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57年彭德怀指示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秋,中共遵义地区行署和地委召开会议,研究成立了遵义会议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

会议决定的第二项工作,便是调查在遵义附近牺牲的红军指战员的埋葬处在哪里,而在此地牺牲的最高职务的红军将领便是邓萍。

对于邓萍的埋葬处在哪里,遵义地委和行政署对此事非常重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密切关注着此事的进展。这个人,便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彭德怀将军。

1953年,遵义市政府在当地的小龙山修建了红军烈士公墓,将遵义战场上找到的77名烈士的遗骸以及坟墓搬迁到小龙山上,同时将红军坟从桑木垭迁到小龙山。因此,当地群众也将小龙山唤作红军山。

在77名烈士遗骸中,并没有邓萍。由于当时战事紧张,红三军团指战员将邓萍的遗体匆匆埋葬,没有作任何标记。

戎马倥偬,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曾经埋葬邓萍的战士们已经不知下落,遵义也没人知道当年邓萍当年埋葬的具体位置。几年下来,遵义当地工作人员虽然四处寻找,但还是没有任何下落。

1957年,关注着此时的彭德怀向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苏振华指示:“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关于寻找邓萍遗体这件事,务必要找到他的下落。”

苏振华

此外,彭德怀还为寻找邓萍遗体,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线索。邓萍是谁,他已经牺牲这么多年,彭老总为什么这么牵挂他呢?

今天,笔者便带大家走进邓萍和彭德怀的往事。

邓萍和彭德怀初识

1908年,邓萍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大安乡的一个盐工家庭中。1922年,恽代英来到当地宣传革命。在听了他的演讲后,他内心深受启发,下决心投身革命。

1926年,邓萍成功考入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在这里,他竟然遇到了带领他参加革命的恽代英,此时的恽代英是该校总教官。

两人意外重逢,邓萍自然是激动不已。在这之后,他又多次聆听了恽代英的教诲,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革命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党组织派邓萍来到国民党第五师第一团开展兵运工作。当时,彭德怀是第一团的团长,邓萍的公开身份则是团部支书。

也是在这时,邓萍和彭德怀有幸结识。从此,两人便开始了长达7年的战斗和交往。

其实,邓萍在来到彭德怀团部之前,便从党组织负责人口中了解了彭德怀的个人情况,对他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邓萍在来到第一团后,和彭德怀一见如故。共同的革命理想,将两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后,邓萍发现彭德怀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渐渐地,邓萍也了解了更多关于彭德怀的故事。

原来,彭德怀在北伐时期受到段德昌的教育和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

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彭德怀对于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做法极其不满,向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加入共产党,为党效力。

此时,中共党组织派邓萍来彭德怀所在团,一方面是为了支援团部的军事工作,更主要的任务是代表党组织协助彭德怀团长在团部开展工作,确立党组织在团部的领导工作,让第五师师长第一团成为革命的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彭德怀发现邓萍能书擅画,对他大为赞赏,便让他担任文书。此时,邓萍和彭德怀已经成为了铁杆好友。

邓萍

1928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彭德怀和邓萍秘密在该团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和团委。为了避免彭德怀暴露身份,邓萍担任书记一职。

1928年初的一天午后,党组织专门派人秘密通知邓萍,组织上已经批准彭德怀入党。于是,邓萍便义不容辞成为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

当时,独立团一共有八位党员,并成立团党委,彭德怀担任书记。得知这一喜讯,邓萍提出:今后上级要人,要先由自己先辨别接待后,再向彭德怀引荐,以免暴露团长的身份。

大革命时期,平江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1927年5月,反革命势力疯狂镇压工农群众,并展开“清乡”运动,农民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展开了激烈斗争,却损失惨重。

1928年6月18日,彭德怀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率领第五师第一团进驻平江县城,并召开一团党员紧急会议,对镇压平江反革命力量作出部署研究,命令一团肩负起保护革命力量的任务。

在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协助,加上经过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党组织对军队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部队战士的思想和政治觉悟有了极大提高,凝聚力极大增强。

邓萍、贺国中等人基本上控制了一团主要的连、营和三团三营的兵权,无论是从思想还是组织上,都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彭德怀等人

7月17日,中共湖南省委奉命让滕代远担任湘鄂赣边特委书记,并以特派员的身份前往湘东北和各县的党组织取得联系,秘密部署起义工作。

通过特定的联络方式,邓萍和来到平江的滕代远见面,并向他汇报了第一团的详细工作,并担负起了起义的宣传工作。

邓萍参加平江起义

7月18日晚上,三人在平江县医院的房间里,开始研究关于起义的军事部署和准备工作,并将起义的时间定在7月22日上午10时左右。

邓萍出身军校,主动献计说:“平江城内除了民团和警察局之外。敌人没有任何兵力,我们放一个营算是绰绰有余,但是在城外不到100公里,便有敌人一个团的正规军,这是我们最大威胁。”

邓萍建议在起义之前先派出一小股部队将电话局占领,截断通讯,以免敌人呼救。在距离城30公里处的外援敌人必经的两个方向分别部署一个营的兵力将这个营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全部调剂给他们,配备齐弹药,以训练的名义开往目的地。

与此同时,还要架通引爆电线,这样就能将敌人外援的敌人断绝,保证起义成功。

听了计划后,彭德怀不由得对邓萍刮目相看,并连连感叹说:“邓萍同志不愧是黄埔军校出身,确实要比我这个从讲武堂出身的团长要强得多!”

