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号是什么日子(平安河南沿黄行)
“黄河宁,天下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沿黄省区,于2019年9月18日视察黄河郑州段并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实施。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波平。值此,省委政法委宣传处、河南法制报社联合策划组织了“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系列报道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黄河河南段沿岸市县政法、行政执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护航平安黄河、法治黄河、美丽黄河、发展黄河的典型做法。今日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的第二十三篇。
开封市龙亭区:
古韵龙亭 法治护河
如果说“美”是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最显著特征,那么,黄河流入开封的第二个区域开封市龙亭区,则是以历史悠久和古色古香而闻名。4月15日,平安河南沿黄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团走进该区毗邻黄河的3个乡镇,在历史文化中感受治水精神,在法治文化广场看黄河保护法宣传栏,在居民家中谈新时代绿色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镇河铁犀的故事,反映了人们要求根除河患、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三年两决口”成为历史,但固守大河安澜的忧患意识从未远去。
1963年,镇河铁犀被确定为我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6月,龙亭区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这一文物受损严重,铁犀全身多处遭刻画和涂污,铁犀北边两通石碑遭长期风蚀字迹难以辨认,铁犀亭及院墙破败不堪,存在坍塌危险。
检察官立案调查,深入走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确定镇河铁犀及周边设施现状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求严重不符,不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遂向文物保护有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并持续跟进监督,积极协调辖区政府履行属地文物保护责任,落实具体衔接保护事宜。
之后,有关部门认真落实检察建议,出资110余万元对镇河铁犀进行修复、完善,并消除相关设施的坍塌危险。
守土尽责,承望宏旨。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保护黄河沿岸黄河文化的做法,得到了最高检的关注和点赞。
2022年1月,最高检发布12起“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龙亭区检察院办理的这起“镇河铁犀案”成功入选。
护佑黄河安澜,必须依靠法治,用制度和法治的刚性守护好母亲河。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姗川介绍,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是检察机关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职责使命。
“镇河铁犀案”只是当地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护航古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龙亭区因著名北宋皇宫遗址“龙亭”而得名,但这里蕴含的绝不单单是宋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更为厚重。
位于该区柳园口乡的半堤社区,被沿黄生态廊道包围,大美如画,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下,黄河沿岸群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史载,这里是史书最早记载的仓颉造字的地方,在当地政法部门的依法履职、关注呵护下,在新时代黄河生态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实施中,更多厚重黄河文化在这里再次焕发生机,熠熠生辉。
民法典章节、宪法宣誓台、法治雕塑……你可能想不到,这在社区普法宣讲中常见的元素,会在黄河岸边鳞次栉比地出现,这里就是龙亭区柳园口乡黄河法治文化广场。4月15日上午,采访团在这里直播。
这段法治特色浓郁的观景道,集生态廊道、黄河文化展示、生态环境普法等于一体,人们漫步在600米长的步行道上,不仅能了解黄河保护法,还能对法治故事、法治精神深入了解。
龙亭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尹艳丽边走边向大家介绍广场上各种设计的内涵:“我们认为,通过对黄河保护法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龙亭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朱晓兵介绍,法治文化广场由于设计有创新、有内涵,实现了河地共享,已经成为开封法治文化建设的“窗口”、沿黄主题普法的“名片”,今年2月又被我省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第二批示范基地”。
广场外围,李师傅正提着管子为绿植浇水:“我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干完一天的绿化维护工作,可以领100元钱,比在家歇着强。”李师傅操一口乡音笑着说。
法治文化广场的停车场,位于柳园口乡和尚庄村村头,这里曾是开封、新乡两地居民来往的老渡口,现在融入沿黄生态廊道,与美丽黄河共绘美景。
在古老的黄河岸边,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这里正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黄河故事。
公示!河南一政法单位拟获全国表彰
国内首例!父亲工亡后试管婴儿索赔抚养费案宣判
这个行为,郑州交警严查!
豫剑执行丨雷霆出击!河南法院开启执行“狂飙”模式
来源:河南法制报
记者:李俊晓 张军强 张东 卫云飞 贾鹏虎 特约记者:赵彦学
编辑:杨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