了停止为国民党护航的消息。
这下子,可彻底惹恼了蒋介石,艾森豪威尔见蒋介石翻脸,便派出国务卿杜勒斯去台湾和谈。
得知杜勒斯将要访问台湾的毛主席,再一次下令恢复炮击,毛主席就是要让美国知道,我们针对的“第一”对象不是蒋介石,而是随意干涉他国内政的美国。
毛主席这一打,让杜勒斯的“和平使命”被迫破产,蒋介石决定坚守金门、 马祖,解放军见状也没有采取强硬态度,只是提出了“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的缓和政策。
金门炮战后,中国人民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提出:“中国人的事应该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全世界也只有一个中国,美国人强迫制造‘两个中国’,这是我们全体华人都坚决不允许的!”
从这个时期开始,台海两岸的关系逐渐缓和,所谓的“单日打炮,双日不打”的政策也成为了象征性的,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形成了对付美国的默契。
毛主席的这一出金门炮战,打得美国人是束手无策,我们既是声东击西,又是敲山震虎。
声东击西是将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吸引到了台湾海峡,间接地支援了中东人民的反美斗争。
敲山震虎则是敲蒋介石这座“山”,震艾森豪威尔这只“虎”,面对人民解放军如此轰轰烈烈地炮击,艾森豪威尔一时弄不清我们是要威慑国民党还是要解放台湾,整日焦头烂额。
除此以外,金门炮战也是给怀揣“不切实际幻想”的蒋介石和美国一个警告,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此时的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一旦别国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人民政府和全世界华人同胞都将为了捍卫中国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完整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是我们的态度,也是我们最大的底牌!
三、炮打金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博弈
如今看来,毛主席的这出“炮打金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博弈,更是政治、外交领域的一场斗争。
首先我们从军事上给予了国民党沉重打击,破碎了蒋介石“反动大陆”的“白日梦”,同时也向国民党和国际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作战实力。
不论是切断蒋军的运输路线还是封锁金门岛上空,我军都在战场战斗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
蒋介石虽然和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但是条约的实际决策权仍旧掌握在美国人手里,蒋介石曾按照条约规定内容要求美国出兵保护金门、马祖,但显然条约无法约束美国人的行动。
虽然美国曾“设想”要帮助台湾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甚至还考虑到了小型战术核武器,来摧毁福建的军用机场及航线,但显然,这一切军事行动计划最终仍旧只是“设想”。
在炮战过程中,毛主席曾下令停战三天,目的就是为了观察美国的态度。
即使美国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将使用“小型原子武器”,但是毛主席依旧不为所动,通过停战三天,测试出了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脱身主义”。
这一现象,真就应对了毛主席的那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论美国拿着核武器是怎样的叫嚣,但他们并没有承担一切严重后果的勇气。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更是将美蒋矛盾激化到了一个高峰。
在明知美国“脱身主义”的情况下,毛主席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让蒋介石看清了美国人的真实嘴脸,也让蒋介石明白了自己对于美国人来说究竟是何等地位?
这一战,不仅给予了美国威慑,更打醒了蒋介石,所以后来毛主席才会开玩笑地说:“炮打金门,就是在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如今看来,毛主席的这句话不无道理,一场炮击金门,也让蒋介石看清楚了自己和毛主席的差距,无论是格局还是战略眼光,亦或是军事指挥才能,蒋介石注定了将成为“手下败将”。
炮打金门是毛主席的运筹帷幄、步步高招,炮战之后,海峡两岸逐渐恢复了风平浪静,确保了“一个中国”的地位,将美国人的叵测居心化解于无形,实在是妙不可言!
结语:
在炮打金门的过程中,美国曾不止一次地提到要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苏联站出来发表声称,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那么美国也将遭受到“同类武器”的攻击。
不难看出毛主席所坚持的炮打金门,是一场正义的战役,并且取得了世界正义阵营人民的支持和声援,使得全世界的反帝斗争都受到了鼓舞。
金门上空漫天的炮火,不仅仅是中国对于国家内政的鲜明态度,更是中国对于反帝斗争的坚决表态。
从美国出兵中东开始,毛主席便决定在行动上支援中东人民的反美反帝斗争,还在世界上首先宣布了12海里海岸线的政策,为第三世界国家更好地维护领土主权起到了“急先锋”的作用。
如今时过境迁,金门岛上依旧保留着当年炮弹爆炸时留下的坑洼,在风雨变迁中默默见证着中国为了保护领土主权,为了让世界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时所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