7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国民党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名勇士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即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

下午1时左右,邓萍和800名勇士成功越过浮桥,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发起进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反动军警等2000多人武装扫除,并缴获了1000多支步枪,100多万子弹,活捉了作恶多端的警察局长、县长等200多人反动分子,成功占领了县城。

7月24日,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参加过平江起义的部队通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师,彭德怀担任13师师长兼任军长,邓萍担任参谋长。

平江起义的胜利,成为自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胜利后,红军赢得的第三次重大胜利。在起义过程中,邓萍也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希望,出色完成了组织交给他的任务,也为起义取得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此,邓萍肩负起了协助彭德怀指挥、训练红五军的任务。

平江起义虽然将平江的反革命力量肃清,为革命和武装力量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也激怒了湘鄂赣国民党反动势力,遭到了他们的联合进攻。

邓萍等人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在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后认为和敌人正面斗争不利于革命,便让红五军主动从平江撤退,在湘鄂赣边界转战。

邓萍烈士墓

1928年11月,红五军主力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滕代远和彭德怀的率领下来井冈山,并于12月抵达江西宁冈,和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胜利会师。

会师后,部队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团,也就是红五军。在这之后,红四军朝着赣南挺进,红五军则继续留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

就在红四军下山后的第三天,国民党派出十个团的重兵突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展开围攻。在如此紧要关头,红五军党委紧急召开了会议,研究策略。

彭德怀对大家说:“我们红五军将要面临前所未有的围攻,敌人有14个团的兵力,我们只有2000多人。如今敌众我寡,正面迎战无异于以卵击石,硬守相当于自取灭亡,只有合理突围,讲究战略战术才有活路。”

邓萍不慌不忙地指着墙上的军事地图说到:“突围地点,选在赣敌、湘敌结合部,集中我们现有的兵力,形成相对优势,出其不意,猛打猛拼,撕开一条口子。

他表示:之前,前沿各部不要和敌人接触,'粘住’他们,暗中抽出大部分兵力,准备参加突围战斗。由我率领机枪连、迫击炮连作尖刀。待缺口撕开后,一团、七团分别作为左、右翼,形成一条安全通道,政委带领电话队、卫生队护送全部家属、伤病员快速通过,军长带四团殿后保护。

话音刚落,一旁的彭德怀猛地站起来,朝邓萍连连摆手。邓萍坚决表示:“军情紧急,你是一军之长,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不要和我争论了。”

长征中邓萍英勇牺牲

于是,按照邓萍的精心部署,彭德怀率领四团掩护转移,邓萍率领机枪连和迫击炮连勇猛上阵,官兵一道,奋力突围。

经过几天的浴血作战,最后都冲出了重围,辗转兴国,突袭于都并取胜。然而不幸的是,邓萍在作战时负伤了。

但他不顾伤口的疼痛,拒绝包扎,硬是完成自己的突围任务才罢休。结果,因伤口感染,之后,邓萍就高烧不退,被迫留在当地疗伤。

为了让邓萍伤势早日愈好,细心的彭德怀特意将突围后从国民党军中缴获的药品、罐头留在邓萍身边,还向当地党组织赠送了一批枪支弹药,对其负责人反复叮嘱:“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邓萍同志!”

3个月后,红五军回师井冈山路过这里,彭德怀急匆匆地径直前往邓萍住处,此时的邓萍伤势渐好。

当他看到彭德怀又回来看他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双手与彭德怀紧紧握在一起,说:“军长,这3个月我天天想你,想着我们部队。现在我伤愈归队,向你报到。”

彭德怀激动地说:“我断了的翅膀又重新长上了!"邓萍与彭德怀不光是战场上的搭档,更主要的是心灵上的一种深深默契。

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滕代远任政委,邓萍任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

8月23日,一军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三军团仍然是彭德怀任军团长,邓萍任参谋长。之后,二人携手并肩,率部领导了多次著名战役。

1931年秋,红一方面军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全军进入了休整阶段。根据部队的需要和党中央的指示,邓萍和何长工负责组建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担任教育长和训练部长,为军队和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之后,邓萍又回到了红三军团,继续担任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

1933年夏末,蒋介石纠集百万兵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向中央苏区发起了第五次“围剿”。

受中央当时主持政务的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错误思想的影响,红三军彭德怀和邓萍等人的制订的正确防御策略被推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只能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10月,邓萍协助彭德怀曾成功地两渡赤水。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红三军团在彭德怀和邓萍的指挥下,日夜兼程,力求先敌进占娄山关。

