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注意和禁忌的事情(明日端午)
端午节,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按照历法来讲五月又是“午”月,故称之为“端午”。当端午粽香溢于唇齿间,无论是屈原的满腔爱国情怀,还是伍子胥的悲壮历史,亦或是留香辟邪的艾草,都无一不让人感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丰富、积淀与传承。
中国的传统节日向来传承有序,民俗活动丰富,这些老传统里都有着一些说法和讲究,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带着对先祖、神灵的敬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明日就是端午了,记得“做3事忌3样”,按照老传统顺利度过“苦夏”,寓意端午安康 。
【端午时节记得做3件事】
1、食粽
端午节,最初是远古时期的先民用来祭龙、祈福、驱邪等而创立的节日,而且农历五月天气炎热气温高,人们易出现中暑等流行疾病,也注入了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俗。后来又有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的民间传说,相传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便立刻组织了捞救,但并没有结果,百姓担心汨罗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汨罗江中,让江中的鱼有食可吃,防止鱼虾破坏屈原的身体,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并广为流传。
由于地域不同粽子馅料中除了糯米之外,南方地区喜欢加入猪肉、咸蛋黄、海鲜等食材,粽子口味多以咸味为主,而北方地区则会加入红枣、豆沙、果脯等食材,多以甜味为主,不管是甜粽还是咸粽,都表达对节日同样美好的祝福。
2、挂艾草与菖蒲
从古至今,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艾草或菖蒲挂于门前,用来驱邪祛病,早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曾有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由于端午正值盛夏,尤其是北方天气炎热难耐,人体容易生病,再加上是蛇虫等出没、繁殖的季节。艾草不论是茎还是叶子中,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这种独特的芳香可以驱蚊蝇、虫蚁等。
农历五月的艾草所含的艾油最多、功效最好,所以到了端午之际,老百姓纷纷采摘艾草挂于自家门前,用来驱病、防蚊、辟邪。而菖蒲的作用与艾草大致相同,有些区域也会在端午这天挂菖蒲。
3、栓五线丝绳
在端午这天,大人要用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五彩绳,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给孩子佩戴在手腕上或者脚腕上,如果小孩子没有满一周岁,只需要佩戴红色的丝绳。而这五彩绳的颜色是很有讲究的,选用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代表木、金、火、水和土的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编织成的五彩绳象征着东西南北中的五方神力,相传有保护孩童、驱妖避邪的意义。
关于五彩绳民间有民俗约定,五彩绳在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时摘取下来,扔在雨中让其随着雨水流走,寓意烦恼、忧愁都随着五彩绳流走,好运连连。
端午节除了以上提到的3件事,放纸鸢、洗草药水、打午时水的传统习俗。了解了端午时节要做的3件事,也要清楚以下3样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举办喜庆的活动
端午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拜祭先人,需要庄重严肃的节日氛围,不适合举行或者参加开业庆典、结婚典礼等喜庆的活动,而且端午节祝福语通常用端午节安康代替端午节快乐。另外五月五端午节,是唐代风水师杨筠松定下的“杨公十三忌”中的第五忌,不能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活动。
2、不要忘记“驱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毒月,从二十四节气上看,端午正值夏至前后,此时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而阴阳五行讲究五行平衡,任何一行过盛或者过衰,都会被认为会形成“邪气”,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或者大自然的气候,端午节这段时间是也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五毒”活跃的季节,所以在端午这一天,人们会在房门上插艾草、插菖蒲、喝雄黄酒等来辟邪祛毒,可不要忘记了。
3、不要在娘家吃粽子
有些地区流传着出嫁后的闺女在端午节不能回娘家,如果在娘家过端午,而且在端午节这一天吃了娘家的粽子的话,会给娘家的亲人带来不好的运气。
——老井说——
端午节,无论是龙舟的竞技伴着充满激情的呐喊声,还是充满艾草香的街头巷尾,又或是用五色丝绳编织的五彩绳,全都融入了浓浓的粽香中,这一缕端午的粽香,悠悠然然的飘散着了千年。不管时间如何变化,这些或真或假的老传统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以上所提到的端午节习俗,你们当地在端午节还有哪些老传统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夏日酷生活#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