然而,虽然我军日夜兼程拼命赶路,但还是被敌人抢占了娄山关。此时,彭德怀、邓萍果断下命令,要求十二团接替十三团从正面进攻,十三团、十四团从左右两侧包围娄山关之敌。

十一团从娄山关左翼迂回进攻板桥敌人,并切断其退路,无论如何要尽快夺下娄山关,打通去遵义的道路,把守关的敌人消灭,为乘胜占领遵义创造条件。

我军作战策略的突变,致使敌军晕头转向、胆战心惊,最终在我军正面猛攻和两翼包围、迂回的进攻下,土崩瓦解,狼狈溃退。之后,我军一鼓作气,追敌至石子铺,与敌人的浴血奋战,抢占了新城及城边村落。

为了彻底歼敌,扫除道路上的险阻,邓萍亲赴前线,他同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和参谋长蓝国清,找来了几个本地老乡分析观察地形。

最后在新城中的与老城相隔小河的左岸,隐蔽在一个小土墩的草从中,各自举着望远镜观察地形及敌人守城部署。

邓萍一边观察,一边对张爱萍等人说:“增援的部队可能今晚就倒,你们先牵制住守城的敌人。”

邓萍事迹陈列馆

话还还未落,突然听到“砰”的一声,邓萍的头部中弹,倒在了张爱萍的胳膊上,鲜血染红了张爱萍的衣襟。邓萍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享年27岁。

彭德怀下令寻找邓萍遗骸,结局如何

邓萍牺牲的当晚,军团司令部里,彭德怀万分悲痛,他握着电话筒,愤怒地下达命令:“拿下遵义,为参谋长报仇!”

红军战士带着巨大的悲痛和仇恨,借助楼梯和人梯猛烈地向遵义城攻进。最后,守敌王家烈的4个团全部被歼,红色的军旗第二次插上了遵义城头。

对于在长征期间牺牲的烈士,遵义人民没有忘记,彭德怀也没有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寻找他的遗骸,彭德怀为当地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情况。

由于当时战争紧张,就在邓萍牺牲的当晚,红三军团指战员在驻地街上买了黑漆棺材用来装殓遗体,第二天早上将其埋在遵义城北郊的山坡上,也没有立碑。

工作人员根据这两条线索,开始了艰苦的调查。经过七八天的走访,他们终于在松子坎一家油坊中找到了老工人王华轩。

邓萍棺木中的毛衣碎片

据王华轩回忆,他是在第二天早上看到从罗山抬出一口棺木,埋葬在松子坎罗徽五家的坟山,是红军抬去的掩埋的。

根据这些情况,工作人员初步判定罗徽五家坟山上的小坟堆是红军坟。此外,他们还邀请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孔宪权一同开坟辨认。

开坟后,只见死者身穿短呢大衣,铁制的衣扣已经生锈,大衣里面穿着西式背心,背心下面的毛线衣已经腐朽,脚下有胶纸的鞋底。工作人员将遗骸头部的泥土扒开,只见右耳上的额骨有一个小孔,脑壳后面还有两条裂缝。

为了弄清这具遗骸的真实身份,负责人一边指挥保护现场,将棺木合上,一边邀请和邓萍曾经共事的老红军石新安帮忙辨认。

石新安和遵义骨科医生一同来到现场,仔细查看,询问了当年为红军带路并埋葬邓萍的地方,询问了牺牲者的身高、口音、面貌、衣服,并量了遗骨,提出了邓萍的四点特征。

一、邓萍同志留有较长的头发;

二、邓萍同志后脑有一块核桃大小的疤,没有长头发(生疮的缘故);

三、邓萍同志牙齿完整,无缺无补;

四、邓萍同志衬衣袖扣是金属制品。

通过现场找到的遗物和发现的人体特征,经石新安仔细辨认,终于确定这就是邓萍的遗骸!捧着老战友的头骨,石新安止不住热泪盈眶。

当天,医生便洗净骸骨,用丝绵按形体裹好,用白绸包好,放在新棺木中。棺木做好后,暂时放在解放军速成中学礼堂,等红军公墓修好后再移棺迁葬。

1957年夏,在彭德怀和中央军委的关心下,遵义市政府决定在邓萍遇难的小龙山上修建邓萍烈士墓。

1958年,烈士墓正式动工,并于次年建成。1959年,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遗骸迁墓仪式。由于种种原因,彭德怀亲自书写的题字没被采用。

1966年,担任三线建设委员会的副主任的彭德怀从城东前往宜宾视察工作途径邓萍故乡之际,紧急命令司机停车。

只见沱江晚宴起伏,丘陵起伏绵延。此情此景,彭德怀感慨道:“此地真是人杰地灵,怪不得人才辈出。30多年前,我有一个亲密战友也是这里的人,只可惜早在长征中牺牲了!“

说罢,彭德怀神情凝重,久久伫立此地。斯人已逝,但那些在长征和革命中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声明:好星座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洞鉴五千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xingzuo.com/w/21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